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由来《我们生活的地方》
(2011-05-29 10:41:36)
标签:
杂谈 |
分类: 主题由来与反思 |
一、主题由来
除了家和幼儿园之外,社区是孩子们最为重要的生活环境了。他们张开自己的耳朵,热切地捕捉环境中神奇而又普通的声音;他们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一家家商店,一条条街道;他们用自己的手,去抚摸一棵棵大树,一朵朵小花。社区是孩子们与之共同呼吸的空间,是他们学会与人交往的环境,也是孩子们游戏和认识事物的小小世界。将成为他们解读未来生活大世界的金钥。为了拉近孩子与社区的距离,我将开展“我们生活的地方”主题活动。希望通过实地探索与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让孩子们对社区多一份熟悉,多一些亲近感,体验自己也是社区一分子的感觉,从而产生关心与爱护社区的温馨情怀。希望我们的孩子在活动过程中,不仅能初步地认识自己所处的社区,而且能自然而然地培养起对家园和文化的感情。
二、预设最低目标:
(一)语言
1、喜欢与别人交谈,态度友好、大方。
2、学习清楚描述周边环境的服务机构、公共设施。
3、乐意与同伴交流关于周围环境及不同职业人员的感受。
4、喜欢学念儿歌和欣赏故事。
5、体验故事表演的乐趣。
(二)健康
1、在自己居住的地方有自我安全防护意识。
2、养成讲卫生、爱整洁的良好习惯。
3、增进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三)社会
1、初步了解各行各业人们的工作。
2、学习感谢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方便的人。
3、愿意为小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4、理解并遵守小区规定的社会行为规则或条件。
5、培养社会责任感和自豪感。
(四)艺术
1、感受生活环境的美。
2、喜欢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美。
3、尝试用美工的形式表现对周围事物的认知。
(五)科学
1、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周围的人与物。
2、学习关注自己生活的环境
3、增进环境保护意识。
4、尝试分类统计。
5、感知数、形、量等数学概念。
三、环境创设
1、区域环境创设
语言区:提供幼儿熟悉的周边环境背景图,有关环境设施、人物的活动图卡、黏贴纸等,引导幼儿操作、讲述。
科学区:
(1)提供楼房背景图、数字卡片或小动物图卡,引导幼儿按楼房门牌号送动物回家。
(2)提供不同造型、楼层、公共设施的图片、分类盒等;引导幼儿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分类。
美工区:
(1) 提供各种纸盒、易拉罐、剪刀、胶水、彩泥等材料,鼓励幼儿制作房子、公共设施等作品。
(2)提供图纸、水彩笔,引导幼儿绘制“美丽的社区”、“我喜欢的邮票”、“服务我们的人”等主题画。
结构区:提供各种可让幼儿建构社区景物的建构材料,如纸盒、饮料罐等废旧半成品材料和积木、塑料等。
角色区 :提供超市、医院、照相馆等相关的玩具材料或代用物品,引导幼儿进行角色游戏。
2、情景创设
(1)逐步呈现师幼共同收集的有关小区的图片、照片及幼儿观察小区的记录。
(2)设置“我们生活的地方”主题展示栏,启发幼儿将自制的楼房、公共设施等作品展示出来。
(3)将班级布置出具有家乡特色的情境图,让幼儿在班级中逐步呈现自己需哦认识的家乡图片或作品。
四、家长工作
1、请家长上学放学路上引导幼儿观察小区的景物、房屋建设。
2、协助收集有关小区的图片资料。
二、预设最低目标:
(一)语言
1、喜欢与别人交谈,态度友好、大方。
2、学习清楚描述周边环境的服务机构、公共设施。
3、乐意与同伴交流关于周围环境及不同职业人员的感受。
4、喜欢学念儿歌和欣赏故事。
5、体验故事表演的乐趣。
(二)健康
1、在自己居住的地方有自我安全防护意识。
2、养成讲卫生、爱整洁的良好习惯。
3、增进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三)社会
1、初步了解各行各业人们的工作。
2、学习感谢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方便的人。
3、愿意为小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4、理解并遵守小区规定的社会行为规则或条件。
5、培养社会责任感和自豪感。
(四)艺术
1、感受生活环境的美。
2、喜欢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美。
3、尝试用美工的形式表现对周围事物的认知。
(五)科学
1、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周围的人与物。
2、学习关注自己生活的环境
3、增进环境保护意识。
4、尝试分类统计。
5、感知数、形、量等数学概念。
三、环境创设
1、区域环境创设
语言区:提供幼儿熟悉的周边环境背景图,有关环境设施、人物的活动图卡、黏贴纸等,引导幼儿操作、讲述。
科学区:
(1)提供楼房背景图、数字卡片或小动物图卡,引导幼儿按楼房门牌号送动物回家。
(2)提供不同造型、楼层、公共设施的图片、分类盒等;引导幼儿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分类。
美工区:
(1) 提供各种纸盒、易拉罐、剪刀、胶水、彩泥等材料,鼓励幼儿制作房子、公共设施等作品。
(2)提供图纸、水彩笔,引导幼儿绘制“美丽的社区”、“我喜欢的邮票”、“服务我们的人”等主题画。
结构区:提供各种可让幼儿建构社区景物的建构材料,如纸盒、饮料罐等废旧半成品材料和积木、塑料等。
2、情景创设
(1)逐步呈现师幼共同收集的有关小区的图片、照片及幼儿观察小区的记录。
(2)设置“我们生活的地方”主题展示栏,启发幼儿将自制的楼房、公共设施等作品展示出来。
(3)将班级布置出具有家乡特色的情境图,让幼儿在班级中逐步呈现自己需哦认识的家乡图片或作品。
四、家长工作
1、请家长上学放学路上引导幼儿观察小区的景物、房屋建设。
2、协助收集有关小区的图片资料。
前一篇:主题反思:来来往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