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2今日书摘(班主任之友)
2021.1-2
1. 对于渴望成长的教师来说,需要注意自己的定位和目标。关于前者的思考是,我有哪些特质特长?我喜欢做什么?我适合做什么?哪些我做得比较好?班主任工作有很多可以研究的领域,这些思考将决定你的方向。关于目标的思考是,我为什么要学?学什么?学完之后要做什么?现在无论是培训还是专业阅读,可以选择的资源都很多。班主任要坚持目标管理,以我为主,做有效学习。跟风、盲从、做知识的搬运工,这些都是有效学习的大敌。这个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不能与时俱进,这不叫“坚守”,而叫抱残守缺。要确保输出的不是“昨天的知识”,就要努力精进,始终保持着对培训工作的热情和创新。每一次培训,不是例行公事,而是一次学习和再创造的过程。参与培训,是“别人的理论”与“自己的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将二者连接起来的唯一方法,就是思考。成长来自于思考。对培训者和被培训者,都是如此。(成长来自于思考
陈宇)
2. 培训实质上是一种成年人的学习。成年人学习不同于儿童学习,自有其特点。在学习动机上,成年人想学才会去学,且只学他认为需要学的东西:在学习形式上,成年人不喜欢被规训,喜欢在非正式环境中、在做中学;在知识接受上,对新生事物态度谨慎,喜欢将新知识与旧经验进行比较学习。基于此,作为培训组织者,开展有效培训首先得激发学员学习兴趣与动力,同时创建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通过多途径的信息传递和感官刺激来达到知识学习的目的。但另一方面,作为被培训者要意识到培训力量的有限性,期待一次培训就能达到“蜕变”几乎是不可能的,且不说培训的实效短期内难以显现,培训效能的发挥更多的还是在于教师们平时的厚积薄发,而培训提供的只是一个触发的契机。(培训是一门需求与成长间的平衡术
尹霞)
3. 人是目的而不仅仅是手段。(康德)
4. 我开始为我现在这个学生创造一些宽松的外部环境,也一再希望同事们能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成长中的学生,甚至以调侃的口吻对这个经常给我惹麻烦的同学予以表扬同时也不着痕迹地在学习上对他提出难一点的要求。时日尚短,我不敢肯定这样的方式能收到怎样的效果,但毕竟“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如果学生都有统一的、流水线般的出料模样,那教育和普通的技艺又有何异?(一切培训都是为了自我教育
钟洪尧)
5. 所有的忙碌,皆是我自己的选择,我无怨无悔——我是一切事物的根源。(选择培训,因为我有一个约誓
李迪)
6. 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有个著名的情绪ABC理论。其主要观点是相同的一个激发事件A对不同的人会引发不一样的情绪和行为后果C,因为每个人具有不一样的信念B,所以对同样的诱发事件会进行不一样的认知和评价,从而产生不一样的态度与结果。在我们班主任培训活动中,其实也存在着这样一个现象,即参加的是同一个培训活动,但不一样的受训老师会有不一样的学习效果和收获。由此提醒我们,在进行班主任培训实效性探讨时,除了在组织形式、活动方式等项目A进行研究与优化外,欲达到理想的培训结果C,离不开受训的班主任积极学习信念B的主动构建。所以要让培训活动成为我们专业提升的阶梯,我们班主任必须掌握一些基于辩证思维的方法论。(谈学习能动性:从ABC理论到AB面的辩证法
朱永春)
7. 有一次在贵州讲学,我提到云南一位普通而让我尊敬的女教师。我说:“表面上看,我是所谓‘名师’,而她毫无知名度,但我和她,谁更能代表全国广大的一线教师?当然是她!她没有出版过专著,没有做过大型讲座,也没有获得过显赫的荣誉,甚至连学校荣誉都没有。但她每天都过着平平淡淡而踏踏实实的日子,陪着一届又一届的孩子成长,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组织班级活动,和孩子一起玩儿…她所有的学生都记住了她。全国千千万万的老师就是这样的。她就是典型的一线教师。今天,在座的每一位老师也和她一样,默默无闻却令人尊敬。我向你们表示敬意。(谁更能代表一线教师
李镇西)
8. 教育的目的不是毁灭,而是塑造;教育的成功不是打败了谁,而是成就了谁;
教育的过程不是与个别学生的博弈,而是与全体学生的联盟。我始终坚信班主任带班过程中如果有对教育的这种认识,那么就容易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能有效减少被学生气到急火攻心的情形,就会少一分抱怨,多几分愉悦,产生顺势而为的智慧。(我们不想睡午觉
陈冬霞)
9. 教育的神奇之处是,教师的点滴行为都会在孩子的眼里或者心底得到映射,教师的处理问题的方式犹如一道光,会在孩子渐渐成长中发射回来。(为学生生命注入一道光
赵宝)
10. 有老师常问,用什么方法惩罚孩子,才能把他管住?有些老师为了管学生绞尽脑汁,有些老师因为管不住学生而苦恼不已。为什么非要把孩子管住呢?是为他好,想让他多学点东西。扪心自间,我们绞尽脑汁,试图把学生管住,真的是为了学生好吗?如果我们做不到真的为学生好,又确实能够让学生好,而要求学生完全听老师的,那就是在贻误学生的成长。人贵自知。我知道我自己做不到这一点。因为学生是各种各样的,而且是在不断发展的,我的要求不一定能够适合所有的孩子,我的教育也不一定确保学生能好起来。所以,我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不强求学生必须完全听我的。我从来不在“试图把学生管住”这样的问题上动脑筋,不去和学生斗智斗勇。我只是在思考,如何做好自己的事情,对学生的成长有所帮助。尽量避免因为我不适当的干预,耽误或者阻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尽量提前做好工作,避免学生犯错。我知道,惩罚是很伤害感情的事情,我惩罚他,给他带来痛苦的同时,我的心情也一定不会很痛快。如果学生不犯错,我们就可以避免这种双方互损的局面了。(用什么惩罚才能把学生管住
闫付庆)
11. 我做老师,最害怕的就是让孩子心理上产生这样一种意识一我是在为老师做事。比如各种命令:“给我把作业完成!”“给我背会!”当学生没有完成作业的时候,或者没有实现老师预期目标的时候,就用各种手段去惩罚他。当学生丧失了做事的积极主动性,认为自己是在给老师做事,所有的工作就都变成了任务,快乐就荡然无存了。检查作业的时候,我问学生:“你写完作业了吗?愿意让老师帮你检查一下吗?”给孩子传递一种意识,写作业是你的事情,你是在写自己的作业,我只是帮助你检查一下。倘若学生没有写完作业,我会思考,我布置的作业学生能完成吗?有充足的写作业的时间吗?会写吗?我会和学生讨论,为什么没有写完作业呢?没有写完该怎么办呢?需要老师的帮助吗?我不认为作业量的多少和考试成绩高低成正比。“布置这么多作业还考试不及格,布置作业少了怎么能行呢?”这种担心是多余和没有根据的。学生需要适当地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但是作业并不是越多越好,尤其是简单重复的机械练习。虽然我也会用嗔怪的口气给学生说“你真让我失望”,但我不会和学生做斗争。我敬畏学生,我知道我赢不了学生。因为他们正在成长,一天比一天强大,而我在日渐衰落。未来的世界属于他们。既然我们是在为他们好,为什么不让他们感觉到?我们的一腔柔情,为什么非要用上恐怖的包装呢?(用什么惩罚才能把学生管住
闫付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