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集合》教学反思

(2017-11-08 15:07:12)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上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体会集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并运用集合的数学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我尽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搭建自主探究的平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在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从中获得数学学习成功的体验,点燃学生创新的思维火花。

    一、选取学生熟悉的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我在不改变例题呈现形式的前提下,把例题统计表中的名单换成本班学生名单,他们感到十分亲切,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高涨。

二、充分利用课前小研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独立思考探究。

 集合   前置小研究    姓名                  

1、两位“妈妈”和两位“女儿”一同去看电影,可是她们只买了3张票,便顺利地进了电影院,这是为什么?

1、  小明排队做操,从前数起小明排第三,从后数起小明排第四。这列队伍一共有几人?

2、  下面是三1班参加跳绳、踢毽子比赛的学生名单。

 

跳绳

郑本金

张芮晨

李庆华

宋伍厚

白兆金

梁佳怡

张琪岩

郑舒太

李羽彤

踢毽

李庆华

贾凯宇

梁佳怡

孙佳怡

李羽彤

韩齐文

霍佳蕊

杜雨杰

 

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多少人?

1)你能借助图或其他方法表示“既能清楚地看出两项比赛都参加的同学的情况,又能明显看出一共有多少人?”试着画一画。

可以怎样列式解答?

4、我的发现:用集合思想解决数学问题,当两个部分有重复包含时,应当从它们的和中(       )重复部分;也可以先用一部分(      )重复部分,再(   )另一部分。

学生在课前进行独立思考,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为学生课堂小组交流研究做准备。

  三、充分发挥小组合作作用,培养学生交流、纠错的能力。

教学时,我设计先让师生一起交流“前置小研究”中的12题,学生发现有重复现象,教师引入课题。

在学生解决3题时,师生一起让本班学生参加比赛的同学站出来,显示重复同学如何站?学生在小组内边观察边想办法,学生自然分成三部分,两项都参加的,只参加一项的。交流中,不同的解法引发了学生的思维冲突,在经过交流思考后,学生不仅找出了问题,并改正了错误。同时让学生根据刚才的实践活动站的位置,用画一画表示出来,逐步引入“维恩图”。这对学生理解“维恩图”中每部分的含义帮助很大。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的作用,还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和自我纠错的能力。

  四、重视发展学生思维。

  数学课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重视发散学生的思维是本节课最成功之处。在学生认识了“维恩图”以后,我非常关注学生根据“维恩图”找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之后,让学生对照不同算式与“维恩图”建立联系,从而加强学生对算式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在最后的课堂练习中,我要先返回导入新课时设计的两个情境,让学生用“维恩图”表示其含义,之后再列式,从而巩固了“维恩图”的运用。再最后的练习中,设计一个检测题,根据所给信息补充完成“维恩图”,再根据自己完善的“维恩图”列式解答问题。帮助学生灵活应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不足与改进。

 1、 在组织学生进行参加跳绳和踢毽子比赛的同学整队,对于两项比赛都参加的同学如何安排?学生有争议,引起认知冲突后,教师的组织管理没跟上,课堂骚动,如果让学生静下来思考后,再调整可能课堂秩序会好些。

 2、在学生把参加比赛花名展示到黑板上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安排到合适位置,这样在用圆圈圈出来时,显得美观大方,感觉板书凌乱不条理。教师预设要充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