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平均数”教学实录及赏析
(2013-09-13 16:23:53)
标签:
转载 |
吴老师上的“平均数”一课,充分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可持续性发
展的新理念。她从学生熟悉的,喜爱的拍球比赛活动入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与热
情,让学生“在怎样比才公平”的问题情景中,从解决问题出发,初步建立平均数的
概念,再联系实际感悟生活中的“平均数”这一数学现象。向听课者展现了传授知
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三者有机结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特色。
一、 课前谈话,流露真情
师:小朋友们好!(深深地鞠躬)
学生可能好奇和陌生,也可能等的时间稍长了些,一时没反应。
师:(诚挚地,真情地)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再次深深地鞠躬)
生:老师好!
师:终于睡醒了,小朋友们,我姓吴,来自北京,见你们的第一句话应该说,对不起
了,原谅我。
生:没关系!
师:这么宽宏大量!谢谢你们!今天吴老师上午从北京赶过来,北京的天气大雾蒙
蒙,所以飞机稍稍延迟了一会才起飞,到这里晚了,让你们等这么久,这是不应该出
现的事,请你们原谅我!
生:好!
师:谢谢,让我跟老师们说一句话。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非常高兴能有这样一个机会能应我们仙桃市教科院的邀
请,特别是秦院长多次电话跟我联系, 让我来向老师作汇报,那么今天呢,不管是什么
原因,迟到了,真的对不起,我再说一次,原谅我吧! (深深地鞠躬)谢谢老师们,谢谢!
[作为一位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吴老师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谦逊,平和,真情,看不
出丝毫的娇柔做作,一切发自内心,令听者强烈感受到大师高尚的人格魅力。而对孩
子们,更是一种平等的态度。]
师:上课的铃声马上就要拉响了,大声地告诉老师们,上课好,还是玩好?
生:上课好.
师:好,玩好不好?
生:不好.
师:你们说的是实话吗?(不相信的看着学生微笑)让我说呀,玩最好,上课好不好呢,这
事我们得体验体验,40分钟以后你再来谈你的体会,好吗?
生: 好.
师: 时间已经很晚了,我就不再多介绍了,那么一会呢,小朋友就会了解吴老师,吴老师
呢也会认识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小朋友,那么现在,我们商量商量,可以上课了吗?
生: 可以.
师:批准啦?
生:(面带笑容,高兴地说)批准了!
师: 上课!
生:老师好!
师: 小朋友们好!(深深的鞠躬)请坐。
[多新鲜的事!老师和学生商量,可以上课了吗?还要批准呢!学生心中是如何的喜悦
和自豪。寥寥数语,体现了老师“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学生看成发展中的人来看
待,师、生、听课者都感受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我们从这里一分为二,这边的算一队,这边的同学算一队.(用手示意左边3行同
学)这边的同学是甲队,甲队的同学向老师挥挥手!
师:好极了! (用手示意右边3行同学)那这边的同学是乙队,乙队的同学向老师点
点头!
板书: 甲队 乙队
师: 记住了,好啦。我们首先要举行一个拍球比赛,在规定的时间里看看哪一队拍的
球的总数最多,哪一个队为胜利队。听清楚了吗?
生:听清楚了。
师:假如把球给了你,你拍完了怎么办?
生:我拍完了给我后面一位同学。
师:就传呀传呀,然后把你们的总数怎么办?
生:加起来。
师:求出来,对吗?(面露困惑)可是小朋友们,一节课只有40分钟,但是这样拍呀
拍,时间可就不够用了,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师:你有什么办法?
生:可以选一个人拍。
师:你看看,选代表,可以吗?
生:可以。
[老师巧妙地在问题的生成中拉开学生思维的帷幕,既帮助学生明确了活动规则,又找
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让我们看到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动态生成过程。]
师:我建议每边出3个代表,好吗?谁愿意来?
(甲队选3人,乙队选3人,每队再选1人作裁判,为对方队员记数,每位选手时间只有
5秒钟,老师拿秒表帮助记时,在黑板上记录,学生兴致盎然地开始拍球活动)
根据拍球情况教师板书:
甲队 乙队
5 11 9 8 4 7
[数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怎样让活动有趣,有序,有效,是一线教师苦苦追寻的问
题。从吴老师的教学中,可以看到,教师作为组织者,让学生明确活动的规则,程序
等非常重要,这样能保证活动有序开展,从而达成实效。]
三、引发问题,促使探究
师:同学们用最快的速度把自己队的总数求出来。甲队多少个?
