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中杂记》教学设计及反思

(2018-06-21 14:49:46)

《山中杂记》教学设计

               卢 维

【教材依据】      

这篇文章是冰心女士留美期间在山中养病时写的。原来是一组,共十篇,这篇是第十篇。这篇散文写了作者在山中所见的许多可爱的动物和昆虫的生活情景,写出了它们给作者带来的无限的乐趣,也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设计思路】

本节课我主要在课堂上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营造平等轻松地课堂氛围,密切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重视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完成对文本的领悟内化与积累外化。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1)积累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作者对动物的喜爱,理解她对动物的尊重、关心和欣赏。

4)熟读课文 711自然段,体会作者是如何安排内容详略的, 初步学习用详略结合的手法叙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全文,理清课文内容,感知文章主旨和作者的情感。研读课文精彩部分,品析课文优美生动的语言,在品析中受到美的熏陶,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领悟其中深刻的哲理。最后再次结合学生自己的亲身经历拓展延伸,引导他们体验反思,激发他们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动物的平等、关爱、尊重和欣赏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关爱生命、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品味作者描写动物的句子,感受作者的博爱和从动物身上寻找到的乐趣,体会作者对动物的平等、关爱、尊重和欣赏的情感态度。

【教学准备】

  冰心的资料,《山中杂记》的写作背景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冰心先生的散文——《山中杂记》。(板书)说到冰心大家都不陌生吧!你对她有哪些了解?读一读课后的“小资料”,你从中还了解到哪些信息? 

教师引导解读:《山中杂记》是冰心在美留学养病期间写下来的。我们知道,患病是件痛苦的事,可是冰心养病期间仍然执笔写下一篇这样充满乐趣的文章,这也告诉我们,乐趣就蕴含在我们的生活之中、自然之中,而冰心正是在用心去体会自然中的乐趣,感受着大自然赐予她的发现与感悟。同学们,让我们也用心的去读这篇杂记,从字里行间去感受、去体味。 

(设计意图:高年级学生已有课前预习及搜集资料的能力,问题的设计及老师的解读,既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让学生漫谈对冰心的了解,启发学生各抒己见,营造轻松自在的学习氛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品味文章,我们先要把文章读通。请同桌间互读,要求:注意把字音读准。易读错的字、难理解的词圈出来,我们呆会儿一起来交流。注意提醒学生以下词语: 

庞然大物  狂吠不止 倚枕倾听 心魂俱静 偷卵捉雏   

温驯   吃嚼  焦躁  啾啾  蹒跚  憨涩   

2、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冰心先生写了哪几种动物? 

引导学生梳理课文并写提纲。1-2自然段写马,3-4自然段写狗,5-6自然段写猫,7-11自然段写小鸟,12自然段写昆虫。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课文朗读、快速浏览等方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互相交流的过程中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及提纲。)

三、细读课文,品味鸟趣 

1、在冰心笔下这众多的动物当中,有一种与她最相亲相爱,作者也着墨最多,写得最细,是什么呢? 

2、让我们随着作者的笔渐渐走近这些可爱的小生灵。请你静心默读课文的711自然段,这些小鸟是否也吸引了你?画下那些打动你的句子细细的体味。交流: 

1)给作者带来春的欣喜和希望 

“最先的便是青鸟„„婉转的报着春的消息” 

介绍:青鸟就是翠鸟。引导学生抓住“最先的”、“快乐”、“婉转的报着春的消息”,体会小鸟带给作者的欣喜和希望。指导学生读出这种饱含希望的快乐。 

2)鸟的样子惹人喜爱 

“知更雀的红胸……极其鲜明” 

课件出示知更雀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色彩的美丽。 

“小峰雀更小到无可苗条……竟比花还小” 

课件出示蜂雀图片,感受蜂鸟的小巧可爱。

补充介绍:蜂雀是世界上一直的最小的鸟。最小的蜂雀只有56cm,(可以让学生实际比量一下,感知蜂雀的娇小、可爱),它飞行很有意思。它可以在空中悬停,甚至可以倒着飞。进一步引导学生感知蜂雀的有趣。

所以作者才会不禁要“屏息静立……”课件出示句子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小鸟的怜惜。 

3)小鸟的鸣叫   

“此外还有许多毛羽鲜丽的小鸟……我如今彻底的领略过了” 

引导学生抓住“轻美”、“满山满谷”、“心魂俱静”等词体会鸟鸣所带给人震动心灵的快乐和安宁。 

课件播放:班得瑞轻音乐《清晨》。教师配乐范读,帮助学生理解。指导朗读。

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清晨,聆听鸟儿婉转的啼叫,让作者想起“以鸟鸣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同学们当我们与自然融合去欣赏诗句,你会有享受到更多的文化乐趣。 

4)小鸟的一家   

“你看小鸟破壳出来……他们常来看它们的父母的。” 引导学生抓住小鸟的样子、走路时的动作、抢食吃的场面、叫声的憨涩等体会小鸟的可爱。 

指导朗读 

3、是啊!多可爱的小鸟啊!让我们不禁爱上了它们,冰心奶奶也爱它们,对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1)“我常常去探望小鸟的家庭……我也爱雏鸟的双亲。” 

