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庙山,据道光年间《沂水县志》载:“百磴山,县西南百里,山南为汶水入沂之口”。百磴山俗称庙山,海拔194米,原有庙宇,古历九月逢山会。
白碇庄位于庙山东麓,庙山自山下到山巅寺院,有天然石阶百磴,故名百磴庄,后演变为百碇庄。山巅原有碧霞元君殿等建筑,旧时香火旺盛。山上原有石碑近百块,其中有唐代石碑,后遭破坏,现仅余明、清石碑二通,残碑较多。
通往庙山的田间小路 通往庙山的山路 上山顶的石磴
山顶的石碑 山顶建筑遗址 清代石碑,正面向下,看不见碑文。
碑座不少是利用的天然石块就地做成的
明嘉靖年间的石碑
碑额为“**登山庙记”
碑文书写着为“赐进士第里人沂东高大化谨撰 太学生高大同”,两位大庄高氏六世。大庄高氏曾在明清时期出过七进士,八举人;在明朝,高氏族人出了两位进士,一名女诗人,两位郡马,数名官员。
高大化:明嘉靖壬子举人,已未进士,曾任江阴知县。才俊江东。因杵权贵在家闲住,与邻村知名人士郭南泉组织指挥重修河陽白龙桥,并撰写碑文,碑文末为诗曰:“白龙石桥几千古,唐宋遗文尚可睹。高贤去后杳无踪,流水东来如有情。宏观再造忆前人,万事伤心转眼新。等闲聚散若浮云,赖有斯文无古今”。
高大同:岁贡生,任当涂县主簿升河南布政司检校。
以上为碑阳碑文 碑阴为捐资者 遗址处南山脊
山东坡残迹
山南坡,残碑断石漫山坡。
雨庙房记残碑 仅仅看出一个“住”字来 玉皇碑残碑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