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点击学生答题错误的原因及应对策略(转)

(2012-06-23 23:22:48)
标签:

杂谈

    学生只有认真分析答卷,归纳总结答题错误的原因,加强对错误原因的思考,充分利用错误资源,才能在错误中成长,让错误不再重现,才能保证夺取高考的最终胜利,下面结合教学实践,错误的原因归纳如下。
   一、 基础知识记忆不牢
  分析学生试卷,特别是选择题中的前边几道,这类习题可以说几乎没什么思维含量,但错误率往往都比较高,究其原因就在于学生课本基础知识记忆不牢固,模棱两可,或者在头脑中若隐若现。
   例1 AD钙奶饮品能促进儿童对钙质的吸收,其中添加的钙和维生素D分别属于( )
  A. 大量元素、固醇类
  B. 微量元素、磷脂类
  C. 大量元素、磷脂类
  D. 微量元素、固醇类
   错误分析 此题虽然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但对于钙和维生素D的考查,却实属于教材上的识记内容,这两种物质的归属在教材中可明确找到相应的内容,但学生对这类知识早已忘却或在头脑中仅留下模糊的背影。
   答案 A
   复习策略 要利用课后时间复习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可以通过读书记忆。
   二、 相近概念易混淆,即概念的内涵、外延理解有误
  生物学中的概念种类繁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存在前概念认识上的误区,或因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表观现象而产生一定程度认知上的误解,从而很难确切地理清生物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特别是在相近概念的区分上,经常出现张冠李戴现象,如生长激素与生长素、种群与群落、DNA聚合酶与RNA聚合酶、DNA聚合酶与DNA连接酶以及转录与翻译条件的区分,等等。
   例2 DNA的两条链反向平行,在复制过程中,一条链为连续复制,另一条链首先合成较短的冈崎片段,然后再由相关酶连接成大分子DNA,连接冈崎片段的酶是( )
  
