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于我,机顶盒的现实意义

(2014-03-30 11:29:18)
标签:

杂谈

马家辉专栏

近来关注台湾社会情势,特别从早到晚瞄着电视屏幕。感谢那个小小而万能却又有少少无耻的机顶盒,让我可以隔海观看三四十个台湾电视频道,中视华视民视公视,以至于蓝的东森和绿的三立和其他什么非凡什么纬来什么龙祥,统统有齐。妻自台湾来,应知台湾事,跟故乡现状几乎“零距离”,完全消除离乡背井的孤立感。

而且深富“教育意义”。

妻子在台湾花莲出生和成长,惯说闽南语,但我听不懂,大女孩也听不懂。在港多年,她唯有用“国语”夹杂着不纯真的粤语跟我们沟通,却仍心有不甘,常想找机会把闽南语灌入女儿的脑海;对于我,她早放弃,人老了,不可能再学语言,懒得再教。自从有了机顶盒,教育机会来了,每夜到了晚饭时间,一家三口坐在电视机面前的餐桌上,饭菜碗盆一字排开,电视频道也被启动。她特地转到以台语为主的非凡频道,挑选一些戏剧节目,阖家观赏,嘴巴吃饭,眼睛看戏。屏幕上有中文字幕,大女孩听不懂却看得懂,因被情情爱爱的戏剧内容吸引,慢慢地,一天一天地,便懂台语了。

我也特别提醒大女孩的母亲:你不妨每天集中教她说某些常用台语,每天学习一句,一个月学懂三十句,一年学懂三百五十二句,聚沙成塔,两年后便能完全掌握“母语”了;至于闽南语里的粗言秽语,电视没有教,让我来教,学懂了也可防身,不会被人骂了而不自知,更可在有需要时用来回骂对方。

大女孩的母亲点头同意。万料不到一个小小的电视机顶盒除了带来观赏娱乐,亦可推动吾家的“语言传承”。

机顶盒能够接收的节目内容,除了电视频道,当然尚有电视剧电影纪录片等好多好多。可是我没有太常使用,即使看,亦主要只挑烂片来看,而且愈烂愈想看。反正可以通过快速前进键来搜索画面,不必细观,免得浪费时间。情况有点似阅读,有些书本明知它烂却仍不可不高速翻阅,只因要写书评,必须好烂兼观,始可对出版现状有个完整的光谱座标,以供下笔判断。不看烂书,没法完全欣赏好书;不看烂片,亦难深刻感激好片。道理一以贯之,机顶盒在这方面帮了我很大的忙。

为什么不用机顶盒看好片?

多此一问。好片当然要用大银幕观赏。幽暗戏院里的声光幻影把人带进迷离境地,像做梦,也像催眠,这才是电影的最大魅力所在。电影研究领域有所谓“机器论”,分析电影院的装置效果跟催眠过程非常接近,坐在椅子上,不可动弹;四周暗黑,如同闭目;影像从背后远远投射到眼前银幕之上,银幕变成大脑皮质和视网膜的代替物,驱使你对影像产生视觉上的高度认同和投入……这一切皆没法被家里小小的电视屏幕取代。在家里看戏,干扰太多,分心太频,观影趣味大打折扣。容我再用读书做比喻,到电影院看电影,如同翻看书页,是阅读(reading),而用电视机或电脑看电影,则像用互联网或电子器材翻书,比较接近提取(access)或浏览(browsing),严重欠缺阅读过程里的精致与专心。意大利符号学家艾柯(Eco)常说,书本就像车轮,从被发明的那天起已经完美,没有任何人可以改变它或更新它。或许电影亦是如此,m ovieism eanttobeseeninbigscreen,尤其好电影,是为大银幕而拍,便该在大银幕上观赏。机顶盒再好,电视屏幕再大,亦难取代。

所以机顶盒于我就只有上述三种用途:观新闻,学语言,看烂片。没有其他,也不应该有其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