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12今日书摘(中小学德育2022.01)
文/铠心
1. 儿童成长需要“大先生”。杜威认为,儿童有两个特性,一是可塑性,一是依赖性。可塑性意味着其力量是发自内心的,所有的力量都是他们自己给予,因此,教师所做的事情就是让这种力量持续增长,即儿童的成长具有依赖性,可见“大先生”之重要。作为教师,我们传递知识,塑造能力,对学生进行身体管理和纪律教育,其间的种种中“无言之教”一定不在于身体的规训,而是用一种精神,用生命去影响生命,实现既能满足儿童的自由,又能兼顾其对于社会性的尊重。所以,儿童的生长必然需要“大先生”。(大先生是时代发展的呼唤
宋萑)
2. 教师要感谢学生,因为有学生,教师才有存在的价值。(班华)
3. 师生之爱有一定的限度,合规守法是其底线。现实生活中,以爱的名义而扭曲师生关系,甚至以教师身份行苟且之事,不仅违背教育伦理,还属于违法乱纪行为。合规守法体现在师生的互动交往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通过互动增进感情,加强师生之爱的联系。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无时无刻不处于各种社会关系之中。基于人的本质,师生之爱的社会属性是双方之间的互动。教师之爱其实是一种教育关心与信任,师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真正的教育意义关系,学生从教师那里获得信任和力量,教师从学生那里获得期待和灵感,进而产生双向互动。作为共生存在的老师和学生,他们之间的本真状态就是主体间关系。主体双方间的平等对话意味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是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的平等主体,尊重便是主体间性的一大特征,而非单向的师传、师承关系。关怀伦理学重视关怀者与被关怀者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关怀者角色所表现出的主动性,教育的关怀是为使每位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并体会到平等的尊严,同时能将身边其他人当作平等主体去对待。“而这种体现尊重的主体间性是建立师生间信任关系的基石”。无论是基于主体间性,或者普通社会公民,师生都应该是合法的平等主体,应遵守公民法则和师生行为准则。(师生之爱的属性与边界
管敏岑
崔岐恩)
4. 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教育的目的是成就学生,因此,基于对象意义上的真实是教育的现实起点。一个学生的真实情感、真实需求是什么,他们发展的真实状况是什么,只有基于真实,教师才能触模到工作的底基,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守护教育之真以成就教育之美
蔡辰梅)
5. 拍卖的东西有: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积极乐观的心态、优异的学习成绩、面对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健康的身体、用不完的时间、有一些知心的朋友、强大的记忆力、漂亮的外貌、帮助他人的能力、诚实守信的美德、有座藏有你喜爱的书的图书馆、被班上每个人喜爱、至高无上的权力。拍卖的规则有两条:第一条,每位同学有2000元,这2000元是你的全部身家,每次加价以100元为单位,价高者得。第二条,此刻,这2000元等于你一生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所以,不可有超额的拍卖。”讲明规则和发放拍卖清单后,我给孩子们10分钟的时间,进行拍卖前的思考,并在纸上写下:第一,你打算买进的5样东西分别是?第二,根据它对你的重要性进行排序。第三你准备花费多少钱购买?(花开有力量
柯棉茵)
6. 孩子是在模仿中学会成长,并从他人那里认识自己和世界的。当老师们在努力成长之时,要尽可能通过自己的眼睛让内在的热情和激情展示出来,让目光所及的地方都能够看见儿童,通过目光去滋养所有的孩子。如果孩子从你的目光里感受到欣赏和认可、关注和爱护,他们就会积攒起力量,让自己变得更强大,内心更富足。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关注外在的专业成长和教学技能的提升,却疏忽了我们内在的姿态同样会影响着孩子们。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记得,我们的目光会真实地表达自己,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养育自己的内心,让目光成为阳光,并普照孩子的心灵,让他们感受到温暖,感受到热望。(你的目光富养过学生吗
李素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