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朋友说了一句话,我觉得非常有道理,这句话在懂的人耳中价值非常大,我说这一句话就可以顶的上别人十万元的培训费,有的话真的是懂的人一点就懂,不懂的人万言无用。
这个朋友说,炒股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自己认为这个股票好;第二个阶段是机构认为这个股票好;第三个阶段是市场认为这个股票好,我们要做市场认为好的股票。可惜的是大部分人还停留在第一个阶段,自己认为股票好,然后自己给自己讲故事,你认为好,市场上几千个基金经理人没有一家认为好,难道这几千个基金经理人都是傻子?自己认为好,然后就陷入到自己给自己编制的故事里,不断自我麻醉,看着都累人。
这里举两个我自己身上发生的实实在在的事情。
第一个例子,这是一个失败的例子。保利从进入组合开始就一直在亏损,只有上周二红过一天(还是靠不断t做到的)。“保利是央企,以后地产要向龙头集中,市盈率低,股票从高位要向低位切换等等”,这就是自己给自己讲故事。我认为它好,这是基于炒股第一阶段买的股票,但没有多少机构买它,也就是机构不认可。机构不认可,股价就上不去。从这次四季度基金持仓看,基金持仓前50大股票里只有一个地产股就是万科,基金不看好一定有不看好的理由,估值低股价不涨一定有不涨的道理,只是有些道理我自己不知道而已。基于上面说的炒股三个阶段,上周四把保利剁了。在平仓保利的同时把保利换成了中航光电,周四周五两天一正一反(中航光电涨保利跌)差不多有8个点的差异,所以该调整的时候还是要调整。新华保险、海螺水泥同样如此,都是第一阶段买入,事实上也都跑输了市场。这两天择机把这两只股票平仓。这也是造成自制股票组合跑输基50的主要原因。
第二个例子,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2020年12月31日银监会出台银行地产三道红线,很多人都分析对于招行是最大的利空(市场把招行当成一线银行,但银保监会把它定义为二类),但我自己没有放弃,市场不这么认为,机构不这么认为(机构持仓最大的银行股票就是招商银行),在第一天下跌就收回了长下影,第二天就逐渐上升,就说明市场不认可这个是重大利空,后来就不断新高。所以我们要认可机构尊重市场。
保利、招行的例子真的非常有力的说明了炒股三个阶段的重要性。
下面是机构认为好的股票,这是2020年四季度基金持仓前50大股票。我把这50只股票都放在了软件的一个专门板块里,自己做了稍微的调整(涉及到几只酒的股票,我换成了其它的)。自己做的自制上50股票组合大部分都在这个范围之内,所以自制上50走势也与基金持仓的50组合(基50)基本一致。红色的就是自己持仓股票组合里的股票。
从这些持仓简单的分析一下:
1、泛消费是大头,有10只。基50原本还有洋河等3只酒股,我删除了。分别是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伊利、双汇、海大、海尔智家、格力、美的、中免等。
2、医药9只:云南白药、迈瑞医疗、泰格医药、爱尔眼科、药明康德、通策医疗、智飞生物、长春高新、恒瑞医药。
3、新能源6只,包括新能源汽车,光伏等。赣锋锂业、宁德时代、汇川技术、隆基股份、亿纬锂能、通威股份。
4、金融地产8只。招行、兴业银行、宁波银行、万科、中国平安、东财、中信证券、港交所。
4、泛科技股票有8只,其中半导体软件4只:紫光国微、兆易创新、韦尔股份、金山办公。自己持有兆易创新,但这只股票是跑输了平均值的。此外还有京东方、三安光电、海康威视、立讯精密(这个是大幅减仓的)。
5、互联网积传媒4只:腾讯、美团、分众传媒、芒果超媒。
6、其它5只:三一重工、紫金矿业、顺丰控股、福耀玻璃(自己加的)、万华化学。
7、科创板50现在还不是重仓的时候。从数据看,科创板里能够进入前50的只有金山办公一家。科创50我暂时持仓很少,只有一点点底仓,理由是:第一,市盈率很高;第二,每一只股票背后都有巨额解禁;第三,行业属性太单一,涨的时候固然会涨的很好,跌的时候也不含糊;第四,科创50第一大股,中芯国际与港股溢价太高,而且这个公司还面临美国方面不可知的因素。现在加入第5个理由,基金不看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