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反电诈案例专题之冒充领导诈骗

(2021-09-16 20:16:41)
分类: 反诈骗

反电诈案例专题之冒充领导诈骗

冒充领导诈骗通常专门针对党政、企事业机关的基层领导干部,犯罪分子冒充上级领导干部,利用受害人“官大一级压死人”、事后失面子的矛盾思想,要求受害人“打点”(汇款)。

此类骗术通常有以下几个特点:

(1)“领导”一上来就口气强硬,先报出你的名字,再自称是你单位领导,要求受害人次日到其办公室一趟,从心理上震慑你。

(2)一旦你不相信,追问对方是谁时,对方会以“你怎么连领导的声音都听不出”这类话语来掩饰。

(3)当你继续追问“你到底是谁,领导最常用的号码是什么”时,犯罪分子便将电话挂断,不再搭理你。最近仿冒领导诈骗出现了升级版,运用伪基站、木马病毒、呼叫转移等各种手段冒充领导对下属进行诈骗。这是典型的“三步走”诈骗。

第一步,骗子向公司老板或领导的手机植入木马病毒,获取手机通信录后向联系人群发短信,声称机主更换新的手机号码,诱使受害人将嫌疑人的号码保存为公司老板或领导电话。

第二步,利用“呼叫转移”功能,将嫌疑人的电话转接到老板或领导的真实号码上,受害人回拨电话时,确实是老板或领导接听,消除受害人的警惕。

第三步,利用手机木马程序获取老板或领导的短信内容,发现其乘坐飞机等暂时关闭手机的机会,抓住空隙趁机向财务人员或下属发送短信,要求汇款。

诈骗案例

罗先生接“领导”电话,被骗10万元

“你是罗某吗,最近咋样?”2015年5月8日,家住四川省攀枝花市东区临江路的罗先生接到一个手机显示未知号码的电话,声音十个熟悉。因不确定对方身份,罗先生并没有过多回应。“你连我的声音都听不出来了啊!”在对方的假意责怪下,罗先生想起这个声音跟自己单位的领导杜科长很像,便问对方是不是杜科长,得到对方肯定的答复。

平时,罗先生和真正的杜科长在工作上有些接触,还算比较熟的同事,双方通过单位内部的小号联系,并没有互留常号,所以罗先生对这个未知号码并没有过多怀疑。闲聊几句后,这位“杜科长”便挂了电话。当天正是星期天,在家休息的罗先生并未将这件事放在心上。

5月9日,星期一,罗先生和往常一样上班。8时许,“杜科长”

换了一个手机号给罗先生打来电话,称自己正在求人办事,需要5万元打点,但他不能亲自出面,必须要通过一个中间人转账,希望罗先生帮忙办理,并且承诺下午就把钱还给罗先生。在罗先生的印象里,杜科长是一个做事低调、厚道的人,加上星期一工作比较忙,罗先生也没有进一步求证。

当天上午9时许,罗先生特意抽出时间去银行,向这位“杜科长”指定的银行账户转款5万元。正要离开银行时,对方又打来电话,说事情比较难办,5万元不够。深信不疑的罗先生又把自己卡上仅剩的1万元转了过去。没过多久,“杜科长”再次联系罗先生,满怀愧疚地说事情进展比想象中困难,要凑够10万元才能办下来,希望罗先生再帮个忙,下午一定把钱如数返还。想到“领导”都这样说了,罗先生便找朋友借了4万元转了过去。

当天下午快下班时,“杜科长”并没有按照约定把钱返还给罗先生,因为着急还朋友借的钱,罗先生便发短信提醒“杜科长”,但没有得到对方的回复。

于是,罗先生拨打了“杜科长”和自己联系的手机号,发现对方关机。随后,罗先生通过小号联系上了杜科长,要求还钱时才发现对方并不知情。罗先生意识到自己被骗了,赶紧到派出所报警。

防骗指南

骗子的手法层出不穷,但万骗不离其宗:通过各种手法让被骗当事人在心

理上产生某种程度的“共鸣”,进而建立起短暂的信任。防范此类诈骗,需要谨记以下几点:

(1)树立正确的职场、官场观。

(2)当接到自称上级领导的陌生电话主动打来,可以尝试拓展交谈一些当地的人事现状,这种做法可以第一时间在交谈中甄别真伪。

(3)涉及钱财转账、汇款等事宜一定要慎之又慎,甚至“六亲不认”,在汇款之前,可以发动自己可靠的“官系网”,进行甄别,识破骗术。

(4)财务工作者,在涉及金钱交易的时候一定要当面确认,慎之又慎,同时建议企业管理者加强对财务人员的防骗培训,及时了解最新的诈骗手段。

来源:反诈微宣传

                                                   2021年9月16日转载于《新浪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