2004年曾先后跟随718登山队、穿山甲登山队、凯新登山队、山缘登山队、自然风登山队等户外登山,足迹遍及闽山闽水。那些缺乏文字记载的印记,因数码相机的添置,存储在一张张图片中,像走过岁月的一扇扇窗户,开启着记忆的密码。
(一)天高地厚,山高水长

释图:溪源宫第一溪全景

释图:莒溪源后溪山野风景《云深不知处》

释图:第一溪晚空风光

释图:十八溪源山野风景

释图:白水洋俯瞰全景图

释图:龙海火山公园海景

释图:目屿岛中山景全景
(二)04年登山图集
(1)0417.闽侯竹岐溪源宫穿越
0506.闽侯白岩坑溯溪
0522.罗源双贵山登顶
0703.鼓岭白云洞攀登--凡圣寺看福州城
(2)0529.永泰石柱山登顶--石柱山海拔1302m
(3)0612.福清十八溪源穿越:东关寨--大化山
(4)0619.福清天竹岭穿越:天竹岭--一都
(5)0613.莆田瑞云山攀登:永兴岩卧佛山
0718.闽侯溪源宫亲水
0724.寿山百丈际穿越
向百丈际进发,干旱使滴水如油的少量溪水被完全地拦截到小水电站的电房里,而百丈际则在干涸中奄奄守望,那曾经著名的飞虹流泉只能是一个想象,展现在眼前的只是一壁长着苔藓留着青痕的千仞悬崖,大自然在强烈的生态变迁中改变着,辉煌已是昨日黄花,往事如烟……
沿沧桑古道行去,这一路树木葱郁,生态原始,不愧是夏日山旅的好线路。遮天蔽日的草木覆盖了太阳,也档住了阔视山野的视线,没让我留下些许镜头。
至山顶,抵聂头,夏日骄阳在山间田野上留下亮色,蜻蜓飞扬,彩蝶纷舞,农人收获的黄瓜正码上车辆,一派生机蓬勃景象。来到一户农家,悠闲的老农端来座椅让我们歇定,并热情地与我们攀谈起来……
再一路走去,越山顶,下古道,跨山溪,午歇于古道石桥溪下,在滋润的清水溪旁自在午餐,纳凉除暑,清谈生活,酣然入梦,享受着神仙一般悠闲自在简单逸致的生活,这不就是我们登山人的生命追求么?
一段惬意的午歇之后,我们踏上了出山之旅。穿过树林,我们终于来到了日溪乡汶石村虎啸自然村。几次简朴的民房遥相呼应着分布在山边,一条小道将他们串联,一群寄居的燕子在农屋前忙碌地翻飞着,为即将的迁徙作最后的努力……
我们迎着烈日大步流星地朝汶石而去。车终于载上疲倦的我们,载着一路昏睡的我,过点洋,越寿山,安然地返回福州。
0731.闽侯莲芳溪亲水
不作平潭之旅的自然风小分队一行9人,向莲芳水库源头进发,抵达到山溪一处蔽荫的憩所,“猴哥”、“一道风景”主厨下的“腐败”令人难忘,尤其是阿元用捡拾的黄螺巧手制作的凉拌螺丝,非半旦山珍与平潭海味所能媲美。令我戏诗一首和趣:“茂田半旦馐满盘,清渠黄螺味更香;纵使平潭海鲜妙,焉如蜗肉好解馋。”
禁不住那一溪清水的诱惑,队员们纷纷浸入山流中,给暑夏的身心一个凉爽的滋润,把心灵放飞到大自然中,那亲水的幸福感觉是都市营造的任何舒适环境都无法比拟的……
(6)0821.福清莒溪源穿越
为避开后溪飘流山门的收费,我们从村后的山庙上溯,然后再踩着一路的湿滑绕行进入后溪。顺着后溪的山道而下,才发现溪水已被养鳗场污染……
沿溪边的山道顺流而下,一路与水作伴的我们,却担心那溪水中潜存的毒害而不敢亲近,于是试图寻到新水源而不歇脚步的队伍,开始忍饥渴战毒日而行,人人疲倦至极,我再也无心拍摄,以至于构图特少,甚至错过许多必须涉水过溪的趣图……
艰难地抵达莒溪景区亲水园,望着那一溪游人尽欢的清水,我们的心却隐隐作痛,真想跳入水中畅快淋漓地浸润一番,饥饿与隐忧却让我们却步,只有“杜老师”等少数队员忍不住撑了几杆竹筏,但身心仍保持着与水的距离。
没找到饮用水源,一队人马像残兵败将似直赴莒口村,在村头祠堂旁人家的空地上寻到了自来水。经村民同意,我们立马安灶烧火,迫不及待地做起饭来。看看时间,此时己是下午近4点了。
日落西山,我们开始踏着暮色从村后的机耕道跳过涨水的莒溪口,向塘前大桥行进,那通往归家的路上,返程车已在等候我们……
(7)0828.福清目屿岛露营
行程:福清沙浦牛头尾(渡海)--目屿岛东田浴场(亲水露营)--中山景区(观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