生:25个。
师:乙队多少个?
生:19个。
师:(板书)通过比总数,甲队拍了25个,乙队拍了19个,那我来宣布,胜利队为我
们的甲队。
甲队同学欢呼!
师:同学们,吴老师有个小小的请求,我特别想加入乙队,不知你们是否欢迎啊?
乙队同学高兴地说欢迎。
师:好,那我也拍5秒钟,我请这个小姑娘来帮我数。开始!
师拍球9个,学生看老师努力拍球的样子开心地笑。
师:9个就跑了,是不是?那乙队再加上9个,看看一共多少个了?
板书: 8+4+7+9=28
[没有老师的高高在上,充当活动的首席法官。老师是其中的一员,参与到活动中来,
真正体现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当然,也为后
面矛盾的激发作好准备。]
师:我重新宣布,比比总数,乙队拍了28个,甲队拍了25个,吴老师宣布,胜利队为
我们的乙队,祝贺你们!
乙队同学欢呼雀跃,高喊“耶!”。师看甲队同学。
师:什么想法都没有?
甲队有学生不服气地举起手。
师:这位小朋友,你有什么想法?
生1:我觉得您不跟乙队拍,为什么不替甲队拍呢?
师:对我提出质疑!对这个结果,你有什么意见?
生2:我觉得应该不必帮助,要靠自己的实力。
师:哎哟,靠自己的实力!那你们说,我这样比,你们觉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不公平!
四、感受概念,建立模型
师:好厉害也!向吴老师说不公平。但是在我们生活中,学习中,经常遇到这样的事
情,比如说,三(1)班和三(2)班人数并不相等,那我们就没有办法比较出这两个
班某一项成绩的高低吗?你有没有更好的招?
生:那就可以到里面同样选几个人出来。
师:我明白了,你还是要让人数一样多。听懂老师的问题。人数同样多的时候,用总
数进行比较,大家心服口服,人数不一样,比总数不行了,还有没有别的比较方法?
生:就是把它们平均分成。
师:你说的怎么平均分?譬如?
生:分成他有几人来打,就分成几人。
师:那么你说,28分成几份?
生:分成4份。
师:那你的意思是把28要平均分成4份。板书:28 4
师:是这个意思吗?
生:(大声)是。
师:那么25怎么办呢?
生:平均分成3份。
甲队 乙队
5+11+9 8+4+7
=25 ÷3 =28 ÷ 4
师:好,这是你的意见。我们一起来看算式,用等号连接,25除以3了,上面这几个数
的和怎么办?
生:上面把他们平均分了。
师:你补充!怎么平均分?
生:我觉得不应该平均分,到算式后面加上等于,然后把得数写出来,再到下面列一
个算式。
倾听,等待
师:我明白你的意思。你再列个算式来算是吗?那个小朋友你有什么意见?
生:把5+11+9 加上括号再除以3。
师:那现在上下能不能用等号连接了?
生:可以。
师:那这边怎么办? (指向8+4+7)
生:(齐)括号除以4。
[教师怎样做一个引导者,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吴老师用具体的课堂作了很好的解
释。当学生表达不够明确,表达有困难时,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闪现的灵感火花,予
以引导,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从而掀起学生思维的高潮。]
师:好,我们先不说这个结果是什么意思。我先请同学们用最快的速度把结果算出
来,好不好?开始吧!
师:带计算器了,太好了。出现问题了,是不是?(师巡查)
生:有余数。
师:有余数了。得到多少?
生:25 3=8.333……
师:哎呀,别着急,那么多的3,我们没有碰到过它对吗,我告诉你,这个结果是个小
数,你们现在还没有学,没有关系的。8.333……,那你说,它是接近8这个整数呢,
还是接近9这个整数?
生:接近8。
师:好,那我们就说它大约是8个,可以吗?
生:可以。
师:好,用了约等号来表示。28除以4?
生:7个。
师:口算也可以出来了。同学们,我们以乙队这个题为例,(手指向28 4的得数7)这
个7何许人也?
师:是谁拍的呀?那个同学出了个主意,28除以4了,那这个7是什么?
学生面露疑惑。过了一会,有人举起手。
生:是每个人拍的数。
师:好,(指着8)我请乙队1号选手起立。你拍了几个?
生:我拍了8个。
师:你的同学说你只拍了7个,他说你们每人拍了7个呢!
