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泰山普照寺与诗僧元玉

(2011-04-17 06:51:45)

http://s5/middle/77b45d7dha1110a319264&690

泰山普照寺(东岳梦真摄影)

    泰山普照寺座落于凌汉峰下,传为六朝古刹,是岱阳唯一的四方丛林。寺院依山势而建,苍松翠柏掩映亭殿楼阁,气象森严。大山门、二山门、大雄宝殿、筛月亭、摩松楼依次座落在中轴线上。寺内东院禅舍清幽,西院绿竹千竿,前院钟鼓楼对峙,中院依次有山门,大雄宝殿,摩松楼等建筑。清人有“门前几曲流水,寺后千寻碧峰。鸟语溪声断续,山光云影玲珑”的赞咏。 

   大山门内立有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所刻《重开山记》碑,记载高丽僧满空和尚卓锡泰山,重建竹林寺、普照寺的经历。大雄宝殿内置释迦牟尼铜像,殿前油松对生,银杏双挺。殿后有六朝古松,松下有筛月亭。月明星稀之夜,长松筛月,洒下清辉斑驳。亭下有五音石,击石如磬;亭后为摩松楼,现供弥勒佛。摩松楼左为石堂院,右为菊林院。菊林院正房五间,现辟为满空和尚纪念堂。门前悬楹联一幅:“松曰好青,竹曰好绿;天吾一瓦,地吾一砖”。院内有一品大夫松,又名师弟松,为清代寺僧修理所植。

   据清聂剑光《泰山道里记》载,普照寺为唐宋时古刹。金大定五年(1165)奉敕重修,题为“普照禅林”,有敕牒石刻勒殿壁。后屡遭兵燹,基址独存。明宣德三年(1428)高丽僧满空禅师登泰山、访古刹,在泰山20余年,重建竹林寺,复兴普照寺,四方受法者千余人。现存明正德十六年《重开山记碑》记此事。清康熙初年名僧元玉建石堂,并于佛诞之日依古制建坛传戒。道光年间(1821-1850)建佛阁(今摩松楼)。光绪六年(1880)重修正殿和东西配殿。(陈相元撰文)

 

清初泰山普照寺主持元玉画像

http://s7/middle/77b45d7dha1111e325b96&690

2006年冬陈相元、东岳梦真根据泰山传说绘制元玉画像

 

 援释归儒近五贤

 

清代康熙年间,泰山普照寺住持僧元玉,被称为“援佛归儒”的佛门改革者。元玉,号祖珍,晚号古翁,自称石堂老人。他出生在江南通州一户马姓人家,少年出家,遍参尊宿,受拂於金粟天岸大师。顺治年主青州法庆禅寺,至康熙间,主泰山普照寺,营石堂居之。艺菊莳竹啸咏其中,与江山民、孔壁六等为友,号称八散人。他的诗作在当时有很大影响,被誉为诗僧,著有《石堂文集》。他在普照寺东的小溪旁遍植菊花,号称菊圃。今寺东南的巨石上尚有其诗刻。

元玉出家前已是秀才,儒学功底深厚。作为佛门弟子,在泰山这片儒家文化的发祥地,他在悄悄地实行“援佛归儒”改革。他开堂说法,总是儒家的“三纲五常”,他大谈忠臣孝子之心就是佛心,就是天性。他注重现实,有意淡薄入世和出世之间的界限。他的所作所为,就是要把佛教变成具有浓厚儒家色彩的世俗宗教。在普照寺重修碑的碑文中他写道:“儒家仁厚德即释氏慈悲心。”(陈相元撰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