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天上王城风景区

分类: 市内风物 |

据清.康熙十一年《沂水县志》中记载“纪王崮,巅平阔,可容万人,相传纪侯去国据此” 。说的西周末年时期诸侯国纪国被齐国所灭,末代纪王出逃至此,见此地易守难攻,有可耕之地,可饮之水,实乃休养生息之宝地,便在此重新建起一座都城,并盘踞八年之久。




石抱树:

崮上人家:纪王盘踞纪王崮8年后,最终还是在齐桓公欲立霸主的滚滚洪流中惨遭齐军围剿,纪国随之灭亡。但是纪王崮上并没有因此而断绝人间烟火。由于这里地势险要,丛林密布,成为乡民御敌避难的理想场所,千百年来延续不断,留下了许多古村落遗址。看到的这个村落叫“崮上人家”,是沂蒙山区海拔最高的自然村,叫人不由地想起“白云深处有人家”的诗句,所以又有沂蒙“天外村”之称。沂蒙有七十二崮之说,而唯独此崮面积阔大、沃野千里,有可耕之田可饮之水,适合人居住。












过天池就来到纪元台,此台是当年纪王祭祀的平台,面前的这个图腾就是东夷族部落鸟夷的图腾。她的真正名字叫玄鸟,即黑色的燕子,又称朱雀,是四灵之一。


望乡台:因为纪王的家乡—纪国故都在今寿光市东南部,纪国自西周初年始立,“纪”金文作“己”,纪国姜姓,侯爵,故称纪侯,国称纪国,国都在今寿光市纪台镇纪台村。迨至战国鲁庄公四年(周庄王七年,齐襄公八年即公元前690年),为齐国所灭(史书“不言灭”,称“迁其都邑”,纪侯把都城交给他的弟弟自己却带领家眷大臣来到了此崮,建立他的第二个城邑,苦练军事,立志复国。该台寄托了纪王及其子民对家乡的深深的思念,每到月圆之日,纪王都会登上该台,遥望着寿光的家乡,思乡之痛油然而生,而失国的痛苦也更加浓烈,也更坚定了纪王复国的决心。







演武场:演武场总面积3600平方米,配有专业演员100余人,优良的新疆伊利马40多匹。演员都是参加过电影《英雄》、电视剧《七剑下天山》的马技替身演员,马匹也都是训练有素的名马良驹。为游客献上以西周历史为背景的大型古代马战节目-王城保卫战,和技术精湛、情节惊险刺激的马术特技表演。观看马战表演、马术特技之余,游客还可以亲身体验纵马奔驰、驰骋沙场的英雄气概,和乘坐战车巡城点兵、号令天下的王者风范。













妃子墓:当地居民在其周围耕地时曾发现了女人用的簪子及其他饰物,据史记载,纪国和鲁国世代联姻。公元前721年,鲁国国君把伯姬嫁与纪侯作王妃,5年后伯姬的妹妹淑姬又嫁给了纪侯,因此,纪国和鲁国的关系甚为密切。后来伯姬亡故,不久纪侯因遭齐国攻伐,逃到纪王崮,齐侯即以对纪国夫人的礼仪厚葬了伯姬。纪侯盘踞山崮8年后,于鲁庄公十二年也就是公元前682年去世。同年春,“纪淑姬归于酅”,也就是说,纪国灭亡,纪侯死后,他的第二个妃子淑姬又回到了纪国原先一个叫酅的地方。从这里可以看出,淑姬是一位执节守义,直到最后仍恪守妇道的贞烈女子。此事被载于经传,一直被后人所传颂。











登上崮顶,游客便可以近距离的观赏一下古城墙的原始风貌。这些用巨石垒成的城墙历来引起人们的注意。这些巨石无论从颜色还是质地,跟崮顶的石头和岩层差异非常大,并且非常坚硬,历经数千年风雨,仍然巍然不动。据说这就是当年姬王为了抵御外敌而建造的防御城墙。这些石块都是由巨石切割而成,小的有数百公斤,大的有五六吨重。有人曾论证说,古人在冬季泼水成冰形成滑道,然后用绳子将巨石运上来。只有这样,在没有起重机等现代设备的古代,古人才能够完成这样的工程。还有人说是用木块做滑轮运来的,这种运输方式在我国古代就曾出现过,三国时期诸葛亮制造的“木牛流马”能够在山道上运送粮草,显然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




















天上王城有六大城门:朝阳门、水西门、凳子门、卡拉门、塔子门、走马门。走马门是地势最为平缓的山门,此门通向下面的一个村子—深门峪,当年纪王就是从此门向山上运输粮草,因此该门是山上山下沟通的通道。而运输粮草的马就在此休息,原先这里并排有6个饮马槽,六匹马一起在泉边饮水甚是壮观,该泉因此也就被称作了走马泉。

脂粉泉:该眼泉,她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胭粉泉,也称姊妹泉,是春秋纪王时期遗留下来的遗迹。当年纪王带着两个最贴心的妃子来到此崮,与民同甘共苦、立志复国,纪王不允许他的妃子大臣再享受皇族的待遇,在此艰苦的环境下,两个妃子亲自耕种、织布,每天都亲自来此泉提水洗漱。这两个妃子名叫胭茹、姒粉,因此当地居民给这眼泉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胭粉泉!据民间传说,当年胭茹、姒粉深受纪王宠爱,纪王担心她们洗漱溅湿衣服,特别为她们开凿了一个六角池!该泉的水也是崮上的饮用水,下面的两个水池就是后来居民取水的池子,胭茹、姒粉何等娇贵,由于胭茹、姒粉是鲁国嫁与纪王的妃子,故该泉又称“姊妹泉”,当地有未出阁的小姑娘,在清早都来此泉边对池梳洗,就会长得越来越美







