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2.06.29今日书摘(中小学德育)

(2022-06-29 19:44:07)
分类: 读书

2022.06.29今日书摘(中小学德育)

/铠心

2022.04

1. 人生中,挑战与机遇往往是并存的。就如在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上,我们总会遇到自己的瓶颈和倦怠期。处于这一阶段,我们要么在甘于平庸中“沉没”,要么在努力奋进中崛起,踏上人生的另一级台阶。而正确的道路只有一条:面对人生的“蘑菇期”,我们应该像齐白石一样,不问原因与结果,只用努力和用心,为一生的道路奠基;也应像张祖庆老师一样,无论在怎样的环境中,都保持勤奋和热情,将教育生活过成诗与远方。寄语年轻或者陷入倦怠期的老师们,每一个当下都有意义,每一个时刻都别有价值,让我们立足教育人生的每一个起点,把握每一天的光阴,自我鞭策,一路坚持,努力向上,相信掌声终有一天会为你响起。跨越成长中的蘑菇期  张晓华

 

2. 就这样,每天、每周我不断地“漂流”。每一次与新同桌相处,都会有不同的发现和感悟。从讲台到学生座位,仅是几米远的距离,但就是这几米远的距离,让我仿佛装上了一双发现的眼晴。在这一视距下,孩子们原来有这么多的善良和美好。这是我在高高的讲台上,所从来没有过的感受。当学生的同桌,去认识不一样的学生,让我认识了不一样的教育。我的学生同桌  邵烨

 

2022.05

3. 故事发生在一个普通的法国家庭。一个孩子放学后在客厅里玩篮球时,不小心打落书架上一个花瓶,瓶口摔掉了一大块。这不是摆设品,而是祖上传下来的波旁王朝时期的古董。孩子慌忙把碎片用胶水粘起来,胆战心惊地放回原处。当天晚上,母亲发现花瓶有些“变化”。吃晚餐时,她问孩子:“是不是你打碎了花瓶?”孩于犹疑了一下,说:“一只野猫从窗外跳进来,怎么也赶不走,它在客厅里上窜下跳,最后碰倒了架子上的花瓶。”母亲心里很清楚,孩子撒谎了,因为每天上班前.她都会把窗户一扇扇关好,下班回来再打开。但母亲没有渴穿他,而是不动声色说:“是我疏忽了,没有关好窗户。”就寝前,孩子在床头发现了一张便条,原来是母亲让他到书房去一下。看到孩子忐忑不安地推门进来,母亲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盒子,把一块巧克力递给他:“这块巧克力奖给你,因为你运用神奇的想象力,杜溪出一只会开窗户的猫,以后,你一定可以写出好看的侦探小说。”接着,她又在孩子手里放了一块巧克力:“这块巧克力奖给你。因为你有杰出的修复能力,虽然用的是胶水,但是裂缝黏合得几乎完美无缺。不过,这是修复纸质物品用的,修复花瓶不仅需要黏合力更强的胶水而且需要更好的专业技术。明天,我们把花瓶拿到艺术家那里,看看他们是怎样使一件工艺品完好如初的。”母亲又拿起第三块巧克力,说:“最后一块巧克力,代表我对你的款意。作为母亲,我不应该把花瓶放在容易摔落的地方,尤其是家里还有一个热衷体育的男孩子。”“妈妈我…”以后,孩子再也没有撒过谎,每当他想撒谎时,三块巧克力就会浮现在眼前。(教育需要这样的巧克力  于勇

 

4. 看看孩子们书包里都有些什么“负担”吧:有自己的前程,有老师的业绩,有家庭的希望,当然还有补习机构的盈利。前程、业绩、希望、盈利又如何度量呢?“分数”成了最佳“量尺”:分数的高与低,决定了前程的明与暗、档次的高与低、希望的生与灭、盈利的多与少。后面的事就简单了一拼命挣分数。但是,升学考试的区分度要求决定了,分数一定会有高有低,总有孩子无法名列前茅。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学生)不做落后者,利益相关方卯足了劲:老师布置更多更难的作业,家长盯得更紧,补习机构开得更火爆,全力逼孩子努力、努力、再努力。而一旦别人家的孩子通过多做作业、多报补习班提高了分数,其它孩子的家长便会群起效仿—一哪怕你不愿意,哪怕你家里经济并不宽裕,哪怕你本身就是教育的行家里手。全部上补习班等于全没上补习班,全部多写作业等于全没多写作业一一升学考试这把尺子就在那里等着,一如既往地为孩子们排序分等。双减政策背景下的育人生态重建  徐向阳

