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幼儿个案解决策略研究实施方案
(2018-12-09 23:40:25)问题幼儿个案解决策略研究实施方案
宝塔区临镇中心幼儿园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背景
在幼儿园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幼儿。之所以称之为“问题幼儿”,是因为或从心理角度、或从行为对自我及他人的影响程度上来看,他们都表现出与众不同的行为特点,比如:退缩、恐惧、多动、攻击、违抗等。这些看似稀疏平常的小事,在幼儿的成长发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外对于问题学生的研究有很多,但专门针对问题幼儿的研究却不多见;并且大都建立在全方位角度分析研究上。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通过对问题幼儿个案的比较研究和实践,让教师更好的了解幼儿常见问题行为产生心理的原因,进而从心理教育方面入手,快速找到适合的方法纠正幼儿的问题行为,更好地指导教育教学。另一方面,在了解幼儿问题行为的基础上,我们进行行之有效的干预、指导,能够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情绪情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认知、学习与其他发展中发挥重要的影响作用。
(三)解决的主要问题
1、问题幼儿行为的集中表现方式。
2、问题幼儿行为产生的原因分析。
3、比较、总结的基础上探索引导幼儿纠正问题行为的方法。
二、概念的界定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院长顾明远先生在《教育大辞典》中,将问题儿童定义为:具有经常扰乱他人或阻碍自己身心健康发展的行为,不能遵守社会公认的儿童行为规范与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参加学习与活动的儿童。我们以此为指导,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将问题幼儿定义为:或从心理角度、或从行为对自我及他人的影响程度上看,都表现出与众不同的行为特点的幼儿,比如:退缩、恐惧、多动、攻击、违抗等。
问题幼儿个案解决策略研究,顾名思义,就是将问题行为表现突出的两个或多个幼儿作为典型案例进行研究,以寻找有效的方法纠正幼儿的问题行为,更好地指导教育教学。
三、研究设想
(一)理论依据
1、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心理学将“行为”定义为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认为人类的行为是在受到具体环境的刺激下产生的反应性动作。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
2、认知理论。认知心理学重视心理内部过程的研究,并以改变来访者的适应不良性认知为根本目标,认为认知歪曲是引起情绪不良和非适应行为的根本原因,一旦认知歪曲得到改变或矫正,情感和行为障碍就会相应好转。
3、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4、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从人的直接经验和内部感受来了解人的心理,强调人的本性、尊严、理想和兴趣。在他们看来,要理解人的行为,必须理解他所知觉的世界,即必须从行为者的角度来看待事物。要改变一个人的行为,首先必须改变其信念和知觉。人本主义者特别关注个体的个人知觉、情感、信念和意图。
(二)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通过对问题幼儿个案的比较研究和实践,让教师更好的了解幼儿常见问题行为产生心理的原因,进而从心理教育方面入手,快速找到适合的方法纠正幼儿的问题行为,更好地指导教育教学。另一方面,在了解幼儿问题行为的基础上,教师进行行之有效的干预、指导,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情绪情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认知、学习与其他发展中发挥重要的影响作用。
(三)研究内容
1、问题幼儿行为的集中表现方式。
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深入班级,认真细致的观察每位幼儿的行为。通过对观察所得资料的深入分析研究,将问题幼儿行为中较为突出、集中的几种表现方式进行提炼归纳。
2、问题幼儿行为产生的原因分析。
从心理学角度出发,以行为主义理论、认知理论、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理论为指导,通过对问题幼儿个案的比较,分析、归纳出造成幼儿行为问题的原因。
3、比较、总结的基础上探索引导幼儿纠正问题行为的方法。
在充分了解问题幼儿行为的集中表现及初步掌握造成幼儿问题行为原因的基础上,从言语沟通、心理疏导、家庭访谈等方面入手,根据不同幼儿的不同特点,进行行之有效的干预、指导,探索引导幼儿纠正问题行为的方法,以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情绪情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以观察法为主,辅之访谈法、个案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
1、观察法:观察法的优点是在自然场景下对人的心理行为和言语表现进行直接观察,获得的信息较为真实、全面。运用观察法可以帮助更加直接获取有效信息。
2、访谈法:通过与问题幼儿或与问题幼儿家长进行口头交谈,更多的了解问题幼儿的心理及在家的行为表现,为全面细致的分析幼儿问题行为收集资料。
3、个案研究法:选取几名问题幼儿,对他们分别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分析其心理特征,比便发现影响行为及心理现象的原因。
4、教育经验总结法:依据观察、访谈和个案研究实践所提供的事实,不断分析、反思、补充、完善,对研究成果和经验经行整理、归纳、提炼和总结,形成关于问题幼儿个案比较的研究成果。
四、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8年2月下旬至2018年4月下旬):
选题,分析课题背景,了解所选课题的意义和价值;确定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思路;查看搜索相关文献资料,把握研究现状。
(二)实施阶段(2018年7月下旬至2018年11月下旬):
学习有关理论,结合对幼儿日常行为的客观观察,选定个案观察幼儿,梳理研究内容;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问题幼儿的常见问题行为;进行个案比较研究,在实践基础上撰写相关案例;对记录进行归类整理,总结经验,组织课题研究的阶段小结,根据实践情况,进一步修改、调整方案;进行课例研究,提炼引导幼儿纠正问题行为的方法,及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运用策略。
(三)总结阶段(2018年12月):
根据研究内容,收集、整理、归类材料,综合研究材料,装订成册或书。对课题进行全面、科学的总结以教学经验总结、课题报告、论文等形式来呈现;撰写研究报告;为完成课题实验,完成各项成果资料汇编工作,做好课题研究的结题和成果论证工作。
五、预期研究成果
1、相关研究案例分析,研究报告与论文。
2、问题幼儿个案解决策略研究过程性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