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没有喜糖的婚礼

(2012-07-09 10:21:59)
标签:

中国

婚礼

喜糖

新郎

不伦不类

文化

分类: 生活纪实

                                     没有喜糖的婚礼

               http://s1/bmiddle/77e9f22ehc45c2e078250&690

    昨天,替老公参加同事的婚礼。

   说起来,因照顾老人,家务缠身,好久没参加婚礼了。印象中还是过去中式的传统婚礼。可一到现场,真是让我‘耳目一新’。

   婚礼是在一个休闲式的度假村举办的。一进大门,幽深的甬道延伸开来小桥流水、竹林阴翳,人工湖里白鹅悠闲地游荡。简直是喧嚣闹市里的世外桃源,在这样优美的环境下,一定是场非常浪漫的婚礼。

婚礼在绿树环绕,绿草茵茵的草坪上举办的。乐师在演奏着悠扬的乐曲,穿着白色婚纱、礼服的新人在恭候嘉宾的到来。到场嘉宾首先签到,分别在在印有新人合影的大帷幕上摁下指印和签上名字。省去了大红礼单的程序,贺礼红包直接送与新人。我因为不认识新人,婚礼现场又有两对新人,又没找到熟识的嘉宾,为此还费了一点小周折。那感觉就像是进了庙门却不知敬哪路神。

我总算找到了一位熟人,和她聊了一会。知道新郎已经快四十岁了,终于千挑万选中寻到了自己的最爱。姑娘身材婀娜,非常漂亮。可谓郎才女貌,非常登对。女方经济条件很好,正好与男方互补。所以,新郎应该算得上是非常幸运的人了。

婚礼仪式是西式的流程。新娘由父亲交与新郎 ;主婚人致词、祝愿;双方领导致词;新人互致结婚誓词;交换礼物;切蛋糕;抛鲜花;最后嘉宾入宴席。

 仪式只有短短的二十几分钟就结束了,感觉像是观看了一部电影的现场拍摄,自己当了一把群众演员。有的只是形式,没有幸福的感动。嘉宾们只不过是被动地鼓了几次掌。

我没有看到新人叩拜双亲父母的场面,想想,父母含辛茹苦地把儿女抚养教育成人,付出多少辛苦,恐怕为人父母没有不清楚的。当为子女操办完婚姻大事,哪个不是累得扒了一层皮啊!我亲眼见新郎的父亲嘴角上裂着血口子,却笑得无比灿烂。因为他们终于盼到这一天的到来了。儿女就是用最大的礼节:跪拜磕头都不为过,难道一个深深的叩拜也吝啬吗?

每对伴侣的结合一定都有着不同的传奇故事。在神圣的时刻分享给大家,说出心中的誓言和感动,得到亲人们的见证和祝福,那将会是终身难忘的。比起西式那形式上的“我愿意”究竟能起到多大的作用?我有的只是怀疑。

现场我没有看到中国喜庆的大红,气球是白色和绿色的,鲜花是白色的,新人入场的地毯也是白色的,我努力解释为“白头偕老”。却总觉得没有红色喜气。

宴席很丰富,鲍鱼、大虾、鱼肉皆有。时间不早不午的,我一点食欲也没有,只是象征性地品尝了一点,送了贺礼和祝福就匆匆地返回了。

回到家里,馋嘴的儿子向我要喜糖吃。我说,没有啊!他还不信,说我一定是自己偷着吃了独食。

吃新人的喜糖,分享幸福的甜蜜;带回家,送给亲朋继续撒播甜蜜的幸福,这是老早的习俗。就连小孩子都知道的。如今,没有了,取代的是一份更加实际的一副餐具的回礼。

接受“忠、孝、礼、仪”传统教育的国人,沿用信奉上帝的“牧师”来主持那么神圣的婚礼,总是让人感觉不论不类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