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专访仙桃市皮影老人,感受文化魅力

(2013-03-05 17:46:46)
标签:

湖北沔阳

皮影戏

仙桃市

沔阳皮影戏

文化

分类: 风土人情

专访仙桃市皮影老人,感受文化魅力

专访皮影老人,感受文化魅力

 

作者:贺贝若(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学生) 发布时间:2012年7月6日

(通讯员贺贝若)美术学院暑期实践队来到仙桃市三伏潭镇实践首日就探访了当地最有名的皮影戏老人高老先生。据介绍高老先生是仙桃市皮影戏的荣誉主席。曾多次代表仙桃市到湖北省、武汉市表演。许多新闻媒体也多次对高老先生皮影技艺进行了采访。从老先生的经历中我们便可窥见他的制作、表演技艺十分精湛。
  走进高老先生家中专门放置皮影道具的屋子,随即映入眼帘的便是大大小小的牛皮小人,阳光星星散散的透过窗子洒进屋里,在阳光的映射下百来个五颜六色的皮影小人越发艳丽多彩,活灵活现,让人很难想象皮影表演时,这些小人会是怎样的一番无与伦比的模样。同学们惊叹于老人帷幄刀刃制作的能力。一双普通的手竟能做出如此艺术。带着惊讶与好奇的心情,我们对高老先生进行了专访。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从事皮影工作有多长时间了?
高老先生(以下简称“高”):从15岁开始一直到现在(72岁)
记:这个皮影制作表演是祖传的手艺还是去外面拜师学艺的呢?
高:是祖传三代。
记:我们知道仙桃市最有名的民间艺术是皮影戏和沔阳花鼓戏,两者有什么区别呢,皮影戏又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高:皮影戏表演比较随意,可以根据表演者的心情和想法随机表演,但要求更高,需要做到出口成章,没有像沔阳花鼓一样特定的台词。
记:皮影戏的取材来源是什么?
高:各种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神话故事。
此时,细心的记者发现,高老先生的书桌上放着一本《三国演义》和《三字经》,不难看出高老一直在学习摸索皮影戏的表演。“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实在是值得晚辈们学习。
记: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皮影戏的制作方法呢?
高:它是在牛皮(牛都是高老先生自己家里喂养)上分别用刻刀刻画人物身体各个部分及其服饰花纹,再用特制的颜料上色,这种颜料可以保存很久,有的可以保存长达百年。然后用铁丝将各个部位拼成一个整体。最后,按上控制皮影小人的竹撑杆就基本上完成了。
记:能不能再介绍一下它的表演方法?
高:利用按上去的两三个竹撑杆来控制人物动作
(说话间高老就拿出了一个皮影小人给我们演示走路、跑跳、翻跟斗等动作,和利用火药等材料制作的特效水风雨火。)
记:做一套皮影小人大概要多长时间?
高:一套有60多个,最快有三个月完成(高老告诉我们他现在年纪大了,眼睛比不上以前了,做的速度也不及之前)
记:现在您有收徒弟吗?
高:有四十来人了。
(从高老的言语中我们看到了他对于皮影艺术后继有人的欣慰。)
记:一次表演大概需要多少人?
高:十几个人不等,视情况而定。有表演者(兼配音),配乐师,分为文乐(如:扬琴,笛子等)和武乐(如:鼓等),所有用的都是民间乐器。而且皮影表演特别强调集体精神。
记:仙桃市及其周边地区有关皮影戏的现状是什么样子的呢?
高:从事这项艺术的人还是有,只不过人越来越少了,它的经济效应还是没有得到特别大的发挥,所以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还是不太理想。
记:您对皮影戏未来发展有什么意见或者是寄语吗?
高:需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配合现代的科学技术。它的故事情节可以不仅仅局限于历史传说的故事,要是能够加进去现代社会中的好人好事,那么这样更加的有育人教育的意义。
 由于实践活动的安排的冲突,很遗憾,我们没有能亲眼看到高老先生的表演。从同学们的言语间可以感受到同学们对皮影戏的探访活动意犹未尽,但是通过此次活动,相信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宣传了皮影戏,并希望将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的文化带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就这样,我们结束了此次探访。
附:沔阳皮影戏,俗称“皮影子”,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它以玲珑剔透造型生动的影像,优美抒情的唱腔、妙趣横生的台词,优雅动听的伴奏而独具一格,沔阳皮影戏深受老百姓的喜爱,是江汉平原众多民间艺术中一朵绚丽的奇葩。

 

专访仙桃市皮影老人,感受文化魅力

本文转自:http://art.ccnu.edu.cn/show_1701.aspx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