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书摘之《听,学生在说——故事里的教育心理学》
赵希斌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
在同样的环境下,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差异、教师的教养水平有差异,教师和家长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责无旁贷。正是由于教育教学的复杂性以及环境中的不利因素,我们更要让自己变得强大、有能力,我们一旦屈服于现实,受到伤害、付出最大代价的是我们的孩子。我们也希望这本书能在读者进行艰难选择时给题目参考乃至勇气,起码让读者了解教育还有很多可能性,从而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发展环境。
2.
学生的认知有自身的规律和结构,而教科书上的内容有时以知识为核心进行建构,二者不一定匹配,教师和家长要从学生认知规律出发,有时需要改变教科书中知识呈现的先后顺序,有时需要给学生补充一些书上没有的知识,有时还需要主动将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联系起来。
3.
在此要提到一个重要的心理学概念——同化与顺应。同化是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顺应是改变已有认知结构而纳入新的知识,某种意义上学习就是认知结构不断通过同化与顺应而增长或改变的过程。这提示教师和家长,教学要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要确认已有认知结构是否完整和牢固,要为新知识与已有认知结构的契合做好铺垫,还要考虑学生改变已有认知结构的难度与条件。
4.
因此,教师可对自己有一个要求,在讲解任何内容时都要为之匹配恰当的例子。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教师有两方面的要求:第一,教师要有丰富的阅历,要有相当大的阅读量,这是教学案例的直接来源;第二,教师要有将所教知识与实际例子相结合的意识与能力。相较而言,第二个要求更重要,也更不容易做到,这与教师融会贯通的能力有关,即在抽象概念、理论与实际现象之间要形成真正的贯通。某种意义上例子是概念的外延,教师只有真正理解了概念的内涵才能在其外延出现时敏感地捕捉到它。
5.
不是说教师不应重视分数和成绩,而是不能将分数当成教学中的唯一,不能使分数变成竖在教师与学生中的一道墙,更不能将分数当做换取名利的筹码。
6.
教师的人格是在其为人处世,教书育人中体现的,非常直观,非常具体。一个正直的教师,本身就在向学生潜移默化地传递一种信念,一个人应该正直地活着,并且可以正直地活着。教育是一项向学生传递真善美的工作,这个工作应当由一个自身就体现了真善美的人来承担才有说服力。
7.
现在大人对待孩子这样的提问一般都是三种态度:一种是置之不理,一种是顶回去,还有一种是自以为聪明地给孩子一个简单得回答。这些做法都很粗暴,对待孩子这种提问的最好办法就是鼓励孩子继续想。我在这种情况下往往这样说,宝贝你提了一个特别好的问题,可是爸爸回答不出来,我们一起慢慢想。(周国平)
8.
I这个字母有两种基本编码方式:形状编码和读音编码。认知能力高的成年人来说,不仅能在基本编码的基础上进行更多、更高层次的编码(如还有意义编码、背景编码、跨文编码等),还可以讲多种编码统一协调起来;而对幼儿来说,他只能对这个字母实现基本的形状和读音编码,而且这两种编码是分立的,无法被关联起来——他在某个时刻能认出这个字母(调取形状编码成功)而想不起来读什么(调取音频编码失败),或在另一时刻听到字母读音知道自己以前听到过(调取读音编码成功),却不能再认或辨别读音对应的字母(调取形状编码失败)。换句话说,这两种编码都存在于幼儿的大脑中,但他无法将二者关联、协调起来。
9.
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其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恰当和充分的指导所能达到的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形象的说就是“跳一跳,摘桃子”。
10.
毕加索说:“当我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可以像拉斐尔那样作画。后来我花费了很多年来学习如何像一个孩子那样画画”。高更称,他的目的是要像儿童一样绘画。现代绘画大师马蒂斯曾说过,化解毕生都应当善于用儿童的眼睛来观察世界。那些掌握了高超技艺的画坛巨匠突然意识到,幼稚可笑的儿童画才真正“高不可攀”。抽象画鼻祖康定斯基对儿童画极其推崇,他认为儿童有一种巨大的无意识力量,这种力量事实上是直觉与想象力。有时所谓成人的成熟,是知识、经验和技术的进步,同时可能伴随着想象力的退化。
11.
日本拉面店的师傅工作时一定要穿上定做的衣服,衣服上还得大大地写上“拉面”二字,再在头上扎一条显得极帅的头巾,然后才满脸虔诚地开始煮面。拉面煮好,上面还要一丝不苟地摆放上半片鸡蛋,一枚海苔,然后再将若干枚叉烧肉精致地在面条上围出“一朵花”。在日本无论你是拉面店师傅或豆腐店老板,还是顶尖级文豪或世界级设计师,其内在的核心气质都是一样的——大家都是匠人。在日本,对于一个行业的顶级人物,从不称其为大师,而是称其为巨匠。
12.
观察学习又称为替代性学习,是指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态度及其所引起的结果而进行学习的过程,俗话所说的有样学样就是典型的观察学习。家长当然是孩子的重要他人,孩子会通过观察学习关注、模仿家长,从而在言行或态度上发生改变。
13.
替代性强化指学习者如果看到他人成功或获得奖励的行为,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如果看到失败或收到惩罚的行为,就会削弱或抑制发生这种行为的倾向,俗语所说的杀鸡给猴看就是替代性强化的一种表现。
14.
干细胞是一类未充分分化、尚不成熟,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因其既有生成及再生各种组织、器官、细胞的潜在功能,医学界称其为万用细胞。基础教育的终极使命是什么?不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吗?这样的人,不就应当像全能干细胞一样吗?让学生具有无限的潜能,这才是最珍贵、最了不起的教育吧。
15.
宝贝,永远记住,成绩好,你是爸爸妈妈的宝贝,成绩不好,你还是爸爸妈妈的宝贝,这点永远都不会改变,爸爸妈妈永远爱你。(《温柔老爸如何提高孩子的成绩》)
16.
因为分数把孩子逼到绝境的父母真不少,这样的父母有两种。一种是为孩子的未来担心,他们的潜台词是:“我把你逼进大学就不管了,现在不吃苦将来在这个世界上就不能好好地生存发展”。这种想法情有可原,但这种逼的方法肯定不是好方法。另一种父母很可怕,会让孩子觉得失望乃至绝望——分数、成绩是用来给父母脸上贴金的。父母的好胜心、虚荣心再加上偏执的个性,导致他们把孩子当做得分的机器。他们拼命敲打机器,机器出了问题不但不保养,还会被厌恶,嫌弃、咒骂,甚至踢上一脚。
17.
文化氛围构成了人生活的软环境,所有人都会受这个环境的影响,文化氛围为人的行为打上了底色。
18.
实话说,我对大学的大部分课程都不感兴趣,我现在不仅缺乏学习动力,更没有学习的目标和方向,但是,从现在开始我要好好学习,只不过要改变学习方式,要重新确立学习目标。如果我将来邂逅了我喜欢的事情却发现无从下手,原因是我没有好好利用好大学的时光好好学习,那是多么悲催,我会多么后悔啊。
19.
心理学有一个概念叫视野狭窄,对应的英文是tunnel vision,这个英文非常形象,tunnel有隧道和洞穴的意思,视野狭窄就好像一个人在隧道中,他的视线只能往前,只能盯着远方的一团光亮,周围是黑的,在行进的过程中什么都看不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