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LON SPORT教你基本登山技术
标签:
户外攻略旅游 |
分类: 户外攻略 |
“无论你如何准备,都不嫌太慎重。”这句话是登山者的金言,更是作为一名初学登山者应该铭记在心的。那么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登山者呢?最重要的还是付诸行动。因为在爬山中体验到的坚毅精神和正确的技术,才是使登山技术进步的原动力。换句话说,登山技术是包含精神和技术两方面的。那么。今天就由KOLON SPORT为大家来上最基本的一课。
首先,最为重要的就是步行。通常我们从观察登山者的服装和态度,就能判断出这些登山者的经验如何。而在登山时,更可以由步行法来判断他们的登山技术。步行是登山时随时都在进行的动作,所以在登山基本技术中,没有比步行法更重要的。
1、脚部的装备:那么,步行法究竟是一种怎么的技术呢?脚部装备是步行技术的基础。有经验的人一定会在出发前,妥善地准备自己的脚部装备。而鞋子在脚部装备中又最重要,如果鞋子不好或不合脚,就无法要求步行完美无缺,所以登山的第一步是找合适的登山鞋,关于此点,已在「登山装备入门」中提过,此处仅叙述三个原则:要完全适合自己的脚。鞋子要完全包住脚心和脚背,而且必须脚跟还能自由活动。穿了两双袜子后,在鞋尖部份还有少许空隙。这是登山鞋最起码的条件,若能订做最好,否则一定要避免使脚部不适或磨伤。这些条件不仅是登山鞋必备的,假如其它的布鞋或草鞋不合脚,也不能使步行法正确。步行是一种平衡、有规律的反射动作。人体的脚部虽很强韧,但当走动时,全身的体重部由两脚承受,所以如果步行时间过久,对脚部的影响很大。
2、步行的方式:登山时也需要上身倾斜和脚尖踢地的动作。不过,人体最舒适的直立姿势是两脚掌平贴在地上,此时重心最平衡,站立亦最稳定。由于登山需要持久性,所以步行法要顾虑周全,光靠脚尖走路不行,只靠脚踵走路也不行,一定要以脚掌为重心来步行才可以走长程的路途。而且移动双脚时,更需要两臂前后摆动,来协助身体保持平衡。也就是说,从右脚开始步行时,上半身向前稍微倾斜,重心放在左脚脚尖部份,同时举起右脚起步。右脚落地时,由左臂摆动,上身保持平衡,而重心会移到右脚尖上,再抬起左脚向前跨步。还要注意的是,走路时腰部不能飘浮不定,否则全身无法保时平衡。当你背背包时,重量落在腰部,自然能保时稳定;所以无论背包多轻,也不可用在平地步行的轻快步伐来爬山,行走时每一步都没有用脚掌有力地踩在地上的人,可以断定他没有爬山经验;因为他把重心放在脚尖或脚踵上,就同直立时由脚尖或脚踵承受全部体重一样,是最易产生疲劳的。 保持腰部稳定之后,同时很自然地运用膝部,就能使脚掌平衡贴地;然后利用上半身和腕臂摆动的自然配合,双脚就能顺利移动。刚开始学习时,要不慌不忙的使每一步都将重心放低移到脚掌的要领来做;又因为每个人的步幅不尽相同,所以不必故意跨大步幅,有节奏地步行,就是最好的走路方式。
步调有节奏是登山最重要的因素,因为走长距离的路时,肌肉的收缩和关节的屈伸能保持一定的幅度,比什么都来得重要。脚步忽快忽慢,对肌肉的收缩和关节的屈伸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登山时,步调绝不能紊乱,必须要有一定的节奏。 假如我们想走得快一点,就要把前半身微向前倾斜,膝盖要比平常走路时弯曲,手臂摆动的幅度也要更大;由于这些动作,才能使全身保持平稳,顺利地前进。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高级的自用车,由于车身内装有各种式样的弹簧,因此走在凹凸不平的路上时,可以防止车身的剧烈震动,使得坐在车子的人仍然觉得很舒服。登山时也是同样的情况,不管山路怎么凹凸不平,由于脚踝配合膝盖和腰部的弯曲,使脚掌和地面的撞击减少;同时,手臂的摆动和肩部、上半身的平衡调节,也会把从脚部直接传来的震动,化为很平滑的步伐和稳定的姿势,使登山成为不太费力的轻松运动,这就是登山的步行法要领。
