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永远的石库门】街弄拾遗043│老城厢里的界碑石

(2018-08-01 10:29:04)
标签:

上海

摄影

石库门

分类: FOREVERSHIKUMEN永遠的石庫門
   老城厢是上海城市的根。那些古城墙旧址围住的住着寻常百姓的老宅,虽然没有挂着铭牌,但墙角的界碑石足以证实它的来头。

http://s9/mw690/002c92T4zy7mu20as7S48&690
北孔家弄50号大树堂 (2018、2014)

http://s13/mw690/002c92T4zy7mu26xd3Sbc&690
静修路12号仁寿堂 (2011)

http://s6/mw690/002c92T4zy7mu26Rf1z95&690
北施家弄时宜堂 (2009) / 已拆

http://s11/mw690/002c92T4zy7mu27daps9a&690
南硝皮弄敦仁堂、春泽堂 (2009)


微博評論

   

@娄先生-建筑石界碑历史的见证物,能找到10块,半天不够。

@井蟾斋主确实如此。长期拍摄,积累了不少,有些已拆掉了。

@从不赢牌小艾克这些界石代表啥意思?

@井蟾斋主界碑石是当时地产分界的标志,多置在外墙近屋角处,或嵌于勒脚内,或立于勒脚外侧,或刻在转角隅石之上。现在的老弄堂里仍可看到,主要描述有“堂”、“界”、 “坊” 等,及其主人的姓氏,此外也有外文的。

@从不赢牌小艾克谢谢科普,了解了。

@兜兜fafa88老早造房子总归有额交代,牌坊,匾额,界碑等等可以有个名号,年月,好有历史的记载,而且是居住的走过的一代人有历历在目的体会。现在的房子高楼就算豪宅社区也就以势压人,一万个高大上,取个名字好的还可以不好的就如西宝兴路里面的厅园名字,很吓人的。

@井蟾斋主如今崇洋媚外没有内涵的居多。

@火山白丁契约精神。

@井蟾斋主有始无终。

@老Q识途可惜孔家弄来勒拆了。其实像迭种典型的石库门可以保留下来进行改造,为老城厢留存点建筑血脉。最近黄浦区承兴里在做一种“抽户搬离”改造石库门建筑的尝试,就是将挤住在原建筑公共部位的居民安置出去,尽可能恢复原设计居家部位,并通过改造使每户留住居民有独立灶间和卫生间。如此,善莫大焉!

@井蟾斋主其实,这一片中有几幢还是很经典的。不知可会局部保护?

@老Q识途像承兴里这样的改造其实是最符合齋主的主张的,就是既保存了老建筑,恢复了老建筑的原设计居住功能,又不使老建筑变成没有热气的“标本”建筑。

@井蟾斋主这才符合“保护”的本意。

@南山红枫原先居住在老城厢的时候,经常看到这些界石在路边屋角,没引起多大的注意。这是私有财产权益明确的界定,后来废私盛行,界石失去了意义,难免不被重视,有的已经被水泥糊盖,有的被砌入墙里。博主扫街时将目光投在界石上,可谓慧眼独具,可以为上海的近代建筑史留下一定的脉络,实为睿智之举。

@井蟾斋主相见恨晚,已经流失了大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