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本草》之警(转载文章)
(2022-12-07 19:52:38)分类: 转载文章 |
《钱本草》之警
汪金友
从财富持有角度,世人大致可分为两种:一是没钱人,二是有钱人。当然,有钱和没钱,是相对而言的。没钱也不是一个钢镚儿都没有,而是每日所得只能维持生计。有钱也不是“有了就行”或“多到没数”,而是可以过上比较奢华的生活,实现所谓“购物自由”。
动态地观察,没钱人不会总没钱,纵览古今中外,几乎每天都有人变得富有。“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者有之,一夜暴富、日进斗金者有之。同样有钱人也不会总是有钱,俗语讲“富不过三代”,就揭示了身家传承的难度。
一个普遍现象是,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没钱的都是大多数,有钱的都是极少数。且一直以来,这大多数莫不想往极少数靠拢,极少数却甚是担忧成为大多数。这倒不足为奇,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只是很多人为登上财富的金字塔尖,忙于钻营生财之道,整天防范明枪暗箭,却极少思索钱财本身。钱,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其性质几何,如何与之相处?有一文曰《钱本草》,篇幅不长,照录于下:
“钱,味甘,大热,有毒。偏能驻颜,采泽流润,善疗饥,解困厄之患立验。能利邦国,亏贤达,畏清廉。贪者服之,以均平为良;如不均平,则冷热相激,令人霍乱。其药采无时,采之非礼则伤神。此既流行,能召神灵,通鬼气。如积而不散,则有水火盗贼之灾生;如散而不积,则有饥寒困厄之患至。一积一散谓之道,不以为珍谓之德,取与合宜谓之义,无求非分谓之礼,博施济众谓之仁,出不失期谓之信,入不妨己谓之智。以此七术精炼,方可久而服之,令人长寿。若服之非理,则弱志伤神,切须忌之。”
该文作者张说是唐朝名臣,曾三度为相,体恤民情,平定叛乱,可谓政绩显赫,同时还是文豪。但他有个毛病——特别喜欢钱,据传他的名言就是“君子爱钱,多多益善”,为此颇用了些不当手段,最终东窗事发。当时的唐玄宗念其功勋,从宽处理,给了他一个“开除公职”的处分,但对他已然是一个重创。至此,张说痛定思痛,写下《钱本草》以警后人。
钱财有甜味也有毒性,聚财有保障也有危险。当然,其毒性和危险只附着在来路不正、挥霍无度的钱之上。无需将所有钱都视为洪水猛兽,却须正视钱的多面性,时时提醒自己摆正价值排序。人身安全,重于财富自由,一旦踩线了,楼塌了,要那么多钱,又有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