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出你的优雅四(作者名言)

(2011-06-29 22:33:28)
标签:

读出你的优雅

文化

分类: 文学漫步

读出你的优雅四

 

 

(二十八) 《一千零一夜》

 

名言警句:

1、不考虑事情后果者,必为时代所遗弃。

2、世间的一切虚伪,正像过眼云烟,只有真理才是处世接物的根据。虚伪的黑暗,必为真理的光辉所消灭。

3、爱情当初只不过是一点唾涎,继续发展下去,它会变成汪洋大海。

4、相思病的人没有医药,当事者跟疯子没有区别。

5、对于处世接物,凡能忍辱负重,审慎考虑的人,往往易于达到目的,操最后的胜算。反之,急躁冒进,急于求成的人,没有不失败后悔的。

 

 

(二十九)《安徒生童话》/安徒生(叶君健译)

 

1、希望之“桥”就是从“信心”这个字开来的——而这是一条把我们引向无限博爱的桥。

2、人生就是一个童话。充满了流浪的艰辛和执著追求的曲折,我的一生居无定所,我的心灵漂泊无依,童话是我流浪一生的阿拉丁神灯。

3、有了一些小成绩就不求上进,这完全不符合我的性格。攀登一个阶梯,这固然很好,只要还有力气,那就意味着必须再继续前进一步。

 

 

(三十)《伊索寓言》(罗念生  译)

 

1、在紧急时舍弃你的朋友不可信赖。

2、那些忘恩的人,落在困难之中,是不能得救的。

3、在幸运上不与人同享的,在灾难中不会是忠实的友人。

4、用狡计去害友的人,自己将陷于危险埋伏之中。

5、熟习减除对于事物的恐惧。

6、聪明人肯舍弃金钱,以保全性命。

7、掩饰一个缺点,结果会暴露另一个缺点。

8、对一个尚未成熟的少年来讲,坏地伙伴比好的老师起的作用要大得多。

                      ——推荐版本:人民文学出版社

 

                       

(三十一)《浮士德》/歌德(钱春绮  译)

 

1、事业最要紧,名誉是空言。

2、一个人无论往哪里走,无论从事什么事业,他终将回到本性指给地路上。

3、事业是一切,名号只是虚声。

4、劳动可以使我们摆脱三大灾祸:寂寞、恶习、贫困。

5、你若要为你的意义而欢喜,就必须给这个世界以意义。

6、凡是自强不息者,最终都会成功。

7、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要丢掉那匹。聪明人会把凡是分散精力的要求置之度外,只专心去学一门,学一门就要把它学好。

8、幻想是诗人的翅膀,假设是科学的天梯。

9、就科学来讲,把前人获得的零星的真理找出来进一步加以发展,就是当之无愧理应受到奖赏的功劳。

                   ——推荐版本:上海译林出版社

 

 

 

(三十二)《莎士比亚全集》/威廉·莎士比亚(朱生豪  译)

 

1、真理是喜欢公开交易的。

2、不速之客只在告辞后才最受欢迎。

3、真爱情是不能用言语表达的。

4、最快的刀被滥用也失去锋利。

5、女人,你的名字是弱者!

6、棋逢对手,胜利才更光荣!

7、金钱才是害人灵魂的毒药。

8、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它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

                     ——推荐版本:人民文学出版社

 

 

(三十三)《失乐园》/约翰·弥尔顿(朱维之译)

 

1、心灵有它自己的地盘,在那里可以把地狱变成天堂,也可以把天堂变成地狱。

2、胆小怕事、反应迟钝、不冷不热、怠惰懒散,凡此种种几乎无不需要以中庸这件外衣来加以掩饰。

3、心灵是自我作主的地方。在心灵中,天堂可以变成地狱,地狱可以变成天堂。

 

(三十四)《雪莱诗选》/雪莱(江枫  译)

 

1、品格可能在重大的时刻表现出来,但它是在无关的重要的时刻形成的。

2、精明的人是精细考虑他自己利益的人;智慧的人是精细考虑他人利益的人。

3、如果你十分珍爱自己的羽毛,不使它受一点损伤,那么,你将失去两只翅膀,永远不再能够凌空飞翔。

4、历史是一首用时间写在人类记忆上的回旋诗歌。

5、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自己。

精彩看点:

《致云雀》、《西风颂》、《无常》、《死亡》、《哀歌》

 

 

(三十五)《草叶集选》/惠特曼(楚图南 译)

 

1、现在的这一分钟是经过了过去数亿分钟才出现的,世上再没有比这一分钟和现在更好。

2、现在的这一分钟是经过了过去数亿分钟才出现的,世上再没有比这一分钟和现在更好。

3、不论你望得多远,仍然有无限的空间在外边,不论你数多久,仍然有无限的时间数不清。

4、人总得有希望。没有希望的心田,是寸草不生的荒地。

5、播种的人撒下了种子,看到农夫在收获,会兴起类似的想法来:“生”是耕作,“死”是其归宿的收获。

               ——推荐版本:人民文学出版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