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09今日书摘(意林2022.03)
文/铠心
1. 在汉语中,“快乐”和“幸福”这两个词,意思差不多,但是语感有很大的差别,好像幸福比快乐要高级一点,但这个差别究竟是什么呢?最近我看到一个解释,说它们的区别在于事情结束之后,能量和信息的效率有没有提高。快乐,是指吃喝玩乐这些感官享受,享受完了,快乐就结束了,人并没有实质性的进步,需要靠下一次吃喝玩乐才能再次获得快乐。而幸福就不一样了。幸福来自一种能力提高的感受。比如,找到了伴侣很幸福,这其实是一种能力的提高,你融入了一个共同体。再比如,经过艰苦努力,考上了好大学,很幸福,这也是资源获取能力的提高。所以,快乐是一种成功获取了外部资源的感受,而幸福,是一种成功提升了内部能力的感受。从这个角度来说,幸福当然比快乐要高级。(快乐和幸福的区别
罗振宇)
2. 今天做不成的,明天也不会做好。一天也不能虚度,要下决心把可能的事情,一把抓住再紧紧抱住,有决心就不会任其逃去,而且必然贯彻实行。
3. 路过我们生命的每个人,都参与了我们,并最终构成了我们本身。(蔡崇达
皮囊)
4. 所谓努力,就是主动而有目的的活动。(村上春树)
5. 如果我要看到山顶的绝色,就要忍住山脚的落寞,山腰的寂寞以及这一路攀登的辛苦。(勇勇)
6. 不论你在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停止。不论你在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之后就不要后悔。(于逢
天下)
7. 所谓知识就是对世界上发生了什么事都有根有据的了解,从这里开始,去观察,去沉淀,慢慢沉淀出底气。(把自己作为方法)
8. 悄悄努力吧,等你厉害之后,再蹦出来,把曾经看不起你的人吓一大跳,这才是你现在需要当做目标的事。
9. 哲学经典:《奥义书》中有则寓言说,树梢上落了两只鸟,一直在埋头吃东西,另一只在观察四周。这个画面恰好象征着有限的自我与无限存在之间的关系。吃食的鸟儿满足了口腹之欲,而观望的鸟儿则充满喜悦,因为它心里是自由的。应该说人的内心也同时存在两只鸟,客体的那只忙于生活,主体的那只则享受心中的自由。(树梢上落了两只鸟
泰戈尔)
10. 我知道有一种落差叫:没能达到自己最初的期望,还辜负了曾经受过的苦难。
11.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这句话出自英国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剧作《暴风雨》的第二幕第一场,原文是“What's past is prologue'”。大意是:以往的一切都只是个开场的引子,以后的正文该由我们来干一番。我国著名翻译家朱生豪先生曾将“What's past is prologue译作“以往的一切都只是个开场的引子”。而在著名散文家梁实秋先生的译本中,这句话则被译作“以往的只算得是序幕”怎么翻译,我们都可以通俗地理解为:过去的一切只是为我们今后大展宏图翻开了一个序言,更美好的事情还在后面呢。“序章”是写在文章前面的话,不是正文,也不是文章重要的部分。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已经发生的事情,都已经成为过去,没有必要再沉溺其中,要把握当下,面对未来才好。因此,“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是一种对过去轻描淡写的意味。纵观文艺复兴时期的莎士比亚在发出“凡是过往,皆为序章”的感慨后,也曾说“明智的人决不坐下来为失败而哀号,他们一定乐观地寻找办法来加以挽救”;唐代的文人雅士王勃在抒发“东偶已逝,桑榆非晚”时,魏晋的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早就曾咏叹:“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所有过往,皆是经历,所有相遇,皆有意义。弯道也是一种风景。(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我见青山多妩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