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文清岳麓书院学规碑

(2019-08-13 18:38:35)
标签:

历史

文化

分类: 散文


王文清岳麓书院学规碑


岳麓书院学规碑为清代国学大师王文清于1748年(乾隆十三年)手定,后由门人曹盛朝等47人刻成碑刻,嵌于岳麓书院讲堂左壁上。其拓本流传海内外;为学者所重视。碑高58厘米,宽63厘米,碑文共127字。楷书。正文9行,标题、落款各1行,共11行。另有47位刊立者姓名,分成10行。学规正文18条,每条6字,共108字,是现存中国书院学规中字数最少的学规。

《岳麓书院学规》共十八条 (一)时常省问父母;(二)朔望恭谒圣贤;(三)气习各矫偏处;(四)举止整齐严肃;(五)服食宜从俭素;(六)外事毫不可干;(七)行坐必依齿序;(八)痛戒讦短毁长;(九)损友必须拒绝;(十)不可闲谈废时;(十一)日讲经书三起;(十二)日看纲目数项;(十三)通晓时务物理;(十四)参读古文诗赋;(十五)读书必须过笔;(十六)会课按刻早完;(十七)夜读仍戒晏起;(十八)疑误定要力争。

岳麓书院学规学》,全篇文句简短,工整对仗,条理清晰。通篇以人文思想关怀为核心。这虽是一篇学规,语言却很是柔和,更多体现出劝慰与期望之意,很少用责罚之词,很据人文关怀性,通读下来,犹如同长者交流,并无压迫、严厉之意。从本篇学规的语言特色来看,它的文字对仗很工整,语言条理清晰,有很强的文学性,读起来朗朗上口,必然会在学生中间很容易传诵,从而让学规的思想深入人心。

《岳麓书院学规》虽无宏篇大论,但言简意赅,朴实无华,条条切中时弊,针对性极强。学规采用六字排比句,基本上分为2个部分。9条是讲如何为人,后9条是讲如何为学,部分是道德修养,后部分是学习态度和方法,前者规范的是德育,后者规范的是智育。注重生徒的道德品格教育,本是岳麓书院的传统,在以前的学规中也有体现。但把德育的要求概括得如此形象,如此通俗易懂,却在原学规中不多见。王文清不仅把中华民族尊敬老人、尊重师长、节省尚俭、互助友爱等传统美德融和、凝结在学规中,给人以亲切感和实在感,而且对讦短毁长、损友肥私、游手好闲等坏的品性进行了鞭笞,劝导生徒力诫这些恶行。把中国古时那些旨在规范人们行为的道德规范都概括到学规中去了,有一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操之以规的适用感。时常省问父母的道德规范;朔望恭竭圣贤的道德规范;服食宜从俭素的道德规范;损友必须拒绝的道德规范等等,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理学教育所倡导的道德规范融为一体了。既以传统美德作为书院教育的宗旨,又要求以儒家道德规范来塑造生徒的品格,进行道德修养,这是王氏学规的最大特点。

《岳麓书院学规》关于学习态度和方法的条文,同样也很有特色,不仅具体,而且贴近生活。日看纲目数页,说的是要求生徒读书要有计划、持之以恒,坚持将所需读的书一篇一篇地读完。读书必须过笔,意即读书要动脑和动手,把学与思结合起来。会课按刻早完,是说一日事一日毕,不要拖欠作业,不可荒废光阴。夜读仍戒晏起,说的是学习要刻苦用功,切忌一曝十寒。疑误定要力争,是训导生徒学习要穷根究底,不可不求甚解,浅尝现止。王文清强调这些读书的好方法简单易行,行之有效。

《岳麓书院学规》十八条六字短语,告诫着莘莘学子做人、处事、为学的规矩与智慧。王文清在总结岳麓书院历代学规院训基础上总结提炼、形成文字,最终成为历代学规中相对有名的一个。《岳麓书院学规》在宋明理学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冲破了清代朝廷“卧碑”强制性条文的制约,形成了湖湘文化人格的重要内容,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更具操作性和执行性。王文清堪称中国古代杰出的教育家和教育心理学家,据史载,其门下有成就者达400余人。这就难怪当他84岁高龄时仍被巡抚挽留继任山长了。

从学规制订的1748年到书院改制的1903年,这一学规共执行了155年,其强劲的文化辐射力能穿透人的精神领地,最终规范人的行为。近代中国史上著名的历史人物如改革家陶澍,启蒙思想家魏源,军事家左宗棠、曾国荃、刘长信、刘坤一,政治家曾国藩,外交家郭嵩焘,教育家杨昌济,革命活动家蔡和森、毛泽东、邓中夏,革命志士陈天华等等,都是在这一学规的框架下走出岳麓书院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