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人的“原则上(转载文章)

(2025-09-28 20:27:19)
分类: 转载文章

中国人的“原则上”

《 文摘报 》( 2025年09月24日   02 版)

 

  生活里常有这样的场景:小区保安拦下外卖员,说“原则上外卖不让进小区”,这时小哥如果解释一句“客户年纪大了,腿脚不方便”,那么小区的铁门可能就会缓缓开启;请人帮忙办事,对方若答“原则上可以,但是……”你就得重点听转折后面的内容,做好心理准备:这事儿面临着不少困难。这看似绕弯的表达方式,藏着特定现实逻辑与文化习惯。

  在客观层面,既定的规则与实际情况之间有时存在落差,要么生硬武断,要么难以落地。而一句“原则上”恰好为执行预留了弹性空间,且说话者也避免了绝对化表态引起的摩擦,这就是缓冲的智慧。

  “原则上”是一种委婉表达。在语言背后的文化层面,反映出国人骨子里以和为贵、注重人情的相处智慧。“原则上不行”为生硬的拒绝披上温和的外衣,为可能的“网开一面”预留空间;而“原则上可以”则是用积极的姿态接纳对方,既表达了善意,也暗示了实际困难,避免把话说满。

  维护和谐的委婉表达例子还有不少。比如当一个人讲“不是我说你”,等同于“我要说你了”。看似是在模糊谈话性质,其实是给对方留足面子,为接下来的批评做铺垫,有利于对方接受;听到“改天请你吃饭”,心里都明白那个“改天”有可能是等不到的,对方当下这样说多是为了维护友好的气氛。

  但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事情都可以被一句“原则上”扭转。尤其是在法纪面前,原则就是原则,一是一、二是二,不容讲人情、搞特殊。不能借口“原则上”,只执行对自己有利的、变通对自己不利的。否则,该干的事没干好,不该干的却触碰了,实在万不应当。这,也是中国人的原则。

  (《人民日报海外版》9.19 陈静文)

                                                                        2025年9月28日转载于《光明网》

中国人的“原则上(转载文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