  A. DNA连接酶 B. DNA聚合酶
  C. 限制酶 D. DNA解旋酶
   错误分析 本试题中出现了新名词——冈崎片段,给考生造成一定的思维障碍,再加上部分考生对选项中四种与DNA关系密切的酶的功能区分不当,对于C、D选项对应的酶可能较易排除,但对于功能极为相似的DNA连接酶和DNA聚合酶,却很难区分开来。二者虽然都是形成磷酸二酯键,但作用的对象却不同,前者主要是将两段DNA片段相连,主要在基因工程中使用,即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使用;而后者在DNA复制、逆转录过程中将一个个游离的脱氧核苷酸相连,进而形成一个新的DNA分子,故本题应选A选项,而大多数学生却误选了B。
   答案 A
   复习策略 要注意进行相似概念的区分比较,具体的方法有列出相应的表格,再进行深入剖析,找准错误的根源,进行及时纠正。
   三、 提取信息能力欠缺
  认真审视近年高考试题,可发现命题的最大特点是追求试题背景的新颖化、热门化、生活化,如进行低碳生活、城市环境的美化及治理、核辐射和地震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学中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等,看似较为陌生的或者是熟悉的信息。这些所谓的信息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考查学生对信息的提取和应用能力。学生能否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出信息中的关键,并以此作为解题的工具,顺利解题。这点也与考试说明上要求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相吻合的。
   例3 肉毒杆菌毒素是从肉毒杆菌提取的一种细菌毒素蛋白,它能阻遏乙酰胆碱释放,从而起到麻痹肌肉的作用。美容医疗中通过注射适量的肉毒杆菌以达到除皱效果。肉毒杆菌毒素除皱的机理最可能是
  ( )
  A. 抑制核糖体合成乙酰胆碱
  B. 抑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
  C. 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阻遏与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被清除
  D. 与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特异性结合,阻止肌肉收缩
   错误分析 本试题是以现在社会上流行除皱方法——使用肉毒杆菌毒素的热门话题为背景,以此为背景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考生做答时往往仅仅局限于教材中突触传递的过程,从而导致了大多数学生误选了D选项,根本就没有充分利用试题中的“它能阻遏乙酰胆碱释放”这一关键信息。注意到这一信息后,就可以围绕它,对选项进行筛选了,试题中只有B选项的内容才与这一信息相吻合。
   答案 B
   复习策略 学生要注意通过审读试题,找出其中的关键词或者反映陌生物质本质特征的词语,不必被其貌似陌生的外表所吓倒,只要找准其致命之处,即关键信息,再思考其考查教材的具体内容,这样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将其击破。
   四、 图文、文图转化能力低下
  图形是生物试题的支架,是美化、简约试题的重要手段,在有限的图形中能蕴含了大量的生物学信息。编制试题需要图形,求解试题同样也需要借助于相应的图形,图形的使用能将试题的求解化繁为简,因此学会识图、绘图是提高解题效率的一项重要途径。
   例4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产生的姐妹染色单体通过称之为黏着蛋白(由4条肽链组成)的物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姐妹染色单体臂上的黏着蛋白首先被解离,着丝点处的黏着蛋白被保留直到后期才被解离,从而使得姐妹染色单体分离。近年来由于分离到了一系列与染色体黏着有关的基因,使得人们对于染色体之间黏着和分离的分子机制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下图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变化。
  (1) 着丝点处的黏着蛋白的形成和完全解离分别发生在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
  过程中。黏着蛋白分子中至少含有_________个游离的氨基。
  (2) 若上图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请用箭头和字母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__
  ____________;其中从a到b过程发生在_____
  ____期,此时期细胞中其他的动态变化有_________________。
  (3) 若上图表示减数分裂过程,则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图中的_________过程中。从_________到_________时期,染色体形态如d所示。
   错误分析 本题以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为载体,考查学生识图能力、图文转化能力,只要能够很好地识别图中a、b、c、d中DNA存在载体的形态以及a→b→c→d→a的过程,那么该试题的求解工作就完成了一大半。但在实际阅卷过程中发现该试题得分率并不高,不少学生对a→b→c→d→a染色体(质)的变化过程没完全想明白,做题时云里雾里,匆匆完成试题的解答,结果导致失分惨重。
   答案 (1) b→c d→a 4
  (2) b→c→d→a→b(b→b) 末 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重新出现等
  (3) d→a 减Ⅰ前 减Ⅱ中
   复习策略 注意尝试画出简图,让课本知识融入图形之中,如画出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示意图。在众多的生物学习题中,构建相关的图形,能将试题中众多的文字在所绘制图形中标出,这样就会大大简化解题的程序,如在DNA相关计算、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分析,借助于相应的图形,能使解题过程变得清晰、快捷。
   例5 在一个DNA分子中,A与T之和占全部碱基数目的54%,其中一条链中鸟嘌呤与胸腺嘧啶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2%和28%,则由该链转录的mRNA中G与C分别占碱基总数的( )
  A. 24% 22% B. 22% 28%
  C. 26% 24% D. 23% 27%
   解析 将本题的文字信息可用下图来表示,就可将生物学习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再根据碱基配对原则,利用数学方法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出此题。当然本题还可以通过假设DNA每条链碱基数为100个,将试题中的百分数转化为较易计算的数字,计算起来更为方便。
   答案 A
   五、 书写不规范
  生物试题的作答,大多是以语言的形式描述的,纯数字或者纯图形的试题少之又少,这主要考查学生能否准确使用生物学语言来描述生物学现象。学生答题错误的情形有下列几种:
  ① 专业术语中字书写错误,如测(侧)交、类(内)囊体、液泡(叶胞)、捕(补)食、标志(记)重捕法,还有些较为复杂的关键字不会写,如囊、睾丸的睾,等等,甚至还有用汉语拼音替代的。
  ② 词不达意,即写出的文字要么前后矛盾,要么答非所问。
  ③ 漏写、多写,如常常遗漏单位;在书写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比例时,只写出表示比例的数字,却遗漏了基因型和表现型;有时还会习惯性的写出一个完整的名词,却不知题目中已给出了其中的部分内容,结果导致画蛇添足的情况。
  ④ 书写不符合试题要求:如试题要求用图中字母或者数字表示,而学生答题时往往以文字作答,实际上这些低级错误只要注意答题要求,就不会失分。
   复习策略 学生要仔细研读自己的答案,思考所犯错误的原因,从而形成认真审题、书写的良好习惯。
   六、 惧怕心理作怪
  在对试卷和学生答题时心理的分析可知:有很多貌似令人恐怖的习题,其中的个别小题本身并不具有难度,只要仔细审题,认真分析所考查知识的方向,再加上自己所学的知识,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分。但是由于试题背景较新(自己以前未曾见过)或者是自己平时难以理解的疑难问题,从而产生了畏惧心理,在此心理阴影的影响之下,头脑变得过度敏感,会把所有问题疑难化、复杂化,对试题的求解变得匆匆忙忙、随随便便,或随意写一写,或者干脆留下遗憾的空白。
  学生要形成这样的意识:试题所含的情境虽然看似很新颖,但考查的知识并没有超出我们所学的范围,即这类试题起点虽然高,但落点却较低,它们重在考查审题能力,在审题中能否找出情境背后所隐含的生物学信息。考生只要仔细阅读,找准试题的脉搏,就可以将陌生信息转化为曾学习过的熟悉知识。
   七、 解题技巧缺乏
  考试就是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量测试任务的活动,在中学阶段,指的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量试题的求解过程,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普遍感到考试过程中时间紧、任务重。所以,此时要想考出较为理想的成绩,解题技巧的掌握程度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学生试卷的批改,可发现很多学生没有及时完成全部习题的求解,在很大程度归因于解题方法过于复杂化,缺乏较为简便的解题方法,解题时间过长而导致心情浮躁,最终造成了既浪费了时间,又没得到相应分数的恶果。
  学生要寻找更为简便的解题方法,以便形成试题求解的规律化、公式化,如蛋白质、中心法则、孟德尔遗传定律等相关知识计算中的一系列问题,都可以形成特定的公式;另外对于特定的题型求解,也存在一定的技巧,如选择题求解的排除法、避生就熟法、多选题答案数量至少两项法;实验题求解中变量分析、步骤设置、结果与结论等问题的解决,都可以形成一定的解题模式。
   八、 感悟
  作为一线教师,发现错误、挖掘错误、利用错误,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极为有效的手段,通过把错误呈献给学生,和学生一起解剖错误,正视错误,整理错误,使师生在错误中共同成长,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教师自身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师也要正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反思自己的教学误区,才能成为一名专业型的、学者型的生物学教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