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住养老金行骗的七寸

分类: 其他 |
掐住养老金行骗的七寸
办一张养老一卡通的会员卡,就可以享受高额折扣并返还高额利息;缴纳本金越多,养老项目折扣就越大,甚至还能退还本金;每满一年赠送10%左右的床位补贴劵,合同期满后,还将返还本金并现今回购补贴劵-----
正是这些高折扣、高返现的“诱饵”,让许多老人辛苦一生攒下的养老钱打了水漂。不时曝出的此类非法集资诈骗案件,剥下了养老服务骗局的华丽“画皮”:
预收高额费用却难以履行合同,听起来很美的“旅游养老”“养生养老”“终身养老”,实则是觊觎老人钱财的“庞氏骗局”。
行业如此混乱,水如此之“浑”,亟须治理整顿!
民政部等七部门近来出台指导意见,对养老机构预收费进行细化管理,算是掐住了养老金行骗这条毒蛇的“七寸”,可望为养老“钱袋子”再扎一道“安全绳”。
许多案例表明,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希望享受低价格、高质量养老服务的心理,打着养老服务的幌子,以办卡、充值、预定床位、提供最低生活保证金等方式,诱骗老年人预先充值、诓骗钱财。
养老领域的这些乱象,很关键的一环是预收费。瞄准养老乱象管住了钱,也就掐住了以养老行骗的“七寸”。
民政部等七部门近期出台的《关于加强养老机构预收费监管的指导意见》,着眼于规范养老机构的预收费行为,从源头加强管理。
指导意见共四部分十四项,对养老服务领域中容易引起纠纷的问题,对预收费作出细致规定。主要看点有:
规定收取要求。意见对预收费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将养老服务费、押金和会员费全口径纳入监管,并根据实际情况实施差异化管理。提出养老服务费预收的周期不得超过12个月,对单个老年人收取的押金最多不得超过该老年人月床位费的12倍。
限定使用用途。意见明确,押金除办理退费、支付突发情况下老年人就医费用、抵扣老年人拖欠的养老服务费或者应当支付给养老机构的违约金、赔偿金等情形外,不得支出。确保专款专用。
明确协议管理。聚焦容易引发纠纷的问题,对签订协议、告知风险、开具发票、退还费用、解决争议等环节进行规范,最大程度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在破解“退费难”方面,意见提出,对符合服务协议约定退费条件的预收费用,养老机构应当按照约定及时退费,不得决绝、拖延。
让老年人颐养天年,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梦想。
政策的生命力在于贯彻落实。
守护好养老的钱袋子,老年朋友及家人也需要擦亮双眼,增强风险防范意识,警惕“高额回报”“终身养老”等不实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