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05之今日书摘(读者 2021.15)
文/铠心
1. 在流量为王的信息时代,每一颗沙砾都在奋力呐喊:“看,这就是我。”网红在众人的赞美与嘲笑笑中诞生又消失,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我们争着标新立异,用一种又ー种“人设”来吸引他人的注意。流量明星如同烟火,闪耀是不变的主题。关于隐身的话题并不讨喜,但总有需要躲开他人的目光独自疗伤的时候。这时,你只需关掉手机。(现代隐身术
蒋曼)
2. 种子被埋在雪下/安静发芽/老枯树在夜里/长出一根新枝丫/而我在爸爸妈妈看不见的地方/偷偷长大。(留守儿童的诗)
3. 把时间留给自己,把其他留给时间。
4. 无论是明明该兑现却不兑现还找一堆理由搪塞,还是临时增加条件,以最大程度稀释兑现承诺带来的“坏处”,都是对孩子心理的一种伤害。(父母无戏言)
5. 可能我们喜欢娱乐,不太喜欢负面情绪。我们不喜欢看到穷人和失败者,我们非常怕贫穷,非常怕失败。我们企图独自拯救自己,但资源有限,人人自私,我们都要努力,有一点儿负面情绪都害怕,因为负面情绪不利于争。(上等人和失败者
苗炜)
6. 有时候,人需要一种逆向思维。常人认为好,也可能是坏;常人认为倒雾,也可能是幸运。这样得出的结论带有颠覆性乃至爆炸性。这是因为,别人看到的是他们的颜面与前胸,你看到的却是他们的后脑与后背。这就好像观棋时多想了好几步。你看到了满,他看到了满则溢;你看到了盈,他看到了盈则亏;你看到了祸,他看到了福所倚;你看到了福,他看到了祸所伏。(看透事物的另一面
王蒙)
7. 有一项医学调查显示,假如心内科医生告诉病情严重的心脏病患者,如果不改变个人生活习惯,比如吃得不健康、不运动、抽烟等他们将必死无疑,结果也只有1/7的人会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其余6/7的人是不想活了吗?当然不是。他们肯定也知道该怎么做,却依旧没有改变。事实上,我们的躯体里有两个自我,一个是感性的自我,一个是理性的自我。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曾用一个有趣的比喻来描述两个自我之间的关系。他说,人的情感就像一头大象,而理智就像一个骑象人。骑象人骑在大象背上,手握缰绳,好像在指挥大象。但事实上,和大象相比,他的力量微不足道。一且和大象发生冲突一一骑象人想往左,而大象想向右时,他通常是拗不过大象的。对改变而言,理智提供方向,情感提供动力。如果人的理智想达成改变的目标,就需要了解情感这头大象的牌气和秉性,利用大象的特点,才能事半功倍。否则,改变将非常困难。(我们心里的大象和骑象人
陈海贤)
8. 改变失败的时候,责怪自己是没用的,因为我们的行为并不是独立于环境而存在的。所谓的好处或者坏处,其实就是我们与环境交换信息、获得反馈的过程。刺激和强化就是我们与环境建立联系的方式。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能触及改变的本质了。改变的本质,其实就是创造新经验,用新经验代替旧经验。创造新经验需要通过新的行为,获得新的反馈、新的强化,并切身体验它。切身体验的经验,信息浓度非常高,这跟听来的、看来的道理不一样。如果只有想象中的期待,而没有新行为带来的新经验,改变就很难发生。(我们心里的大象和骑象人
陈海贤)
9. 那一刻,我看着沉默的宋先生,像个孤独的影子,弯腰去捡摔烂的手提电脑,不回应,不反抗,不理会,更不安抚。我突然放声大哭一一他像极了我父亲。他和父亲一样,逃避一切盾,放弃所有反抗,害怕直面冲突,将两个人的纷争变成妻子一个人的抱怨;他和父亲样,沉默、冷漠,而他的麻木和隐忍,让妻子的抱怨显得那么荒唐可笑。他扮作受害者,却是真正的杀戮者。他杀戮的不仅有我们的爱情,还有夫妻之间本该有的正向而健康的沟通。时至今日,我活成母亲的翻版,在疼痛的轮回里,被明晃晃的冷暴力,逼迫得无处躱藏。这时,我才发现:沉默,也会杀人,且杀人于无形。(我愿听你说
刘娜)
10. 有一句话,叫作“破镜不照”。破了的镜子就不要再照了。不要对过去了的事情耿耿于怀,努向前才是最重要的。失败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原地止步也是毫无意义的。不要停留在原地,快速迈出下一步一禅里也有这种积极的精神。反省,不是要求你去自我批评。只是要你冷静地回顾自己的行为。失败了,当然要好好分析失败的原因。一定要把教训铭记在心,以免再犯同样的错误。不过,反省完了,就不要再耿耿于怀。“没事儿,没事儿,总有办法。”“过去的事情已经没办法了,忘掉吧!”一定要把这些话说出来一一不光在心里想,说出来才是最重要的。若你积极地思考,大脑本身也会积极地思考,听说这一点在大脑科学的领域已经得到了证明。一味地后悔只会得病。(破镜不照
枡野俊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