 

5. 如进一步追问“为何绩效置换了教育目的”就会发现这一现象是经济理性殖民教育领域的结果。对于现代社会中的个体来说,对于物的依赖甚于对人的依赖,这是由奠基于科学技术进步与社会分工之上的市场经济所决定的。在市场经济主导的社会境遇中,人与物(包括艺术品)的价值都需要通过贸易、交换来显现,都需要通过货币这一等价物来衡量,人需要变成劳动力并转化为人力资本而在激烈的竞争中显现自身价值,需要通过谋求职业的回报显现所接受教育的价值。因此,个体接受教育更多地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为了挣钱、挣更多的钱。对于现代国家来说,投资教育主要是为了提高国际竞争力,教育的规模与质量既是国家实力的表现,又是促使其发展的重要前提。一旦教育成为个体谋生的手段、服务国家利益的工具,经济理性或工具理性则成为教育运作的底色,提高效率、追求绩效则成为教育的主要价值取向,教育德性弱化就出现了。双减境遇下的德育生态建构理路  闫旭蕾

 

6. 每个学习者都有着不同的能力基础、知识储备、兴趣倾向和学习习惯,教育者需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量身定制学习目标与规划,依据学生特殊的学习起点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宜的学习方法、内容与工具,并设置相应的学习任务难度和深度,鼓励学生将个人远大抱负与短期学习目标相结合。同时,学习挑战任务的目标难度是可动态调节的,当学业竞争的现实结果显示目标遥不可及时,教师与家长需帮助学生共同制定应对挑战的策略抑或修改目标规划,从而使学生聚焦于有意义的学习、避免迷失方向。双减时代学业竞争生态的道德化重塑 陆韵  傅安妮 林欢欢

 

7. 《新编现代汉语词典》中将“幸福”定义为使人满意的境遇和生活”。可见幸福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状态。幸福是抽象的而不是具体的,是变动的而不是确定的,体现为所有价值的总和而不是某个单一价值,几乎所有人都承认这一抽象且不确定要素的存在并为之而努力。幸福感的研究主要分为以“快乐论”为理论基础的“主观幸福感”和以“实现论”为理论基础的“心理幸福感两大流派,前者认为个体可根据内心感受自行制定整体幸福体验的评价标准,包括积极情绪、消极情绪和生活满意度;后者提出幸福是基于个人潜能实现的情感体验。学者们普遍认为,不能割裂看待“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幸福感虽本质上是内心情感的体验,但缺乏客观条件支持的幸福感受是不会持久的,个人在实现自我潜能的基础上将体会到更强烈持久的幸福体验。幸福是人生的终极追求,一个幸福的人应该具有坚定的个人理想并为之而努力奋斗。主题引领的双微机制:让教师在专业成长中提升职业幸福感 张倩 王红 吴少平

 

8. 涂尔干曾指出,“我们不能僵硬地把道德教育范围局限于教室中的课时:它不是某时某刻的事情,而是每时每刻的事情”。2从品德到道德与法治,儿童生活的建构不能局限于课堂早已成为教学共识。围绕道德与法治教材单元主旨,实现与学校德育生活的融合,有利于将教学延伸至课外、校外,让学生在广阔的生活中生动实践,丰富情感,促进知行合一。融合德育生活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索 唐雯漪

 

9. 正如奥苏贝尔所说:“如果我必须将全部教育心理学的知识缩减到一条原则,我会说:‘影响学习最重的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的东西。弄清楚他的已有知识,以此为据展开教学。’”具体化的学习目标为教师展开基于学生经验的教学提供了指引。我们需要据此进一步调整教材的栏目设计,针对不同的指向调整学习活动,并注重问题设计,从而激发个体经验的反思、表达、调整、扩展,以经验重构促进与深化价值体认。基于学生经验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理路  钱月琴

 

10. 教师的教育教学公平,实际上就是在面对每一个学生时,能做好真诚的个别化关怀。对于所谓的“后进生”而言,他最需要的也正是教师的这种关怀,这种关怀就像阳光之于花朵,春风之于野草。由此,我们应做到“三看”,即看到学生的现场看到学生的努力,看到学生的成长预期。唯有如此,教师才能真心实意为每一位孩子提供全面的、全程的公平机会。教育,如同培育繁花绽放的过程,期间总需细心呵护,如此,结果才能惊艳世人。公平,应如阳光和养分,只要用心布施,鲜花就可明艳绽放。我所理解的教育公平 陈青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