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伏”为啥有时30天有时40天?

(2024-07-17 20:29:23)
分类: 其他

三伏为啥有时30天有时40天?

“是时三伏天,天气热如汤。”715日正式入伏,今年的“三伏”又是40天。从2015年至2024年,已连续10年的“三伏”都是40天。

所谓“三伏”,指的是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大约在每年公历7月中旬到8月下旬,正好处于小暑与处暑节气之间,天气最为炎热。待到暑退伏出,早晚才渐有凉意。

专家介绍,“三伏”的日期是按照我国古代历法的“干支记日法”确定的。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天干由“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组成,一共10个;地支由“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组成,一共12个。

天干和地支按顺序搭配,天干在前,地支在后,从甲子开始到癸亥结束,可以不重复地记录60个,俗称“六十甲子”。当一轮结束后,进行新一轮的记录,如此循环不绝。由于天干是10个,所以每隔十天就出现一个带有“庚”字的日子,称为“庚日”。

我国传统历法规定,,从夏至日开始数起,数到第三个“庚日”就进入初伏。初伏和末伏固定都是10天,中伏则不固定,有时是10天,有时是20天。

为何中伏有长又短?专家说,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四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

以今年为例,621日夏至,从夏至日算起,第一个庚日时625日(庚申日),第二个庚日是75日(庚午日),第三个庚日是715日(庚辰日),第四个庚日时725日(庚寅日),第五个庚日是84日(庚子日),87日立秋,所以今年在夏至与立秋之间有5个庚日,中伏就是20天。而在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14日(庚戍日)才进入末伏。

本世纪至今以来,仅有20042006200820102012、和2014这六个年份的“三伏”是30天,其他18个年份的“三伏”都是40天,其中,2015年至2024年,更是连续10年的“三伏”都是40天。

               2024717日摘录于报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多与少
后一篇:知识与命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