沔城数字地名趣话

标签:
沔城地名湖北沔阳文化 |
分类: 沔阳民俗 |

头天门 位于下关街,是通往东岳庙的必经之门,建于清代乾隆年间。此门是一座牌楼式砖拱建筑,门楼高约8米,宽约5米,墙厚3米左右,好似一道城门。牌楼为两层,飞檐亮角,四角挂有铁铃。拱门上一层有砖嵌横匾,外书“帝出乎震”、内书“地藏无私”。二层亦有砖嵌横匾,上书“头天门”三个大字,匾额两旁堆有各种人物浮雕。
二老坡 位于今二羊村,此处原有一大堤,堤城既高又陡,行人不便。特别是天雨路滑,摔倒者甚多。老年夫妇肖义相及妻刘氏,省吃俭用,积金修筑石坡四道,解行人之忧。后人不忘二老功德,将此坡取名“二老坡”。
三之堤 清代康熙,光绪《沔阳州志》载,明代嘉靖年间的陈文烛(进士,后为布政使),生平爱石成癖,晚年在江北铁匠街建了一座“五岳山园”,此园通往另一花园的路上,横一长堤,中有短堤通花园门口,蜿蜒曲折,形似“之”字,故称“三之堤”。
四垸湖 沔城地势为平原,境内辖八个垸子,此湖正处在二羊村的羊子四垸,所以有“四垸湖”之称。
五行宫 位于龙家湾,乃盲人会馆。传说秦始皇刚统一中国,就主张杀掉天下所有的盲人。王禅老祖决心打抱不平,乔装成瞎子闯入皇宫,为盲人解脱。秦始皇大怒。王禅老祖说:“瞎子也是命,他们虽然看不见什么,但可以测算祸福。”秦始皇不信。懂阴阳五行的王禅老祖以性命为代价,测算太庙当晚将会失火。秦始皇派重兵把守太庙,结果夜间还是由天火点燃太庙,化为灰烬。秦始皇心服口服。天下盲人因此保全了性命。五行宫就是为纪念王禅老祖而建的。
六(陆)家台 位于官路州河后,乃陆建瀛宗族聚居地,称“陆家台”。
七里城 传说战国时期,楚王在此修过一段土城。唐朝时曾在此加修复州城,约七里,明时改为“七里城”,沿用至今。后来有人在城墙脚处发现复州城砖,砖上有“尉迟公监修”字样。现七里城高家台还残留有一段土城遗址。
八卦剅 介于大小莲花池之间,传说是沔城“脉气”的象征。清代沔阳州正堂曾下令:“风水胜地,严禁掘挖,胆敢擅动,按令治罪。”原八卦剅路上建有黄莲关、红莲关、白莲关三道关口,巍峨壮观。
九贺门 即小北门,又名楚望门。明时有九户姓贺的军功户在此落籍,故名“九贺门”。现为镇内一条主要街道。
十字街 是沔阳城纵横街道的交界处,即为建兴门到南纪门街道与仁风门到长夏门东西街道的交汇点,通过一个大“十”字,把整座城分为四部分,由此而得名。
百子桥 位于鹅翅膀北,架于柴河之上。传说年老夫妇周维丙与妻洪氏,年近五十,膝下无子,为方便柴河两岸行人捐资修桥。一年后,两人年龄加起来一百岁,喜得贵子,所以人们称此桥为“百子桥”。
千佛寺 位于西门城外河曲,紧靠诸葛武侯祠后。明嘉庆《沔阳志》记载:蜀汉丞相诸葛亮系布衣时,寄读于沔城西门外,与千佛寺了凡和尚很友善,两人常在一起论历史兴衰,评名人成败,志趣相投,互有诗词唱和。
万寿桥 建于东沼红莲情人岛连接至岸的九曲桥上。原红花堤的万寿宫已不存在,故留其名于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