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教学设计

标签:
减数分裂教学设计教育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
分类: 教学论文 |
1.前端分析
1.1学习需要分析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分析原始生殖细胞的数量与成熟生殖细胞的数量、染色体组成类型之间的关系。
1.2学习内容分析
1.3学生特性分析
2.学习目标的阐明
针对课程标准对本课时内容提出的1条具体内容标准(举例说明配子的形成过程),结合前端分析,进一步细化为如下具体的学习目标:
2.1知识方面
理解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并能与精子的形成过程进行对比。
2.2能力方面
能够阐释原始生殖细胞的数量与成熟生殖细胞的数量、染色体组成类型之间的关系,并能在较为复杂的环境中迁移应用。
3.教学策略的制定与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
3.1导入策略
表1.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比较 |
精子形成过程 |
卵细胞形成过程 |
发生场所 |
|
|
子细胞数目 |
|
|
细胞质分裂方式 |
|
|
生殖细胞是否变形 |
|
|
特点 |
|
|
3.2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学习
http://s10/bmiddle/779a9681gd86f0b5d64d9&690《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教学设计" TITLE="第2课时
最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建构的卵细胞形成过程的概念图,进一步完善表1,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如表2所示。
表2 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比较
比较项目 |
不同点 |
相同点 |
|
精子的形成过程 |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
||
间期 |
────── |
────── |
染色体均复制1次 |
减数第一次分裂 |
1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2个大小相同的次级精母细胞 |
1个初级卵母细胞产生1个次级卵母细胞和1个第一极体 |
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
减数第二次分裂 |
2个次级精母细胞形成4个大小相同的精细胞 |
1个次级卵母细胞形成1个的的卵母细胞和1个小的极体;第一极体分裂成2个大小相同的第二极体 |
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暂时加倍,分别呈对八字状移向细胞两极,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变 |
细胞质分裂特点 |
均等分裂 |
不均等分裂 |
────── |
是否经过变形 |
精细胞经过变态形成精子 |
不经过变态 |
────── |
分裂结果 |
能产生4个有功能的精子 |
只产生1个有功能的卵细胞 |
精子、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均减半 |
3.3原始生殖细胞与成熟生殖细胞种类之间的关系
请同学们完成下列示意图:
http://s8/mw690/779a9681gd86f31577f17&690《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教学设计" TITLE="第2课时
http://s16/mw690/779a9681t0732f45a1dff&690《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教学设计" TITLE="第2课时
同源染色体对数 |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排布方式 |
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类型 |
1 |
1 |
2 |
2 |
2 |
4 |
3 |
4 |
8 |
…… |
…… |
…… |
n |
2n-1 |
2n |
(因为一个个体中含有很多个精原细胞,任何一种自由组合的方式都有可能会发生,所以产生的含有不同非同源染色体的精子,其种类为2n,n为同源染色体的对数)
(因为一个个体中含有很多个精原细胞,任何一种自由组合的方式都有可能会发生,所以产生的含有不同非同源染色体的精子,其种类为2n,n为同源染色体的对数)
4.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
5.板书设计
6.教学反思
6.1学生对于同源染色体和非同源染色体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不知道相同染色体这一术语,因此可以回溯到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模块关于有丝分裂过程的教材插图,通过有丝分裂后期图像的重新认识理清这三个术语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