生:(接着)我知道了,他是把数平均分。
师:怎么平均分?你多的那一个哪里去了?
生:(继续)就是给后面几个少的同学了。
师:2号选手请站起来,你拍了几个?
生:我拍了4个 。
师:那你现在你的同学说你拍了7个,(手势)你那上面的那几个哪里来的?
生:是其他的,其他的。。。
师:你很着急,别激动!
生:是其他同学剩下几个给我,变成我的了。
师:变成你的了!其中还有我的一份呢!我拍了9个,那我就把我多的那部分给
了。。。。。。。
生:我!
师:那你应当说一声。。。。。。
生:谢谢!
师:这时候,我可你们长的一边。。。。。。(鼓励学生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
[教师热情的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小心的呵护学生的情感,细心捕捉学生思
维跳跃的火花。]
生:就一条船了。
师:(伸出大拇指)就一条船了,语言好丰富啊!那你们的意思就是说,把多的给了
少的,少的说,给我吧!我就慢慢涨高了,我和你们就一条船了,(向发言的那个同
学)是这个意思吧?一条船了,也就是我们拍的数量。。。。。。
生:(大声齐)一样了。
师:用今天的新词来说,就是。。。。。。
生:平均分。
师:平均了,对吗?同学们的理解和感受非常到位,我告诉大家,7就是8、4、7、9这
一组数的平均数。板书:平均数
师:叫什么名字?
生:平均数。
师:这个平均数它就比较好的反映了这一组数据的一个总体的水平,(指向板书)就
是同学们刚才讲的,平均每个人拍了多少个呢?
师:那你看看,甲队平均每个人拍了几个?
生:8个。
师:比一比,甲队和乙队哪个队的总体水平稍稍的高一些呀?
生:甲队。
师:哎呀,尽管吴老师很努力了,我也在使劲地拍呀拍,但是我并没有挽救我们乙队
失败的下场。你们想一想,如果吴老师怎样,我们就有可能战胜他们?你设想一下!
生1:可能不拍就会比他们。。。。。。
师:(不服气地神情)你算了吧,你!(笑)不拍的时候你们比人家少多了呀!
师:你设想设想,如果吴老师怎么样。。。。。。
生2:乙队也除以3那就好了。
师:哪有这么好的便宜事啊!4人拍除以3!你说呢?
生3:吴老师至少还要拍2个。
师:听一听,听她说的话,至少还要拍几个?你的意思我明白,就是吴老师如果拍的
再多一点,说不定我们就有可能战胜了甲队。
生:还可以要后面的两个同学多拍几个就行了。
师:后面的同学再加点油,我们的平均数也就。。。。。。
生:(插嘴)长高了!
[“等待是尊重,等待是艺术,等待是策略。”吴老师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师:平均数就长高了,(向插嘴的同学)真可爱也!你要说什么?
生:平均数就应该升高了。
师:平均数就应该升高了,我们能战胜他们了,好极了,同学们。太聪明了,吴老师
真的喜欢你们!刚才我们比总数,大家认为当人数不相等的时候,还来比总数,不公
平!这个小姑娘跟老师抗议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你们说,是谁,来到了我们中
间?
生:(齐)平均数。
师:平均数来了,帮我们解决了这个难题,此时此刻,你不想面对平均数跟他说两句
你赞美的话吗?平均数啊,平均数,谁想跟他说一句?
平均数帮我们解决了问题,你不想对平均数说什么吗?
生1:平均数,你太伟大了!帮了我们一个大忙!
师:哎呀,太伟大了,帮了我们一个大忙!你想说什么?
生2:平均数可以帮助人类解决问题。
师:她发现了平均数能帮我们解决问题,你说呢?
生3:平均数,你早不来,晚不来,不然我们就胜了。
师:你早不来,晚不来,就在我们需要他的时候,他来了!
[平均数有了生命力,它成了孩子们的朋友,成为课堂的一员。构建富有生命活力的课
堂,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凸现三维目标的培养,吴老师不光给学生,也给听课
者上了很好的一课。]
师:但是我问同学们,你们说,是谁把平均数带进了我们的课堂?
生:吴老师。
师:不对,不对。这个主意可不是我出的。什么28除以4啊,25除以3呀。在座的有一
个非常重要的人物!我们把他呼出来,一起喊他的名字!
生(齐):刘圣!
