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沂南颜氏谱碑

(2014-10-16 20:38:56)
标签:

文化

分类: 县域史迹

    颜氏谱碑:位于沂南县砖埠镇常桑杭村颜氏林地内,碑高1.8米,宽0.9米,厚0.3米,系整块青石磨制而成,正面碑文是“颜氏谱碑”,碑文右边是立碑缘由,中间部分是自颜子24代孙颜盛至71代颜怀仁的家族成员排列顺序;左边是立碑时间,即乾隆三十三年四月初五日。

据考证,该碑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政治家颜真卿的家谱碑,常桑杭村是颜真卿的故里。同时在该村北清泉寺遗址还发现《万代流芳碑》、《重修清泉寺碑》、“正方体碑”,常桑杭村颜氏村民还保存了清代曲阜颜翰博府发给该村颜氏居民的《移文》、《札》、《信牌》和《祭田地地亩册》,复圣颜子奉祀官颜世镛的名片等。据此,2001年,沂南县政府发文将《颜氏谱碑》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颜真卿(709年—784年,一说709年—785年),字清臣,唐代中期政治家、杰出的书法家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邪临沂孝悌里(今山东临沂沂南),颜师古五世从孙。

 曾经路过颜林几次,无奈都是大门紧锁,只好借用了一张网络图片一窥内貌了。

沂南颜氏谱碑
孝悌里牌坊
沂南颜氏谱碑

沂南颜氏谱碑

颜氏谱碑高1.8米,宽0.9米,厚0.4米,系整块青石磨制而成。碑阳上面是“颜氏谱碑”四个颜体大字。碑文

内容分三部份,右边两行小楷字是立碑缘由,注明为六十八代颜绍汉设建谱碑;碑阳中间是颜氏族谱,记载二十四代祖颜盛至七十一代颜怀仁共四十

八代颜氏子孙世系,所列名字达150余人,其中标有职务、爵位的有90余人;左边为立碑时间,为“乾隆三十三年四月初五  日同立”,即公元

1768年立。  


沂南颜氏谱碑

沂南颜氏谱碑

沂南颜氏谱碑

沂南颜氏谱碑
院内一撇(亭子内的为古碑,网络照片)


沂南颜氏谱碑 沂南颜氏谱碑

沂南颜氏谱碑

沂南颜氏谱碑

沂南颜氏谱碑

 

颜 林

    颜真卿,字清臣,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祖居山东沂南,唐代杰出的书法家。曾为平原太守,人称颜平原。安史之乱,颜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代宗时李希烈叛,宰相卢杞“衔恨”唆使皇帝使真卿往劝谕,为希烈所留,忠贞不屈,后为李希烈缢杀。他秉性正直,笃实纯厚,有正义感,从不阿于权贵,屈意媚上,以义烈名于时。

    颜林、乾隆《颜氏谱碑》

    颜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五世祖颜师古是北齐著名学者,著有《颜氏家训》。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

    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慨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欧阳修曾说:“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有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朱长文赞其书:“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颜体书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以后很多名家,都从颜真卿变法成功中汲取经验。尤其是行草,唐以后一些名家在学习二王的基础之上再学习颜真卿而建树起自己的风格。著有《吴兴集》、《卢州集》、《临川集》。他的传世书迹极多,《颜勤礼碑》《元次山碑》、《颜家庙碑》、《麻姑仙坛记》。传世墨迹有《祭侄文稿》、《刘中使帖》、《自书告身帖》等。

    颜真卿3岁丧父,少时受母亲辛勤教养,长大学问渊博,尤工书法。中进士后选为醴泉尉;不久升为监察御史。出使五原时,因平反冤狱,旱天为之降雨,人呼"御史雨"。回朝升殿中侍御史。因得罪宰相杨国忠,被排斥出为平原太守。时安禄山反状已萌,真卿佯装不知,暗中派人奏报朝廷,并修守战备,召集壮士,储备粮草,以防不虞。

    安禄山反,黄河以北各州县尽被占领。唐玄宗闻报,感叹说:"河北二十四郡,无一忠臣耶?"当听到平原城守具备,与敌抗衡时,大喜,对左右说:我不记得颜真卿什么样了,做事竟是这样有见识!"

    颜真卿联合从兄颜杲卿,起兵20万,众推真卿为盟主。朝廷诏令颜真卿为户部侍郎,又加封河北招讨采访史。义师切断了安禄山后退之路。安禄山急忙派重兵进攻河北州县。时肃宗在灵武即位,真卿派人用蜡丸裹书,向朝廷奏事。旋封他为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当时贼兵汹汹,河北州县相继陷落。颜真卿见寡不敌众,于至德元年十月率部突围至凤翔,面谒朝廷,诏授宪部尚书。由于他刚正不阿,得罪宰相,先后贬出为冯翊太守,蒲州刺史,饶州刺史。代宗时,迁吏部侍郎,改为尚书右丞。皇帝自陕西回长安,颜真卿请天子先谒陵庙再入宫,宰相元载以为迂,真卿发怒说:"办不办在乎你们!我说说有何罪?朝廷规矩,都被你们破坏光了!"元载恨之入骨,给皇帝出谋说:"群臣奏事多挟谗毁、请每论事都先报告长官,长官再报宰相,宰相认为可以再奏闻皇上!"颜真卿听说后大怒,即上书皇帝,进行争辩。

    他历数先朝惠政,天下平治。自天宝年后宰相李林甫专权,使上意不下宣,下情不上达,蔽主祸国,已是思之痛贯心骨。他告诫天子:今天下疮未平,干戈日滋,陛下岂得不博闻谠言以广视听,而塞绝忠谏乎? 陛下在陕时奏事者不限贵贱,群臣以为太宗之治可而待,且君子难进易退,朝廷开不讳之路,犹恐不言,况怀厌怠,令宰相宣进止、御史台作条目,不得直进,从此人不奏事矣!陛下见闻止于数人耳目,天下之士方钳口结舌,陛下便谓无事可论,岂知惧而不敢进,即林甫、国忠复起矣!臣谓今日之事,旷古未有,虽林甫、国忠犹不敢公为之,陛下不早觉悟,渐成孤立,后悔无及矣。颜真卿的大胆陈言,使元载害怕,后借故诬他诽谤朝政,贬他为峡州别驾,改吉州司马。元载被诛后,回朝廷任刑部尚书,秉性不改,又得罪新宰相卢杞。卢杞号称蓝面奸,表面敬重他,暗地里却想陷害他。适有李希烈反叛,卢杞怂恿天子派真卿劝降,朝中公卿闻言失色,他却毅然而往。

    颜真卿见到李希烈,严正宣旨。希烈养子千余人拔刀威逼,要他投降。真卿面色不改。希烈见硬的不行,遂劝他上书皇帝为自己表白,真卿不从。希烈软硬兼施,俱不得逞,遂派人将其吊死,年77岁。

    颜真卿死后,三军恸哭,皇帝废朝五日,赠司徒,谥"文忠"。费县颜氏后裔众多,在其故里诸满建"鲁公庙"祭祀,宋代鲁公庙迁移县城东,成为山东名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沂南灯窝山
后一篇:沂南解家旺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