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截止周五日交易超过1000万的ETF简单统计了一下,并把它们分为三类:A可交易、B重点关注、C一般关注。
第一大类:可交易。
虽然二级市场上有348个ETF产品,但真正值得交易的品种并不多,然后结合自己操作风格就更少了。具体如下:宽指数型基金:上证50和创50;行业etf:证券、非银、金融;半导体、5g;新能源、有色、消费、医药等。
1、长期持仓并且仓位比例还不能太低,至少要有底仓的两个宽基指数基金上证50(510050)和创50(159949)。现阶段仍然是要以创50为主,创50和上证50的比例为7:3,但预计10月份左右可能会切换到上证50,一定要注意风格的切换。
13年选创50涨96.4%,14年选上证50涨77.28%,15年选创50涨84.43%,16年选上证50亏3.43%,17年选上证50涨29.25%,18年选上证50亏18.94%,19年选创50涨51.61%,20年上半年选创50涨42.66%。假如真的是这么选的,那复合收益率不得了。
统计2019年12月31日上证50所有持仓中,大金融占比54.49%,消费占比18.43%,制造占比14.62%,房地产占比6.31%,医药占比6.09%。大金融54.49%里保险占比18.53%,证券占比8.64%,剩下的27.32都是银行。上证50从上面配比看大金融和消费占比过大,接近73%。
而创50持仓中,医药占比33.21%,科技占比29.36%,新能源占比21.38%,金融占比10.17%,传媒占比4.15%,碧水源单一股票占比1.32%。
从具体持仓品种看,创50无疑更全面,更符合当前市场状况一些。但创50里医药占比30%以上,医药由于涨幅太大,一旦医药开始回撤,那么创50无疑会受拖累。第二个因素就是创50里的新能源,基本上与特斯拉走势一致。特斯拉今年已经涨了253%,谁也不知道是否还会继续涨,但一旦回调,创50里的新能源肯定会跟着调整。
与创50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上证50则仅仅盈利8%(还全部是7月贡献的)。创50持仓品种基本上就是普涨,平均涨幅都是30%以上;上证50则显示的是冰火两重天。银行1-7月下跌了8.5%,中国平安接近下跌了10%,中国茅台上涨了44%,中信证券涨了17%(基本上与证券etf同步)。
几个困惑:
A、创50在1-7月上涨实在是太快了,上涨了67.42%,而同一时期上证50只是上涨了8%。尽管仍然看好创50未来成长空间,但钟摆效应会不会往上证50倾斜?
B、创50里的医药占比过大,而涨幅又很大,会不会回调?新能源主要就是跟随特斯拉,特斯拉调整创50里的新能源也会调整。
C、主观担心创50会调整与市场客观创50远远强于上证50,这是一个矛盾。
要解决心目中的困惑,就要搞清楚上证50和创50两者的区别。
这两个基金其实代表了过去的两种不同风格,一个是低估值的大蓝筹,一个是高成长性的公司。
上证50基本上就是巴菲特的风格,巴菲特在这次大危机里面,他买的最多的仍然是传统资产,包括天然气、银行(近期巴菲特就一直在不断地加仓买美国银行),因为他们是低估值的品种,有可能未来某一时间段低估值的品种会大涨一下。
而创50里大多是科技和医药以及新能源,相当于美国的纳斯达克指数。美国的纳斯达克指数包括美国的Facebook和谷歌,苹果、特斯拉。创50和纳斯达克现在走的都是是一个上升趋势, 明显要比上证50或者是道琼斯指数走得好,我们不能简单地猜它的顶部在哪,现在跟随趋势反而更好。
既然我们清楚了两种基金不同风格,上证50是一种低估值的修复,而创50则是净利润成长上的一个释放,那么我们就不要纠结完全100%持仓哪一个,当趋势很明显的时候,比如上半年就坚定重仓甚至100%持有创50,当现在不是很清楚的时候,就可以按照比例配置。我个人感觉这里创50和上证50的比例应该是七三(甚至是八二或九一,然后依据市场随时调整。
上证50里面银行金融会占比比较高,从现在国内的情绪看,监管层还是希望扶持科技,然后银行释放出自己适当的利润,所以银行应该来说属于一个弱势的反弹。七月份刚开始几天上涨的时候,银行金融确实涨的很好,后来冲高回落,创业板是稳住在上面,但是我们的银行不管是工农交建,还是股份制银行,很多回到了起张点,只能说明它们就是一个脉冲式的走势,在这个地方不大可能出很大的趋势性走势。而且银行过去和房地产捆绑着,产生了很多大额的超额利润,因为它很多贷款是居民的房贷,这一块居民的房贷这几年一直在萎缩;现在经济不好,银行也不敢大面积放贷,不敢给民营企业放贷,只是在国有企业里面投一下,所以银行其实面临着收缩战线的问题。
上证指数未来肩负的历史重任,慢牛道路任重道远,上证
50的结构不允许快牛,过去这两年凡是快速拉升指数的,没有一次是愉快的,目前金融我也只重视了证券,把上50里面金融排开,你在看其他个股走势,我想你会有不同感触的!
关于创50,很多人觉得现在高,股票贵,这是不争的事情,保持好心态,尊重事实,不要妄图猜测,趋势的形成是历史性的,不会轻易改变,如果心有顾忌,那应该珍惜未来市场的每一次大调整,创50的组合是中国未来20年的主题,不管你信不信,历史都不会因为你的质疑倒退!
说说科创板,这次全球各方的摩擦,终其原因是什么???可以好好思考下!独立自主可控意味着什么???疫情只是个警钟,各种摩擦也是让我们自省,在回头想想近两年前科创的设立,前瞻性不言而喻!
回到当下???
什么最重要——
那些能穿越未来的优质筹码
传统类行业下半年受益于基本面回升可能会有所表现,但基于中国经济转型的趋势,市场风格不会发生逆转,仍然要坚持中长线的眼光去投资,延续成长加龙头的投资偏好。
综上所述,关于上证50和创50接下来该怎么做,有以下观念:
A、不要纠结于投资单一品种,可以按照比例建仓,比如64或73(甚至是82或91)。
B、不要自己猜测顶部在哪里,跟随趋势,跟随指标。
也就是说,现阶段还是要以创50为主,上证50仍然只是一个“试错性买入”策略,两者仓位比为7:3。
2、无论涨跌如何,半导体、消费、医药、5G、新能源必须配置底仓。
半导体、5G、新能源这是国家必须要上的项目;消费和医药这是国内大循环必不可少的环节,所以,这5个ETF无论如何必须持有底仓。(这里主要指以ETF为主的账号)
它们的比例可以依据市场行情一段时间变化予以变化。医药和消费保留底仓不管,近期要逐渐加大半导体和5G的比例。
3、证券、军工属于脉冲式行情,证券启动有信号时要敢于重仓。非银金融在接下来行情回落的时候要加大持仓比例。
4、黄金是一个避险良好品种。
5、有色是一个周期性很长的品种,可以适当布局。
第二大类,重点关注的ETF
重点关注里面有些科技ETF,科技股不是很好选,而且其中有很多雷同的,所以重点关注一个半导体即可。
医药也有很多,目前选择的是生物医药作为可交易品种,里面还有医疗也是重点关注的。
中概互联是一个非常好的etf,里面全是BATJ这些超级大公司,但这里面有个最大的问题就是美国政策的不确定性,所以不敢做。
红利etf可以在年底的时候考虑是否参与。
军工等不具有延续性。
第三大类,一般性ETF
这里面很多与第一大类和第二大类重叠,比如光指数型基金就有10多个,但我们真正值得关注的只有两个创50和上证50。所以一般了解一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