师:刘圣在哪里?过来过来,哎呀,我们比总数不公平,大家都急了,是刘圣同学首
先提出来,能不能把它除以3,把它除以4,提出了一个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我说象
刘圣这样的 学习就叫做。。。。。。
生:平均数。
师:(假装不屑地,生也开心的笑)你们真会说话!叫什么学?
生1:我觉得不叫什么学,应该叫公道人。
生2:我觉得他是一个认真听课,爱学习的人。
师:爱学习的人,老师还没有讲呢,他就自己创造新的办法解决问题,我建议我们把
最热烈的掌声送给刘圣。(生鼓掌)
师:说句什么?
刘圣:(自信的笑)谢谢!
[ 老师用一颗真诚地爱心,鼓励学生创新,帮助学生建立自信,让学生体验到探究的
乐趣,感受到数学的美妙。]
师:不客气!好了,同学们,平均数就在我们需要的时候,他来了!想一想,在过去
的学习中,你在哪碰到过他,什么时候需要算平均数啊?
生:比如说,两个绘画班,它们要人数一样,可是一个多,一个少。
师:在绘画班,见到了平均数,是这个意思吗?
生:在除法中。
师:平均数用除法求得的,好极了!
生:有25个苹果,有5个人,就用平均数来除。
五、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师:好,你说把25平均分成5,这是不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平均数呢?你带着这个问题继
续走进我们的课堂,我们再慢慢体会,好不好?那么有的同学一时还想不起,没有关
系,吴老师为你们提供了一些素材,你来看,这是哪里?
生:飞机场。
师:这就是浦东机场日平均起降航班达到了379架次。
屏幕出示
(1)浦东机场日均起降航班达379架次。
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什么叫 “日均起降航班达379架次”呢?用自己的话来说
说!
生:就是用379。。。。。(摸脑袋笑了,说忘记了)
师:忘记了,没关系,那么我请问,每天不多不少,准得来379次,是这样吗?
生:是的。
师:是的,这是你的认识,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就是每天起降379架。
师:对,我同意你的意见。什么叫 “日均起降航班达379架次”呢?
生:就是一天起379架,第2天还是起379架。
师:这是你的理解,那我们的平均数是这样得来的吗?都得是每人拍7个7个7个7个,
是这样的吗?(生摇头)那你理解理解,平均来了379架次是什么意思?设想设想,今
天有可能怎么样?
生:有可能比甲队强。
师:哎哟,还想着比赛的事呢。
生1:有可能有一天比较少。
师:她说有有可能有一天比较少,那么还有可能有一天。。。。。。
生:比较多。
师:但是这些天把它们(作拉平的手势)平均了,平均每天达多少次?
生:379次。
师:哎呀,这个小朋友他用自己的语言谈感受,非常好!我明白了你的意思,也就是
说,不见得每天正好来379架次,对不对?有可能比它。。。。。有可能比
它。。。。。。(师做手势,生齐答)但是这些天平均起来,每天起降多少次?
生:379次。
师:就象这里,有的比7多,有的比7少,但是这4个数(8、4、7、9)平均起来,是
多少?
生:7个。
师:我们再来看。
[多次运用体态语言,帮助学生理解“平均数”概念的本质。]
屏幕出示
师读题
(2)上海磁悬浮列车周一至周五的日均客流量为4000余人次。
师:你怎么理解这句话?每天不多不少,整4000吗?
生1:可能有些天比4000多,也有些天比4000少,因为那上面还有“余”,就是除法
中的余数。
师:可能比它多,可能比它少,但是。。。。。。
生:平均了.
师:平均起来大约是4000余人,对吗?越感受越到位了。好,其实在我们的网上,你
看看,还有好多关于平均数的介绍呢,平均数就在我们的身边。那么接下来呢,这里
有这样一个问题,想和你们一起来讨论。
屏幕出示
(3) 五一期间北京自然博物馆门票统计图
师:看到这副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2日的人数最多。
师:观察的太仔细了!
师: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5日的人数最少。
师:你观察也很细心哟!
师:那么1日来了多少人?
生:1100人。
师:2日来了多少人?
师:3日呢?
生:1300人。
师:4日?
生:9000人。
师:哇!(其他学生纠正900人)没关系的。5日来多少人?一起来说。
生:700人。
师:小朋友们好厉害呀!这样的一副统计图,你们读懂了这么多的信息,这写的是五
一期间北京自然博物馆门票售出的统计图。看到这些信息,你还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他们总共加起来有多少人。
师:他想知道这5天卖了多少张票啊?你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星期六和星期天还有多少人。
师:你还想往下知道呢,你很好奇,好极了!你还想知道什么?
