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龙门崮景区

标签:
it |
分类: 省内游记 |










“鸡鸣寺”原名“龙门寺”,始建于东晋末年,公元406年,距今约1600余年。“鸡鸣寺”与刘勰有历史渊源。刘勰少时勤奋好学,但家境贫寒,买不起灯油,每天鸡叫便到龙门寺借光读书,学业长进、博通经论,为以后撰写出中国第一部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巨著《文心雕龙》奠定了基础。后人为纪念刘勰闻鸡读书,将寺庙更名为“鸡鸣寺”。鸡鸣寺的建筑群,按佛教殿堂模式,依据中轴贯穿的方式建造,展现了几千年来人类所创造的绚丽多彩的佛教文化艺术。鸡鸣寺由山门、天王园、大雄宝殿、三公殿四部分组成,其建筑全部用独特的石材建成,把精良的花岗石雕艺术及深厚的文化底蕴融为一体,展现了现代人的智慧和力量,再现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史。





































龙门原是两扇大石门,而现在看到的是三扇:据传说公元前216年秦始皇第一次东巡路过此地,见龙门崮山高水秀,茂林修竹,好是藏龙卧虎,物华天宝之地。为遣徐福渡海东瀛,寻求长生不老之仙药,固想赶此灵山填海,架求药之桥,便挥鞭赶之,确不知此地是龙王鳌广受命于玉帝,恩泽一方臣民而出入的真龙之门。见山稳固未动,秦帝恼羞成怒,举鞭力劈,只听“喀嚓”一声巨响,两扇石门一被劈为二,另一扇被震去一半,山还是丝毫未动。秦帝感觉不对,想是误砸了天庭之物,便右手持缰摧辕奋蹄,左手拖鞭率部仓奔东海岸边。龙王灵感有人袭破龙门东去,急派龙太子率兵直奔琅琊台海边拦截。秦帝赶到琅琊台,观海有恶战之煞相,只见大海巨浪滔天,刀枪剑戟,在海涛中时隐时现,感到眼前必有一场恶战,也预示在此填海架桥龙王不允,便急忙移师龙须岛的天尽头,也就是现在的荣城成山头。龙王鳌广及龙太子没有战罢秦始皇,至今还在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到龙门崮巡察,并行风施雨,思泽十里八乡的村民。现在看到的三扇石门就是秦始皇鞭误所扺,山脚下的龙湖也就是鞭尖触地时划痕而形成。
说文解字中称“崮”为四周陡峭、上端较平的山。
景区周围村庄都以“不落崮”命名,如上不落崮、下不落崮、大不落崮、小不落崮等。龙门崮的名称由来源自“凤凰落垛不落崮”的民间传说。相传很久以前,有一天,村子里的人发现从天空飞来几只凤凰,凤凰在崮上空转来转去就是没能找到落脚的地方,最后凤凰只好落在了崮周围的两座小山上休息。村子里的人感到纳闷,崮的上面平整,为什么凤凰非要落到别的小山上去呢?后来,所有从这儿经过的凤凰从没有落在崮顶上。于是,村民求教于在山里修道的一位智者。智者讲了一个故事:传说有一年,玉皇大帝设宴为王母娘娘祝寿,邀请四海龙王及诸神参加,东海龙王因海界与北海龙王挑起事端,在寿宴上大打出手,玉帝大为恼火,于是将东海龙王贬罚至龙门崮下湖中思过99天。民间流传“天山一天、人间十年”。思过期间,东海龙王思念妻儿家人,每天到固顶眺望东海,龙王到崮顶必经的一处山门后人称其为“龙门”。此后村民都知晓了智者讲的故事:“此崮龙门上,崮为门梁框,龙凤虽呈祥,凤不压龙王”。 “凤凰落垛不落崮”的缘由源于此民间传说至今。
后来,齐天大圣孙悟空学艺归来途中经东海,听说“凤凰落垛不落崮”的说法不以为然。为验证传说真伪,于是他施展法术变做一只凤凰,直奔龙门崮而来,在崮顶上空,他盘旋着多次想俯冲到崮台上,都被东海龙王使了法术,没有成功。孙悟空恼羞成怒,现回原形,从耳朵中掏出金箍棒直冲崮顶平台打去。金箍棒正好从空中打向巨石,整个龙门崮被孙悟空压进地下很多。据传说,如今的龙门崮比以前矮了许多,崮顶平台巨石中心的大凹就是当年被金箍棒撞击留下的印迹。此崮经孙悟空这么一折腾,更加印证了“凤凰落垛不落崮”的传说。有诗为证:“一声巨响龙门出,凤凰落垛不落崮。悟空逞能恼成怒,千秋扬名龙门崮。”龙门崮的美名便由此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