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2.09.18今日书摘(特别文摘2022.08)

(2022-09-17 14:32:33)
分类: 读书

2022.09.18今日书摘(特别文摘2022.08

/铠心

1. 任何一个社会,绝大多数人是平凡人,但现实是,很少有人相信这点。几乎每个孩子从出生就被寄予上名校的期望。这样的期望且不说结果能否如愿以偿,单单过程就很摧残人。研究表明,强调外在价值观(与被认为是成就标志和公众看得到的回报,例如成绩、奖杯、荣誉、金钱和高级职位有关)比强调内在价值观(与生活中的乐趣和意义、体面、乐于助人和真正的友谊有关)的家长更容易使孩子痛苦。读什么大学最要紧 文双春

 

2. 凡存在,即合理。凡是存在你都要面对,找出其中的规律来。(老王过年 王鼎钧)

 

3. 总而言之,在我看来,消费降级”还是“消费升级绝不是用价格衡量,而是由价值决定。把钱花在自己真正需要的地方,最好是对未来有增值作用的,价格无论高低都是消费升级;跟风买东西,网红一吹就“咣咣咣下单,价格再低也是消费降级。消费的升级和降级 沐兰

 

4. 事实上,只要观察学生就能明白读书的效果。现在的学生,心地都很善良,若以善恶为标准来区分,绝大多数都是善良的人。同时他们具备社会常识,头脑也不笨,一般都很规矩听话。从教师的角度讲,现在的学生远比以前的容易对付。可是问题在于现在的学生读书经验太少,尤其是大一新生,从没读过书的竟也大有人在。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似乎是因为高中生活在各方面都很忙,包括应试学习,所以他们根本没时间读书。不读书,精神自然就很脆弱。一旦别人把话说得重了,他们就会紧闭心扉,或者避不见人。不过,大学生活足有四年之久,只要在此期间多读书,整个人就能逐渐发生变化。一言以蔽之,就是变得有深度。年轻人的肤浅 斋藤孝

 

5. 首先,就是自已要有良好的心态。在和同事交往的过程中,一定要怀有戒心,不可以将同事们怀有某种企图的说话太过于当真了。俗话说,“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也就是提醒你在与同事相处的时候,一定不要很轻易地就把自己的老底交给对方。其次,还要学习一些同事交往的常规礼仪,做到远近有度,心中自明。还是以前面的案例来说,如果李晓婵学会了和同事相处的礼仪,不使自已受孤立,也就不会遭到排斥了。(远近有度看同事 大宝

 

6. 吾邦历来有天才、庸才、蠢才的划分。天才之千虑未必没有一失,但总不至于说蠢话:庸才因其平庸,说话难免走板,但其言大半属平淡乏味、毫无建树一类;只有蠢才才批量地盛产蠢语,时不时地让人瞠目结舌。还得说,蠢才之蠢,另有一个侧面,有道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才禀低下者未必不会“巧算计”。他们的蠢话固然根源于底蕴不足,却也可能因了某种动机的驱使。或说,“居心叵测”,堪可令言语变形,譬如巧意奉承,就可能使赞辞言过其实,趋时跟风,也可能使言语夸张得离谱。因此,蠢话并不一定完全出于低智商,往往也是“心术不正”的产物。蠢话才是蠢材的专利 李景阳

 

7. 要想把握自己的命运,就得首先完成思维上的进化!就像巴菲特在股市上所能做到的一个简单的思维:“当人们贪婪时,我会恐惧;当人们恐惧时,你却开始贪婪。”战胜大众的盲从,就摆脱了世俗思维的限制,跳出了泥潭,从而能够在一个令你保持清醒的高度,从容地看清事物背后的真正规律。那些赢到最后的人 高德

 

8. 只有用赢家的思维方式去做事,你才能成为赢家;以输家的角色每日抱怨,你就只能陷在输家的思维泥潭中,就算看清了方向,也无法集中全部的精力去踏出正确的第一步。赢家拥有正确的思考技能,当面对一个问题时,在如何思考的第一步,他们就已经走在了前面。正确的思考技能,就算正确的制定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些赢到最后的人 高德

 

9. —不念旧恶“不遭人忌是庸才”,但若禁不住人忌,三下两下就被忌“倒”,也算不得人才。人才入世,有很多人想抑制他,排挤他,压倒他,这是第一阶段。等到三下两下之后,发现抑制不住,排挤不掉,重压不倒,大家立即见风转舵,捧他、让他、拉拢他,甚至放纵他,这是第二阶段进入第二阶段后,人人都来和你握手,彼此欣然互握可也。人才 王鼎钧

 

10. 觉得自己对的时候,可以找到一千条理由支持自己对。同样,认为别人错的时候,也可以找到一千条理由证明别人有错。有时候,觉得自己委屈和冤枉,就是这么来的;感觉别人冥顽和不通情理,也是这么来的。在一个人人都认为自己正确的世界,最大的感受就是,谁也对不住自己。这样,必然会导致两个恶果:一是谁也看不上谁;二是戾气越来越大,抱怨越来越多。批评别人的时候,谁的站位都很高,谁的道理都可醍醐灌顶。该这样,不该那样,自己做不到的,希望别人能做到,自己不完美,要求别人必须完美。人在苛责他人的时候,往往格局最大,胸怀最阔,智慧,通透,看得开。不为难别人,不苛责自己 马德

 

11. 自己并不比别人好到哪儿去一原谅就是这么产生的,宽恕也是这么产生的。居高临下不可能产生胸怀,高人一等也不可能产生气度。在平等视野里,才可以看到美感,在平和的心境里,才可以觅得到情怀。这个世界上伟大的人,都是指责别人少、反省自己多的人。先贤说,“见贤思齐也,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你看,这里是“见不贤”而“内自省”,并没有说“见不贤”而骂他个狗血喷头。由此往前推,那些不能内省的人,决然也难以有“见贤思齐”的想法。是的,看不到自己缺点的人,一般也看不上别人的优点。自己做不到的事,尽量不要苛求别人去做。即使是自己能做到的事,也不要苛求别人一样做到。毕竟,别人不是你。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本身就是特别自我的一种做法。不为难别人,不苛责自己 马德

 

12. 真正高尚的人都在做自已。他们从自己这里出发,抵达世界的未来,而不是通过要求别人而领受未来。在他们看来,自己这里做不好,一切空谈都是虚妄。(不为难别人,不苛责自己 马德

 

13. 人的一生不在于消灭困难、消灭敌人、而在于选择困难,改变对手当你是一粒种子,浮土就能盖住你;当你是一棵幼芽,碎石子就能压住你;当你是一棵树苗,石块可以挡住你;当你成了一棵树,大树又会盖住你;而当你长成了最大的树,风必摧折你。你会发现对手一直在改变,而且越来越厉害。大风吹来时你可能不得不随风而倒,但只要把底下的根扎实,你就死不了。(爱死人,恨活人 冯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