生:我还想知道为什么2日的人数多一些,5日的人数少一些?
师:看看,你们想知道这么多的内容。你还想知道什么数?
生:我还想知道最多的人数减去最少的人数的得数是多少?
生:我还想知道这5天加起来平均分,每天有多少人?
师:看看,同学们,有这么多问题要了解呢!你还想知道什么?
生:我还想知道下个星期二的比这个星期二的多还是少?
师:会怎么样?你想预测预测,是不是?好极了,同学们。想了解的东西这么多,同
学们有这么多问题,那我先提个要求,
师:不许计算,估一估,看看这副图,请你估计一下这5天平均每天售门票大约多少张
呢?同学们,估计就可以不准,只报你猜的那个数,好不好,大点声音报。
生1:1000多人。
生2:我估计是5300人。
生3:我估计是4000多人。
师:平均每天来了多少人?估计估计。
生4:我估计是700左右。
生5:我估计是4900人。
师:我可问的是平均每一天啊。
生6:2000多人。
生7:差不多是1000人吧。
师:他说差不多是1000人吧。
生8:我估计的是5000人。
师:好,这是你估计的。
生9:我觉得大概是4000左右。
师:好了,这样吧,你们都把你估计的那个数悄悄地藏在自己的心里,好吗,藏好了
吗?
生:藏好了。
师:估计的准不准?有什么办法吗?
生:用计算器算一算。
师:听一听,他说我们自己算一算,自己试一试!这是很好的学习办法。那么接下
来,我们自己真的算一算,好不好,开始!先拿出笔来,列出算式,你们愿意直接用
计算器也可以。我来说数,第一个数,1100,第二个数1300,第三个数1000,第四个
数900,最后一个700。你算完了,好快呀,一会要介绍你怎么算的。开始吧。平均这
5天每天来了多少人?每天卖了多少张票?开始。(巡视,与生个别交流)
你怎么这么快呀!悄悄的告诉我,你是怎么算的?
哦,你用计算器算的,好极了!
有没有没用计算器算的?老师,我有别的好办法!
看看谁的办法最好?
师:你算完了,多少?请问你是怎么算的?
生1(曾格):我是把这几个数全都加起来,再除以5 。
生2(彭沐):2日多一些给5日,1日多一些给4日。
师屏幕演示“移多补少”
师:曾格法是什么法?
彭沐法是什么法?
与生一起复述生1、生2的方法。
师:你们看看,条条道路通北京啊!我们选择哪一条路,都是可取的。给自己掌声!
师:谁刚才估计的那个数,1000,900多,800多,1100,1200,都算比较准确。因为
我们说了,估计嘛,就可以不准,对不对?估计的差不多的同学把手举起来!
生举手示意.(有生小声说自己对了)
师:你估计对了,祝贺你!3000那位同学在哪儿呢?没关系,来来,过来,过来。
5000多是谁?4900的那位在哪里?(请4名估计不够准确的同学上前.)我们一起讨论
问题嘛,学习嘛就允许我们出问题,他们估计的都是900多,1000,1100,你估计的
是5000,(生:4900)那好了,你们不想跟同学们交流交流吗?你们怎么估计的那个
数跟我们验证的结果差不多呀!请他们把经验介绍给咱们,好吗?
生:请你们把你们的经验介绍给我们,好吗?
师:你找个你最信任的人。
生:我想吧,1日,2日,3日,4日,5日,加起来就应该有5000多,可是人家说是平
均,平均。。。。。。
师:平均数,对不对。你的意思是说,平均数不可能比那总数还多,对吗?
生:对!
师:这是你的意见,你们听懂了吗?还有什么意见?
师:你怎么不估计3000,4000呢?
生:最多的才1300。
师:(认真听的动作)你说什么?
生:最多的才1300。还要平均分,那更加不行了。
师:那就不行了,最多的才1300,那你的意思是说,怎么着,这平均数也不会比
1300。。。。
生:(齐)高。
师:估计300行不行?
生七嘴八舌,不行!不行!也不能估这么低呀!
师:怎么不行?
生: 1日1300了.
生:5日700呀!
生:不行,最少还是700。
师:你们听出点味来了吗?他们的意思就是说,平均数。。。。。。
生:平均数要比最少的数多一些,最多的数少一些。
师:人家猜的都在最低和最高的里面来回转悠,可是你们却跑到它的上边去想了,知
道平均数怎么找了吗?