在外求学的冰心思念自己的父母家人,将心比心的理解小鸟,所以她呼喊爱雏鸟,爱雏鸟的双亲。体会作者对小鸟的爱。 

将心比心、理解动物,这就是冰心先生的博爱精神。 

2)联系描写小鸟一家的部分,体会作者对小鸟的关注之久,喜爱之深。 

小结:同学们,小鸟吸引了作者,也吸引了我们。当用心的从字里行间去理解和感受作者的文字,我们就能感同身受。

(设计意图: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让学生在自读自悟后畅谈体会,并通过师生接读、配乐朗读的形式提高学生朗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感,从字里行间去理解和感受作者的博爱精神。)

四、细读课文,深化理解 

1、除了小鸟,冰心也爱其他动物。自主学习马、猫、狗、昆虫等部分。画出冰心先生喜爱它们的句子,仔细的读一读,你能体会到什么? 

2、交流 

1)马 

引导学生着重从“妩媚”、“欢迎与等待”、“怀念”等运用拟人描写的句子中体会作者对马的喜爱,同时冰心奶奶把马当成一个朋友看待,这是一种体察动物内心的关怀。 

2)昆虫 

课件出示昆虫的图片,配活泼的音乐,指导学生理解昆虫孩子气的可爱。指导配乐朗读 

3)狗、猫 

作者爱猫、狗吗?交流找到的句子。 

引导学生探究。 

作者一开始就爱它们吗? 

指名读课文35段,抓住“吓”、“吓怔”、“一口气”、“一夜没有睡好”、“怕”、“焦躁”等体会作者对猫、狗的惧怕。 

体会作者并不因为自己的好恶来对待动物,即使是开始并不喜欢,也让努力自己接纳它们,平等的对待它们,进而喜爱它们,这就是博爱。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要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也要与生活对话,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把书本知识与已有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深化学生体验的同时也深化了学生对主题的理解。)

五、总结课文,升华主题 

同学们,冰心奶奶林林总总写了五类动物,但字里行间都流淌着对动物的爱,她用她的博爱包容所有的动物、平等的对待动物、亲切的与动物交流,所以她也感受到了与动物相处的乐趣。让我们也学会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吧! 

 


【教后反思】

《山中杂记》这篇文章是冰心女士留美期间在山中养病时写的。原来是一组,共十篇,这篇是第十篇。这篇散文写了作者在山中所见的许多可爱的动物和昆虫的生活情景,写出了它们给作者带来的无限的乐趣,也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之情。这篇文章思路清晰,描写对象具体,先写马,次写小狗,再是小猫,然后重点写小鸟,一笔带过的是小虫儿们(小蝴蝶、小蜗牛、蜜蜂、青蛙、萤火虫)。在具体的描写过程中,表现了作者对动物的关爱、尊重、平等、欣赏的情感态度。       

《山中杂记》这篇课文对学生来说有点难度,如果按照以往的教学方式——跟随式:学生只是先简单预习一下,然后课堂上质疑,讲授,要让学生能深刻地理解“作者是用一种博爱的精神表达对动物的关爱、尊重和欣赏,启发人们更好地去理解小动物,和它们平等地交流”这一文章的主旨,显然达不到目标要求。 

在教学时,我采用了“指导——自主”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进行自学,让学生在自学中自悟,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课前,我先指导学生收集,查找关于冰心其人及她写这篇文章时的背景资料,然后进行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学生在交流中了解到冰心的一些作品,及她从小接受基督教博爱思想的影响和印度泰戈尔哲学思想的影响,以及她的家庭教育、个人修养等等,这为学生理解她的博爱精神奠定了基础。接着,我指导学生多种形式的读课文,把自己悟到的,批注在课文里。然后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讨论理解“各种动物给予了‘我’哪些乐趣?”学生很快地能从文中具体的语句中“说不尽的妩媚”“怎样的玲珑娇小”体会到作者是满怀欣喜之情在观察动物,从“大马侧转狭长而良善的脸来看‘我’时,‘我’认为那是‘表示它的欢迎与等待’”“小狗得了胜利似的”等句中体会到作者关爱周围的动物,哪怕有时自己在动物面前是弱者,也还是尽心体察动物的内心。体会作者对动物的态度是尊重、关心、平等的。有些同学还举了反面例子加以比较——有些人养了宠物,看似对宠物很好,实则是为了让动物给自己服务,逗自己开心。更好地体会冰心的博爱精神。达到了本课“启发人们更好地去理解小动物,和它们平等地交流”的这一教学目标。我顺势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观察小动物,养小动物的经历,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最后,我引导学生说说课文中写了哪些动物,重点写了什么?为什么不详写小虫?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自悟到了文章的写作方法——详略要得当。达到了阅读与写作紧密联系,从读中学的目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