沔阳渔鼓唱腔研究

标签:
沔阳渔鼓湖北渔鼓曲艺渔鼓道情文化 |
分类: 沔阳文艺 |

沔阳渔鼓唱腔颇为丰富,有五大音乐唱腔,即:平腔,悲腔、鱼尾腔(又称凤尾腔)、琵琶腔、杂花腔。后经著名渔鼓大师龚本槐发展创造,又有了新平腔、女平腔、数板、联板等二十几种曲牌。除杂花腔系由不同类型的民歌、小调组成外,其余四种唱腔多为上下句结构,具有板腔特点,偶句尾常用衬词组成的甩腔(也称扣子)。如不用甩腔连续演唱则为滚板或联板。甩腔部分带以对口或众人帮腔的形式演唱。
《悲腔》旋律曲折缅怀,
声调悲怨,为表现不同人物悲痛、忧郁、伤感、凄凉的唱腔,有“男悲腔”、“女悲腔”、“丑悲腔”、“男哭灵”、“女哭灵”、“道士腔”。依行当亦有多种唱法,〔女悲腔〕细腻婉转、〔男悲腔〕高亢朴素、〔丑悲腔〕诙谐风趣。“男悲腔”、“女悲腔”通常是成年男女角色的悲调,“男哭灵”、“女哭灵”则是未婚少男少女角色的哭腔,词格为七字句、十字句、五七句三种。“一板三眼”的板式,徵调式。
《鱼尾腔》分“单鱼尾”和“双鱼尾”,此腔一般在戏的开场和结尾处运用,旋律开朗向上,迂回刚美、富于喜庆、祝福的特点。“单鱼尾”两句一甩腔,“双鱼尾”一句一甩腔,词格是七字句,为徵调式调性。其曲调由于切分节奏和附点音符的生动运用,倚音的巧妙装点,显得明快秀美、轻巧流畅,故有喜腔之称。
《琵琶腔》亦称喜腔,有“单琵琶”调和“双琵琶”调,词格有七字句、十字句和五五七五句,宫调式。“琵琶调”的说唱性较强,其曲调的叙述部分有吟诵特点,而甩腔则奇峰突起,跌宕起伏,多用以表达激越的情绪。特色在腔尾上,其甩腔高低有致,跌宕起伏,诙谐夸张。在皮影戏中是丑角的哭腔,在现代渔鼓演唱中被改编成热烈欢快的喜调。
《杂花腔》是杂花腔、观音腔、欢乐腔、小调的总称。多为沔阳民歌小调、俚歌俗曲嬗变而来的“单曲体”。有皮影戏的“花腔”、“聊子”、“倒板”、“杂花调”(花脸的唱腔),有神仙道士的“观音腔”、“道士腔”、“还魂腔”等。曲词大都具有朴素。粗犷的气质,与上述四类唱腔都不相同,是沔阳渔鼓的辅助唱腔。
前一篇:沔阳明清进士名录
后一篇:明故沔阳州知州徐君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