生:知道。
师:同学们,吴老师非常佩服一次就能猜得那么准的人,说明这些同学思考问题有根
有据。譬如说,这个同学,她说平均数不能比总数高,那个同学说,平均数不能比最
高的那个数多,这个同学说,还不能比最低的那个数少,他们思考问题有根有据,理
应受到大家的表扬,但是我告诉大家,吴老师更佩服这三位,尽管人家第一次跑到外
面去(生:转悠),但是他们学会了碰到问题和同学们进行(生:讨论,交流)讨
论,交流,而且你们三个人特别会倾听别人的发言,还能够接纳别人的意见,来修正自
己,我说象这3位小朋友这样学习,一定会进步得更快。欢迎他们回座。
师:同学们,问题讨论到这,我还有个问题呢,如果你是馆长,你一看,从2日来的人
越来越少了,没有人来参观了,馆长同志,你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生1:我可以发票让他们来,打个广告。
生2:我可以把票价优惠一点。
师:好个女馆长!把票价降低下来。还有什么办法?
生3:为穷的人不要钱,免费演出,那人就变多了。
师:多有爱心哪!让有困难的人来参观我们的自然博物馆。
生4:送一些票给别人。
生5:可以把节目准备更精彩一些。
[时时处处以学生为本位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的创新成为现实,让学生的错误变得美丽,
让课堂变得鲜活。]
师:提高我们的办馆质量,把更多的自然标本引进来。当然,你们还有更多的智慧火
花,(学生兴致勃勃)行了,行了,我会把你们的想法带到北京去,谢谢你们。同学
们,接下来,还有这样一个信息呢!
屏幕出示(严重缺水地区每人每天用水量约3千克)
师:看懂了什么没有?
生:看懂了。
师:接下来往下看。
屏幕分步出示
(4) 2002年小刚家各季度用水量情况统计表
平均每月用水多少吨?
(1) (16+24+35+21) ÷ 4
(2) (16+24+35+21) ÷ 12
(3) (16+24+35+21) ÷ 365
师:一季度用了多少吨?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
生看图回答
师:现在我们想求“平均每月用水多少吨?”莫急,不需要计算,老师在这里给了三
个不同的算式,每个同学独立思考,拿出你个人的意见,要想求“平均每月用水多少
吨?”,你是选择1、2、3哪个算式呢?想好了,用手势告诉大家!预备,开始!
生用手势示意自己选择哪个答案。大多数同学选1。
师:人家有选2的,别着急!
请选2的同学上前。
师:同学们选几?
生:1。
师:同学们不支持你们,还坚持吗?
生:还坚持。
师:选1的出两个代表。(请生上前)一场辩论会马上就要开始了,到底选1对,还是
选2对,我也糊涂了,你们能不能互相问问问题,好吗?谁先开始?
两队辩论:
生:请问题目中问的是什么问题?(师:回答)
生:题目问的是“平均每月用水多少吨?”(师:接着问)
生:那一个季度有多少个月?
生:一个季度3个月。(师:那一年呢?接着问。)
生:那一年有多少个月呢?
生:12个月。
生:既然有12个月,为什么要除以4呢?(师:不除以)而不除以12呢?
生:因为他有4个季度,所以除以4。
生:(迫不及待)因为问的是平均每个月,(师:谁要你求?)
生:谁要你求每个季度啊?
师:那你同意就可以到那边去。
生:我还是在这边。(拍自己胸脯)
生:人家要你求每个季度了吗?人家是要你求一个月的。
师:是啊,人家要你求平均每个月的,你们说,应该除以几啊?
生:(齐)12。
师:我同意大家的意见,应该除以12。他们除以4了,有没有道理呢?那么你们求的是
什么?
生:平均每个季度用水情况。
师:是吧,可惜人家根本就。。。。。。。
生:人家根本就没问平均每个季度用水多少吨。
师:人家问你们了吗?那你们还求!听懂了吗,同学们。
生:听懂了。
师:有道理,你除以4,求的是平均每个季度的,除以12个月,是平均每
个。。。。。。除以365天是平均每。。。。。。
生一起回答
师:明白了吗?是几个人平均每天的呀?