3、步行与呼吸:步行时的呼吸也有一定的方法,吸气要尽量吸得深,而呼气则要徐徐吐出,并且一定要配合脚步的节奏来实行。因为呼吸太太快不但容易疲倦,而且不能和平稳、从容的登山步行法相协调。当你背着很轻的背包时,登山的呼吸法似乎没什么作用,但是当你背着很重的背包时,就会明了此种呼吸法的重要,同时也才会体验到,何以一定要实行这种有规律的呼吸法。
其次,很重要的一个技巧就是爬坡。前面所说的步行法是走一般性山路的基本技术,但是既然称为山,一定有相当的高度,爬山时也一定有不断的爬坡。背负重背包又遇到不断的爬坡时,是最令登山者头痛的,此处便谈一谈有关爬坡的技术。
爬坡时要缓慢地、着实地移步。山坡上由于路径常有突出的岩石角和露出的树根,比较难走。如果斜坡很陡,便要缩小步幅,但是速度和节奏仍需保持和平地步行时一样。行走时要注意避免碰到小的岩石角或是树根绊到,以免顺利的步法受到扰乱。还不习惯于爬坡的人,爬斜坡时往往会抬高腿部,用脚尖急登上去,这是最容易导致疲倦的爬坡法。但是也不必不敢迈开步伐而磨着鞋底爬坡,只要以膝盖为中心,尽量防止精力的消耗就行了。因此,只要手臂的摆动和肩膀及腰部能配合脚步的移动,以保持身体的平衡作用,在爬坡时就能担当重要的任务。
攀登陡坡时,不要走直线式的路线。如果路径的宽度还算大,一定要走「之」字形的路线,山坡越陡,爬坡时越要利用「之」字形的路线缓缓上坡。如果陡坡上的路径很狭窄,更要不慌不忙地配合呼吸来移动脚步,不要使顺利的步法混乱错杂。攀登陡坡是很辛苦的,尤其当你背着很重的背包时更是如此,但是登山的意义也就在这里。此时,登山者全身的汗水涔涔而下,膝盖麻木僵硬,四肢的关节似乎会立即分解,脑中空无一物,根本没有观赏风景的心情,只一心一意想爬上坡顶。此时若把登山杖当做拐杖来协助爬坡,就不是真正的登山者了,应该把它夹在腋下,利用它来平衡身体,凭着登山者吃苦耐劳的精神,不屈不挠地爬上去。到了这样境界就能体会到登山的真义了。而真正的登山技术,也就是以此种爬坡的步行法为基础而发展的。
初学登山的人,因为还不知道自己的实际步速,最好是找一个与自己体格相当的登山老手同行,跟着他学习登山的步行法。因为近年来交通便利,许多山几乎都可以直接从登山口爬登,所以为了调整人体的状态,以适应接连而来的剧烈爬山,最好是先在平坦的地方走一段距离,做为登山的「预备路程」。尤其是当你计划攀登岩坡或是带着重装准备登山时,「预备路程」更是不可缺。因此步行法与爬坡法都是很重要的登山基本技术。
再次,就是“休息”同样需要技巧。「休息」在登山过程中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不只是为了消除倦意,主要的是让大家能渐渐习惯于爬山的步行法。在登山口准备爬山之前,登山者要稍事休息。初学登山的人更要检查登山鞋的情况,以及自己的身体状况;可能的话,还要请领队说明路程的情况,使你在脑海中对将要面临的路途,有个大约的概念。如果此时你已懂得判读地形图,最好可以将全程的距离和山路的倾斜状况等等,多明了一些。
休息时,与其遽然坐下,不如稍事轻松的伸展四肢为宜,尤其先前背着背包前进的动作,因为一直保持向前俯身的姿态,休息时便应该作作背部肌肉向后拉的动作,才可以消除疲劳,若是遽然坐下全然不动的话,反而会降低血液循环和心脏的跳动功能。休息的目的之一固然是要使脉博跳动次数降低到120次左右,但若低过此数字,便表示休息过度了。休息之后,须在体温下降、身体有凉意之前出发,尤其在汗流得太多之后作休息时更应该如此,遇到像午餐之类的大休息时,则应该穿上毛衣以保暖,饭后将脚部提高或轻轻地加以按摩,这样,再次出发时才会感到轻松。此外,休息时背包的摆置位置也须加以注意,若随便放在山径上,会妨碍到其它登山者的进路,应予避免,且须避免放在有落石危险的路肩或倾斜的岩石上。
KONLO SPORT的登山专家先给大家说到这里,你们继续关注我们,我们还会有更多的户外技巧与驴友分享!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