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鲁智深的高贵(转载文章)

(2025-07-24 20:32:14)
分类: 转载文章

鲁智深的高贵

《 文摘报 》( 2025年07月19日   07 版)

 

  鲍鹏山

  《水浒》中的英雄,大多数是“不谋”的。他们做事,只是出于一种简单的价值判断,如同李贽说的,出于最初一念之本心的童心。这种最初一念之本心,就是孟子说的是非之心:对的,就去做,错的,就不做;善的,就去扶,恶的,就去打。见义勇为,容不得算计。鲁智深就是不谋的典型。

  就做事而言,鲁智深有两个特点。一是做前三不:不惹事,不生事,不怕事。二是做后三不:不悔,不怨,不惜。不悔已做的,不怨受惠的,不惜失去的。他有一句格言: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所以,他做事坚决、干净、彻底,不瞻前顾后,不犹豫不决,不三思而行。没有那么多的算计,更没有自身利益的考虑,他也因此把自己的生活毁了。但即使这样,他也不思量,不后悔,对自己被毁掉的生活毫不留恋,并且,以后如何,也毫不在意。他只是一条禅杖,一领直裰,一顶光头,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飘飘然潇洒走天下,难怪他是三十六天罡中的天孤星!

  金圣叹曾用四个“遇”字说鲁智深:遇酒便吃,遇事便做,遇弱便扶,遇强便打。这后面三句,我都没有意见,只“遇酒便吃”四字,委实冤枉。他固然是好酒,但不贪酒,不酗酒。事实上,他常常是遇酒不吃——在桃花山,因为不喜欢李忠、周通的为人,满桌的酒他便没吃;在瓦罐寺,在极度饥饿中,面对着一桌酒菜和崔道成的邀请,他也没吃;在暗中尾随保护林冲的途中,他也一路不吃酒;在华州,急于救史进的他,面对着朱武等人杀牛宰马和美酒,他仍是“一滴不吃”!他是率性而为的人,又是内心极有分寸的人。率性和分寸是一对矛盾,要处理好很难。率性可爱,有分寸可敬。

  李逵比鲁智深更率性,所以有时候比他更可爱。但李逵往往没分寸,让人害怕,所以没有鲁智深可敬。武松分寸感极强,很可敬。但不够率性,所以不如鲁智深可爱。既可敬又可爱,这正是鲁智深高于李逵、武松等人的地方。他的不谋,由于两个原因。一是他不怕。他不计后果,别人还在琢磨、犹豫,他已挺身而出了。二是他不躲。“遇弱便扶,遇强便打”,这正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境界。

  鲁智深的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转折,是打死镇关西之后,不得不做了和尚。他在军界特别适合,并且已有相当基础与人缘,按说前程远大。一下子变成了他极不适应的和尚,按我们的想法,他一定非常痛苦,但他坦然接受了。而且,以后他有很多还俗再做军官的机会,他都终身不改。最令人惊讶的是,他居然修成了正果。

  简单到最后,就是智慧。鲁智深是一种精神、一种高贵,是《水浒传》这部小说给我们树立的一个人格精神坐标。好的文学,总是建立一种人格坐标,使我们相信人类自己。可以这样说,在《水浒传》中,不同的人物故事体现出不同的文学意义。鲁智深这个人物形象的文学意义,就是让我们知道,在这个不完美的世界上,我们可以拥有一种高贵的人生。

  (《江湖不远》商务印书馆2024年出版)

                                                                           2025年7月24日转载于《光明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杂感二则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