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大开耳界
袁智聪专栏
每逢有户外表演活动举行,有谁不会翘首以盼当日可以配上晴空万里的好天气呢?在一片蓝天画面下举行的演出,绝对是锦上添花的美事。我作为今年香港“自由野2013”的策划人之一,我们整个团队与各位表演者以及所有已登记进场的观众,都一厢情愿地寄望会天公做美,给我们这样的晴朗冬日背景。可惜,这个在上星期六、日举行的大型户外多元文化表演艺术节,却无奈地要在雨天进行。
过去的3个周末,在香港西九龙文化区海滨长廊都有大型户外音乐及艺术节举行。3天“C lockenflap”全是蓝天白云的好天气,然后亦延续到只有单日举行的“Blohk Party”。然而正所谓好景不常,晴天的配额也许已给之前的演出用尽了,抑或是时候要洗涤一下这个混浊的城市。当“自由野2013”进入最后倒数的阶段时,我们已没奢望蓝天会继续留守,也预料到这两天会有雨水降临,但求可以雨过天晴,演出期间没有下雨,便已满足。孰知,自星期六入夜后开始,雨势便几乎持续不断而来。
去年在阴天下举行的“C lockenflap”,其间也下了几场骤雨,但仍无伤大雅,并没影响到大家的兴致。但今年“自由野”所遇上的却是雨下得相当频密的天气。到了星期日,便有好几个表演项目因为天雨的关系而取消或暂停,相当之可惜。侥幸我所负责的音乐舞台是个有帐篷的高高大舞台,是“自由野”里受天雨影响最少的一个表演空间,一切才可如期在雨中顺利完成。
我想到1994年,香港大球场重开(前身为政府大球场),可以在露天的大球场空间举行大型音乐会,是我们梦寐以求的事。后来举行过3场演出之后——— 那分别是Jean M ichel Jarre、Peter G abriel和D epeche M ode,由于音乐声浪滋扰到邻近居民的关系,这里便没有再举行过外国乐手的大型音乐会,只有一些本地流行音乐活动可勉强举行(如谭咏麟演唱会)。当时我问过一个外国音乐会主办单位,大球场不能再办大型音乐演出,有感到可惜吗?他说他们并不稀罕租用露天的大球场,因为要是演出遇上天雨,那便麻烦了。
也是为什么香港的大型户外音乐艺术节,都是集中在秋冬季举行。可是人算不如天算,12月中举行的“自由野”,还是逃不了天雨之来临。
幸而这两天能够留守在“自由野”的群众,仍无损他们欣赏演出的热情与投入,无惧风雨地穿上雨衣、撑着雨伞抑或任由风吹雨打来支持我们的活动。
由我和张铁志共同策划的“自由野”音乐舞台演出,就有如我们一动一静的音乐组合,打造了这个多元音乐大熔炉表演空间,甚至在铺排上乃希望能够做到每个演出乐团的风格都能迥然不同而来。于是,这两天里就是让独立摇滚、爵士、流行、民谣、后摇滚、硬核、实验摇滚、电音舞曲、古典、饶舌嘻哈、电音朋克等不同风格的演出此起彼落地交织出舞台上的音乐马拉松。
我从舞台上看台下的乐迷观众,我看到他们抱着自由与开放的欣赏态度,与台上乐手发生互动。我看见林生祥乐队、宋雨哲、野孩子的民谣演出时大家的一脸动容,也看见M astaM icand TheM astaBand、AV大久保令大家跃动起来。而在荔枝王演出时,台下一众疯狂的硬核粉在雨中跑圈的场面,更绝对可一而不可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