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邑大洼六里鬼谷景区
标签:
文化 |
分类: 市内风物 |
到了鬼谷子村了


进村小路















凤姻石


景区验票口


进了验票口,在经过这个天桥,才正式进入景区。












山水画中村 传奇鬼谷子
鬼谷子,是蒙山旅游区大山深处一个美丽山村的名字,这个看起来挺奇怪的名字,缘于一个颇有些传奇色彩的人物——鬼谷子王禅。相传,鬼谷子就出生在这个山村。两千年前,道家智慧老祖鬼谷子隐修于此,设坛授徒,参悟了大道妙谛,领略了智慧化境,从这里走出了孙膑、庞涓、苏秦、张仪,金戈铁马、纵横捭阖间,风云变色,光照汗青;两千年后,一群又一群的年轻人,身背着画夹墨笔,寻索着美与和谐,在这里留下了欢声笑语、青春飞扬,将满满的祝福刻画丹青。
山间十七户,传奇鬼谷村
背靠大山,十几座房屋,依山零零散散地建在半山腰难得的平地上。依山而建的石头屋错落有致、清新自然。上家的院子和下家的屋顶几乎平行,周围长满了各种树木。初到鬼谷子村,很多人会惊叹于它的精致。这座目前仅有十七户人家的小山村,村民虽少但村名早已是名扬千里。在村里,说起鬼谷子,每个人都能讲出一个传奇的故事。
按照当地人的讲述,这鬼谷子面容古怪,体格奇特,大大的秃顶,额头高,眼窝深陷,连姓甚名谁也成了谜。不过,民间有种说法,他老人家姓王名诩,又名王禅,道号玄微子,生活时间大概在春秋战国,神话里则说他和轩辕黄帝同时,历经夏商周三代。
当地人普遍认为,鬼谷子王禅是一个神秘的人物。鬼谷子有娘没爹,母亲叫王胜仙,是当年大洼山村一大户人家的女儿。当年王胜仙还没嫁人,却因吃了一棵神仙变成的谷子而有身孕,生下了鬼谷子。因为觉得未婚先孕缘于自己太馋,所以王胜仙给鬼谷子起名叫“王馋”,后来又改称“王禅”。又觉得一棵谷子就让自己得了身孕,那棵谷子必定有“鬼”,所以又称王禅“鬼谷子”。不知多少年后,王胜仙住过的村子,便被人们称为“鬼谷子村”,并且一直沿袭至今。
鬼谷子村现有的十七户人家都姓田,就在与此不远的山梁东面还有一个村都姓王。传说,鬼谷子教授的两个徒弟孙膑和庞涓就曾在那个村子附近烧过木炭。而鬼谷子就隐居在鬼谷子村西面山上的一个山洞里,也就是鬼谷洞,由于那里地势陡峭平时很少有人上去。而在鬼谷子村东的山崖上,至今还有两道深深的车辙印和牛蹄子印,传说当年鬼谷子因隐居地被人察觉,连夜搬家到了蒙阴蒙山的水帘洞,那印迹就是鬼谷子搬家时用牛车拉东西留下来的。
人间清净地,净心寡欲人
山村本来就寂静,而人烟稀少的鬼谷子村就显得格外静一些,静得仿佛只有山风的声音。这里的民风之淳朴,也如清爽山风一般。院门随便找个小门板一挡,或者干脆就没有院门,生活所用工具昼夜置于庭院当中,从未出现丢失的情况。这个藏在大山深处的古老村落,让居于此地的人恬淡安详,让来往的过客瞬间有种远离尘嚣的感觉,使心灵更加坦荡、清澈。
由于村子处在半山腰,任何车辆都只能停在山脚下。当记者一行“攀爬”到村子里时,放眼望去看不见一位村民。摸索之中,记者来到了村民田成文的家中。两间石头房,一块黄土院,院子虽然简单到没有院墙,但里面锅灶整洁,另有一番清新。今年已经70岁的田成文和老伴带着一个4岁的小孙子生活在这个小山村里,过着恬静而又惬意的日子。见到有人来到家中,虽不相识却格外热情,连忙招待进了屋子。
两间主房内,一台电视机成为小孙子的最爱,除此之外,屋内几乎看不到什么电器。生活条件看似艰苦,但田成文却感到很知足。“以前村外连个像样的公路都没有,今年管委会又给村里建造了一座桥,雨天也能出门了。”田成文介绍说,整个鬼谷子村都处在半山腰上,旁边就是一条河,没有修桥之前,每到雨季,出门就成了一个大难题。
“村里现在没有几个青壮年,都是像我们这样的老人,小孙子在村子里都没有小孩子一起玩了。”田成文说,因为村子偏远,很多人搬到县城或者镇上了,现在村里,大概也就三四十口人了。“山里的条件越来越好,现在很多出去的人都又想回来了。买东西再也不用像以前需要步行30多里路了,花上三块钱,用不了一个小时就能赶个集,买些肉,生活美着呢。”由于女儿基本上每周都会过来,田成文一家几乎都不需要出门。
“村子里几乎全部是山,能种树的地方都栽上了栗子树、山楂树和柿子树,耕地基本上就没有了,但这里的水好,种点菜都吃不完,家里养了十几只鸡,想吃肉的时候除了赶集,还能杀个鸡解解馋。很多城里人来这里都带着水桶,带些这里的水回去喝,守着这好山好水,有吃有喝,这辈子还图什么呢!”田成文笑呵呵地说。
山深人不觉,全在画中居
虽然已是初冬,但山顶的植被依旧郁郁葱葱,一颗颗橘红色的柿子散乱在枝头上随着微风摆动,阳光掩映下,流光溢彩;山脚下小溪潺潺,清冽的泉水倒映着蒙山的优雅身影,身处鬼谷子村,几乎感觉不到冬天的萧瑟和冷清。大自然赐予鬼谷子村如画般的美丽,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村子里经常有山外的学生来搞写生创作,时间久了,这里成了很有名气的写生基地。
蒙山大洼山峦叠翠、流瀑飞鸣,这里奇花馥郁、闲云出岫,竹荫照水、泉眼细流,一山一石皆仙气、一花一草沾雨露。作为大洼景区的一部分,鬼谷子村也美得像画一样。每年夏天、秋天,来自全国各地的书画爱好者和学生云集这里。沿着大洼到鬼谷子村的路途中,能看到不少的绘画爱好者或坐或站,在不同的位置仔细观察着风景,不时地在画板上涂抹两笔。
如今,鬼谷子村所处的这片大山已经被当地列入重点发展旅游区。作为蒙山旅游中重要的一环,从去年开始,蒙山旅游区管委会开始有意识进行“农家乐”提升改造计划,不仅从基础设施、景区建设等几方面着手,还从历史文化底蕴方面进行优化,有意识地把古建筑风格和当地民俗融于一体,容生态宜居于一身。并且先后投资2000余万元,修复了玉皇阁、鬼谷子堂、迷宫、老寿星、点将台等百余处景点。同时投资500万元,修建了卞桥至大洼、大洼至各景点的柏油路,而鬼谷子村,正是因为这条纽带,开始了飞速发展。这个古老的村落正迎来发展的新机遇。留守村里的人都说,等旅游区完全建好了,那时的日子会更好。□ 记者张庆举
来源:琅琊新闻网-沂蒙晚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