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最小公倍数》教学反思

(2017-04-10 11:18:25)

《最小公倍数》教学反思

   “最小公倍数”是一节概念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倍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学习通分做准备,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最大公因数以后进行教学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虽然属于不同的概念,但它们的学习方法相似。本课设计与之前的最大公因数的教学有着相同之处,学习方法相同,并注意知识的迁移。

一、创设情境,关注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性。经过对倍数知识的复习后,通过创设一个用长方形墙砖铺墙面的问题情境,由实际生活抽象出概念,学生读题,明白题意后,便让他们四人一组用事先准备好的小长方形纸片去铺这个正方形。铺完后,都有所感悟,发现能铺完,这时问学生知道为什么能正好铺完吗?部分学生说正方形的边长正好是小长方形长的倍数,也是小长方形宽的倍数,是23的公倍数。接着让学生思考用这个小长方形还能铺满边长是几厘米的正方形,学生争先恐后的回答“121824......,因为这些数既是2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也就是23的公倍数。”看到学生大都明白题意,我开始让学生猜测,可能铺满边长是9厘米10厘米的正方形吗?为什么?孩子们都抢答说,不能,因为910都不是23的公倍数。孩子们最后总结出铺满的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是两个数的公倍数,并说道所铺满的正方形的边长最小是6厘米。正好是长和宽的最小公倍数。从而真正感受到学习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二、运用知识迁移类推,发展能力。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接着引导学生根据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大胆迁移、类推、探索出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从而获得能力上的发展。学生迁移出了四种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1、列举法,先列举出两个数的一些倍数,从中找出他们的公倍数,并从公倍数中找出最小公倍数;2、筛选法,先写出较大数的一些倍数,从中筛选出较小数的倍数,就是两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就是他们的最小公倍数;3、分解质因数法,先把两个数分别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因为用分解质因数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与最大公因数有一定的差异,所以我以1812为例重点介绍了这种方法,先让学生分别把两个数分解质因数,接着把1812的最小公倍数36也分解质因数,让学生从最小公倍数36所分解的质因数中,找一找包含了1812两个数中的哪些质因数?通过观察,学生发现最小公倍数36中既包含了1218全部公有的质因数,也包含了两个数各自独有的质因数,也就是1812的最小公倍数是两数所有公有质因数和各自独有质因数的乘积。针对每种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学生边说边举例,并进行了适量的练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