乡村乐园:纪王崮,其周崖壁陡峭如削,古时纪王依托此优势训练臣民子弟攀爬能力,如今则设有山崮攀岩、山崮滑索、童子军大本营等众多户外运动项目及拓展基地一处,让游客在观赏崮群美景,体验商周文化的同时,也能体验健康活泼的户外运动







栈道:走在崖壁栈道,游客们便可欣赏到沂蒙山的群崮,亲手触摸天上王城陡峻的崖壁。沂蒙山区以多崮著称,其山顶多为平坦的方形山崮,大都是厚厚的石灰岩或石英砂岩平铺在山丘顶部,远处望去,座座大山象戴上了平顶帽子似的。崮的基本特征是平顶陡崖,崮顶一般都比较平坦,崮顶向下周围是如刀削般陡峻的峭壁,峭壁下面坡度由陡到缓。而天上王城—纪王崮是沂蒙七十二崮中面积最大的崮,崮顶面积有4平方公里,是崮貌最为典型的崮,也是唯一有人居住的崮,故被誉为沂蒙第一崮















让世界傻眼,沂水春秋墓文物修复全过程曝光!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722/472073e0fc01414392feb64a9e32ed36_th.jpg
2012年春节前夕,沂水天上王城景区管理委员会在崮顶修建水上娱乐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意外发现了部分青铜器及其残片,通过少数残片推测,此处应为一春秋大墓。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临沂市文物考古队、沂水县博物馆联合组成考古队,对墓葬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经过考古工作者半年多日日夜夜的辛勤工作,一座春秋时期诸侯王级别的墓葬,呈现在公众面前。该墓距今已有2600多年历史,墓葬保存完整程度国内罕见。该墓最大的特点是建在险峻的崮顶上,在同时期属首次发现。将本应单独置于墓室之外的车马坑安排在墓室之内,且处于与椁室相对应的位置;墓葬出土了大量成套的乐器,对研究乐器、乐理以及它的铸造工艺,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沂水纪王崮春秋墓葬规模较大,结构特殊,是山东近年来东周考古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出土的器物量大而精美,且有两件青铜器上有较长的铭文,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科研和艺术价值,对周代历史和相关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被评为2013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墓室航拍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722/b44001eb74434ed5b5c8f80ab707a86e_th.jpg
车马坑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722/e027063770514baeb1f62efbb8cc102f_th.jpg
墓葬出土玉人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722/bf5c724a7c754cf49ce2c23764e688b0_th.jpg
自大墓发现伊始,省考古所即联合陕西考古研究院、沂水县博物馆成立了《沂水纪王崮春秋墓出土青铜器保护修复方案》编制工作组,启动了青铜器的保护修复工作。2014年5月,项目组按照国家文物局批复要求,开展实施这批青铜器保护修复工作。
该墓共发掘出土186件青铜器,由于长期埋藏于地下,受到地下水、酸碱盐以及外力的影响,大部分器物锈蚀、矿化,“粉状锈”较严重且有蔓延趋势,部分器物残破呈碎片状,已处于濒危状态。为了尽快保护好这批珍贵文物,项目组针对文物存在不同病害采取了相应的保护修复措施。补配材料的选择与使用均以传统修复工艺为主,并融合现代新材料和新工艺,严格按照 “修旧如旧”的原则开展,且兼顾该批青铜器的历史、观赏及艺术价值。“平面”文物遵照最少干预原则,利用专业工具雕刻、塑形有机材料镶嵌支撑展示,小件器物量身订购存放盒并添置干燥剂,初步为文物保存、展示提供了基础条件,为今后进一步科学保护奠定了基础。
鼎修复前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722/15a10b38fa8c40cbb313d97a7376133a_th.jpg
鼎修复后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722/7c5fe3dc34254635ac32be5a27b4f052_th.jpg
敦修复前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722/a872d6e7d4164dd98ff95ee1f06510f6_th.jpg
敦修复后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722/e7146c24c00f40a1a7f3f6244dca10a3_th.jpg
鬲修复前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722/b5a5fac2caa3445098a5f09b6bc88462_th.jpg
鬲修复后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722/efe1983a52334370bb42face7ee25aab_th.jpg
铺修复前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722/bbde0c579b6d4a3593a8787b31cb9949_th.jpg
铺修复后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722/ae55e34e6ece4b498dda8f6b55c0529c_th.jpg
罍修复前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722/999406be131144e289e290947da8ab1f_th.jpg
罍修复后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722/cc8b142e40df4b2bbba3cc362ed82630_th.jpg
舟修复前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722/5c30a978a105404e93a7064f17188557_th.jpg
舟修复后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722/b3ddc0eae7994b249d6b0dfecb4313e2_th.jpg
近日,受山东省文物局委托,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邀请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科技保护中心等单位7名专家学者在沂水县博物馆召开了山东沂水纪王崮春秋墓出土青铜器保护修复项目验收会。
与会专家在现场考察了该批青铜器保护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