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马戏之王
The Greatest Showman
接着我视频里面说的。这片子我并不是觉得特别的好,问题还是非常的明显的。
但是我并不想给各位直接泼凉水,毕竟它并不是一无是处,相反可圈可点的地方还挺多。
马戏之王取材自真人真事,讲的是马戏团鼻祖传奇人物P.T.巴纳姆的故事。
说句实话,电影一开始的那场秀就把我震住了。整个电影从画面到配乐都堪称完美,真的给人了《The
休叔再次在电影院里面给大家展示了除金刚狼外的另一面。虽然说上次的《悲惨世界》里面休叔也唱歌了,但毕竟扮演的是冉阿让,很难帅起来。
这次的休叔则是火力全开的干起了他的老本行,歌舞。
不仅是歌唱的好听,那大长腿甩的也是咔咔的。
讲道理休叔第一次红的时候就是凭借他的歌舞表演,红遍了整个澳大利亚。
后来阴差阳错的演上了漫威的经典角色金刚狼,而被全世界的人熟知。就是另一说了。
但随着《金刚狼3》的到来,休叔也是彻底告别了金刚狼这个角色。
(不过就漫威收回《X战警》这件事来说,如果让金刚狼能和复联一起出现,休叔表达过会重新考虑出演金刚狼)
金刚狼这个角色对于休叔来说的确是耗费了很多的精力,抛去表演而言,光身材保持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马戏之王》其实是休叔早就开始筹备的一件事情。
因为现在这样的纯商业歌舞片其实很少,好莱坞片厂也不愿意来投钱在这个上面,以至于休叔在告别了金刚狼这个角色之后,才能彻底全身心的投入到这个片子里面来。
他不仅担任了制片人和主演,包括导演在内的幕后班子都是他找来的。
所以整部电影就歌舞而言,休叔将他的个人才华发挥到了极致,大言不惭的说,比《爱乐之城》的歌舞表演还要好看。
我大概看了一下评价,基本上大部分普通观众对这部电影都会很满意。因为本就商业电影而言,周末了去电影院能看到这样的好莱坞顶级歌舞表演,本身就是一件享受。
那么比较可悲的就是像我这一类开始变得挑剔的观众,喜欢透过表层去挖掘深层的东西,然后就会开始失望。
就我而言,让人失望的主要是两个点。
一是剧情,这部电影的剧情实在是太单薄了。而且有着非常明显的断层感。
有一种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电影正在讲一个故事,但是讲了一段时间了需要转场了,需要往前推动总体故事线了。电影就停了,忽然就开始唱歌跳舞。大概导演是觉得,观众自己能在歌声中想明白吧。
电影并没有像《爱乐之城》那样,用歌舞来推动剧情,相反呈现的形式是为了衔接歌舞,剧情成了双面胶一样的存在,显得非常的生硬。
第二点就是因为剧情的缺点而引起的最后中心思想没有升华上去。
电影在结尾其实点了一下题
说的是“高尚的艺术是给他人带来快乐的”
其实关于快乐的艺术,这个话题在上次李诞和许知远的对话里面谈到过。
李诞的这个思路可以说是包括我在内的大多数年轻人的一个思维路径,有着非常强的时代代入感,活的很具体,当然也享受于浅薄。
就像这个电影一样,如果很浅的说一说歌舞,大家哈哈一笑,也就糊弄过去了没必要非要说你觉得哪里不好,弄出思想的争端,反而让人不喜欢。
可是我觉得享受于自己的浅薄是一方面,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智力辨识能力的缺失亦或是感官的有限性而对真正崇高的东西不屑一顾。
当然这方面的东西让我来谈,我觉得我的经验还很少,还没有资格来给你们讨论。
我只想说的是,将这种想法放到这部电影的评论来说,电影所说的“高尚的艺术是给他人带来快乐的”
是并没有通过电影表达出来的,很多观众只是看到了精美的舞台表演从而认可最后的这一句话,但是从电影深层来说,这一点并没有表现出来。
就像在对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李诞从戏谑中找到了自我但是也丢掉了自我一样。
电影的主角,所谓的马戏之王,在豆瓣的短评中被一个人解读为美国贾跃亭的故事。
我不太认可他对于这片歌舞的否定,但是前面所说的问题,却让我开始思考。
快乐似乎成为了马戏之王招摇撞骗的挡箭牌,我们可以看见他的虚假营销以及中途对于团队的不管不顾,是一个非常自私的人。
即便是最后的一波洗白,也是强行用歌舞和其他人所谓的家庭感召所取代。
电影里面最后,反对他们的人依旧不喜欢他们,马戏团的成员还是被世人视为怪胎。而马戏之王却功成名就,很难不让人觉得像是踩在了别人的尸体上前行一样。
这样的表演就像是马戏团让动物表演一样,的确是让观众快乐了,可是。
它高尚吗?
“怪胎们”通过出卖自己的怪异被人嘲笑而赚到钱,的确生活上是富足了一点,可是电影到最后也没有让他们获得真正的尊重。
他们依旧不过是抱团取暖的“一家人”
这是电影处理的不好的地方,过于娱乐至死也是影评人普遍不认可这片子的地方。
给七分吧。如果你问我,这个假期你想放松一下看点啥,《马戏之王》会是我的推荐之一。
但是他不值得推敲,恩,就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