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见的:西太平洋海域仍受福岛核泄漏事故影响
(2012-05-05 12:01:48)
标签:
铯-137锶-90海产品 |
分类: 看了之后忍不住想说点 |
自打日本人把放射性污水排进了太平洋,俺就不买任何海产品了。在店里看见鲑鱼、鳕鱼、贝类、海带、紫菜啥的,当然也想吃,但还是强忍食欲,因为俺学过1点放射化学,知道它们含有1点点铯-137、锶-90等。一年过去了,洋流估计已经把这些放射性核素稀释得太平洋里到处都是了(月前1条日本海啸导致的无人渔船都漂到加拿大外海了),以后可能主要靠食物链来富集了。俺必须承认,海产品里的放射性含量还是非常非常低的,一般的仪器测起来都困难,1年吃个一二十斤肯定不会产生啥后果(又想起前些日子专家说“含铬的胶囊1天吃6个没问题”,那专家说的完全正确,确实没问题,那点铬一点事都没有)。
俺得声明1下:俺不是食品安全专家,不是水产品质专家,不是海洋环境专家,反正不是的专家多了去了。写这点话,绝非说海产品已经不能吃了,绝对能吃!俺自己不吃,只是受个人经历影响,就像传说中的“医生不吃菜花”一样。俺决不是要误导大家,大家该买还得买,该吃还得吃,营养第一。
下文来自网络
国家海洋局:西太平洋海域仍受福岛核泄漏事故影响
2012年05月05日04:34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5月5日电据中国国家海洋局网站消息,中国国家海洋局4日公布的西太平洋海洋环境放射性监测结果表明,日本福岛以东及东南方向的西太平洋海域仍受到福岛核泄漏事故显著影响。同时,海洋生物仍受到核泄漏事故影响,且对放射性核素的富集程度显著增加。
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对西太平洋及中国海域的影响,国家海洋局于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27日组织开展了西太平洋海洋环境放射性第二航次监测工作。围绕核泄漏事故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对日本福岛以东及东南方向的西太平洋海域的海洋大气、海水、海洋生物实施了监测。航次历时30天,航程共计6300海里,监测海域面积31万平方公里。
结果显示,监测海域全部海水样品中均检出了放射性核素铯-137、锶-90,81%的海水样品中检出了正常情况下海水中无法检出的放射性核素铯-134。其中,铯-137最高含量约是核泄漏事故前日本近岸海水背景水平的48倍。
同时,海洋生物仍受到核泄漏事故影响,且对放射性核素的富集程度显著增加。监测海域鱿鱼(巴特柔鱼)样品中铯-137和锶-90最高含量分别是事故前的21倍和3.1倍,且铯-134、铯-137、银-110m等含量较第一航次均有明显提高。
国家海洋局将继续加强西太平洋海域海洋环境监测预警工作,及时发布监测信息,切实维护中国公众的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