生:3个人。
[辩论活动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生生互动达到了高潮。]
师: 老师告诉你,如果想求平均每人每天哪,再除以3,吴老师帮你们算出来了。
屏幕出示(小刚家平均每人每天用水量约88千克.)
(严重缺水地区每人每天用水量约3千克)
师:面对着这副图画,你们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生:我觉得他们一天用的水非常多。
师:那我们就去指责小刚吧,怎么那么浪费水呢?你们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生:我们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他们最好平均每天少用一点水。
师:那你去批评他们吧!你想说什么?
生:我想说,他应该珍惜每一滴水。
师:他(重音)应该珍惜每一滴水。你想说什么?
生:我想说,他应该把洗衣服,洗澡的水留下来冲厕所。
师:那你就去说他吧!他应该怎样!还有没有想说别人的?
生:我想对他说,小刚,我希望你捐一点水到严重缺水地区去。
师:你们知道我最想说的是什么吗?
生:不知道。
师:节约用水,从我自己做起!好的,小朋友们,回到座位上,不知不觉,下课的铃
声已经拉响了,你们告诉我,上课有意思吗?
生:(响亮地)有!
师:还研究吗?
生:研究!
[吴老师运用生活中的事例,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
能力,又让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获得进一步发展,更体现了数学的价值和作
用]
师:下课不下课?上课真的好?好,尊重你们的意见,还研究一个问题。
(4) 小明会遇到危险吗?、
屏幕出示画面,
师配以画外音: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穿过了一片土地,平均水深110厘米,你们看,
谁来呢?小明来了!哈哈,我不会游泳,但是我告诉大家,我的身高可是135厘米呀,
如果我在这条河里面玩耍,我有没有可能会遇到危险?
生:(异口同声)有可能。
(5) 师:为什么有可能?谁这节课还没有发言的?你来给我们解释解释!为什么有
可能会遇到危险?你知道平均水深是什么意思吗?
生:(在老师的提示下)说明有的地方很深,有的地方很浅。但是平均起来是110厘
米。
师:如果小明到了?
生:到了深的地方,他就会淹下去。
师:你们听懂她的话了吗?
生:听懂了。
师:这个小姑娘一节课没捞到发言,但是最后的解释精彩吗?
生:精彩。
师:金口玉言哪!你还想说什么?
生:我觉得小明没有危险,因为他带一个游泳圈就够了。
师:哎呀,你好聪明!带个游泳圈就淹不死了。
生:我觉得小明还是有危险,他如果这样呢?(将头低下去)
师:有可能栽跟头。你们想的问题挺全面,我们还可以下课后接着讨论!下课不下
课?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吴老师的课,让我们看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
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
生:不下课!
师:上课真的很好吗?
生:真的很好!
六、回顾总结,余味无穷
师:能告诉我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 你最开心的事?还有遗憾的地方?
生:我最开心的事我学会了求平均数。
师:有所收获。还有什么遗憾的地方吗?
生:因为时间不够,所以我们还没有学到更多的知识。
师:时间这么短就下课了!还想跟吴老师说什么吗?
生:我觉得我很遗憾,因为我有一题答错了。
师:没关系!还有再努力的机会!
生:我觉得我很快乐,因为我学会了用除法求平均数。
师:他学会了求平均数的方法。你呢?
生:我有遗憾。我就是对创造下课的人,我觉得他不对,为什么不让我们多学一点
呢?
师:就是啊!怎么一节课这么短就拉铃了。同学们,吴老师也有收获,我认识了在座
的每一位,是吴老师最大的收获,我也有遗憾,这节课还有哪个小朋友没有请你来回
答问题?举起手来!尽管我很努力了,但是还没有照顾到你,原谅我!有机会上课,
我一定再请你回答,好吗?我建议我们一起谢谢这两位老师,她们一直坐在那里为我
们递话筒,让我们一起说谢谢!
[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这也是吴老师的收获。]
《人民教育》在2004年第17期“呼唤教育的诗篇——追踪吴正宪的课堂”一文中提
到:吴正宪的数学课,就是一个个美丽的“陷阱”,是一首首美丽的诗,学生听了不
由自主“深陷”其中;教师听了也不禁留恋往返,把上出这样的课作为自己的梦想和
追求。确实,听完吴老师的课,激动和感动之余,又一遍一遍的品味,每次都有全新
的感受。我们应该把掌声再次送给吴老师,是她精湛的教学艺术,让数学课堂如此的
美妙,是她高屋建瓴的教学引领,让听课教师耳目一新而豪情满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