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渡廊桥思悠悠
标签:
咸阳古渡廊桥旅游杂谈 |
分类: 文化闲谭 |
古渡廊桥,坐落于咸阳市的渭水河上,是座钢混结构的新桥,2017年刚刚落成,但又有比较强的“历史感”,整个桥的设计风格是秦风,远溯2千多年!
诗人的目光是深远的,他不仅看见了河流、荷花、杨柳,还从鸟落、蝉鸣的地方看到了秦朝的别苑和汉代的宫殿,曾经的辉煌都随着渭水而一去不复返了。
自古以来,在咸阳和长安附近南来北往的人们,都要在咸阳渡口过渭河。由于渭河节性水位落差较大,所以人们常常舟桥并用。冬春两季多从便桥通行,夏秋两季则靠船摆渡。
http://s6/mw690/002bNu53zy7mR87818h75&690
http://s5/mw690/002bNu53zy7mR8kV2VSc4&690
http://s16/mw690/002bNu53zy7mR8dC3XF5f&690
http://s14/mw690/002bNu53zy7mR8fedEpbd&690
http://s10/mw690/002bNu53zy7mR8gxwIV99&690
http://s10/mw690/002bNu53zy7mR8fkQidc9&690
http://s12/mw690/002bNu53zy7mR8icpKPbb&690
http://s9/mw690/002bNu53zy7mR8vXKKk48&690
http://s10/mw690/002bNu53zy7mR8ssO7vb9&690
http://s9/mw690/002bNu53zy7mR8CpsE0f8&690
http://s1/mw690/002bNu53zy7mR8qF0t2a0&690
http://s13/mw690/002bNu53zy7mR8rkX0g4c&690
http://s4/mw690/002bNu53zy7mR8uKGoH53&690
http://s6/mw690/002bNu53zy7mR8uWvJzd5&690
http://s15/mw690/002bNu53zy7mR8wZ3ci5e&690
http://s4/mw690/002bNu53zy7mR8xjD5Fb3&690
http://s8/bmiddle/002bNu53zy7mR8z2Oz5a7&690
http://s6/mw690/002bNu53zy7mR8zan1Xf5&690
http://s3/mw690/002bNu53zy7mR8zDP0e12&690
http://s6/mw690/002bNu53zy7mR8ArvTv95&690
走在平坦的廊桥上,望着桥下渭河缓缓流淌,在下游不远处的南岸,有一个飞檐高耸的楼阁,虽不算高,在四周现代风格高楼中仍很引人注目。这个仿古建筑叫清渭楼,名字源于宋代,由当时的著名文人、咸阳父母官黄孝先所修。古人修楼是有传统的,俗话讲“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登高楼可以望远,可以抒怀,而高楼本身又会成为一个地标性建筑。古都咸阳建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代,名曰咸阳东楼,汉唐时更名为秦楼、咸阳楼。黄孝先肯定将建楼之举当作了重要业绩,专门写下了"黄翁爱山不知休,每日不下清渭楼"的诗句。在他的前代,唐朝诗人许浑也曾徘徊在咸阳楼上,这样吟咏到: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是王维的一首送别诗,所描绘的地方就是在咸阳渡口。过了渭河,在长安的西北还是荒凉之地,在渡口便是最后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见,折柳相送却也留也不住,只让离愁别绪像风中的柳丝摇曳不止。
沿着渭河河岸,修了一条步道。有人在跑步,有人在健步走,也有人走下步道,来到河边,垂一只杆钓鱼。这个场景可是自古以来一直有的,白居易曾诗云:静读古人书,闲钓清渭滨。这是诗人经历了官场倾轧、看破命运后的轻松心路。渭水之滨,出过一个最有名的钓叟: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姜太公钓的根本不是鱼,是想获得一个辅佐帝王创立天下的重要机会。
清渭楼的对面河床里,有一排还没有完全腐烂的木头裸露着。据考证就是明清时期浮桥的桥桩,因有人挖沙而露了出来。从这一排桥桩再往下游没多少距离,就是一座现代的悬拉式大桥,桥上汽车皆飞驰而过,过一条河简直太轻松了,那像古人那般费劲。
古渡廊桥的南头,靠着桥栏,两边各有一组秦时著名人物雕塑。有大将蒙恬、王翦,也有文臣李斯、吕不韦;有叫作芈八子的秦宣太后,也有神医扁鹊,还有改革家商鞅。当夕阳西下时,这些雕像反而看上去更像真人,他们静静地立在那里,看着身边的人走过,看着远处的楼群一点点地消融于夜色之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以上图片皆手机拍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