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沔阳武术

(2012-12-12 14:41:34)
标签:

唐手拳

水浒门拳

沔阳武术

湖北

体育

分类: 沔阳名人

   据新修沔阳志记载,沔阳流传的武术拳种较多,有新门,王门,严门,洪门,自门,孔门,熊门,殷门,六家鱼门,水浒门,新意门,水火彪,南少林拳,唐手等。而流行最广,操练最多的是唐手和水浒门。清咸丰八年1858年至光绪二十年1894年沔阳考取武举人有27名,同治四年1865州人李芳中武进士。

   水浒门拳相传源于水泊梁山。清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山东人李大斌(外号李滚子)因命案官司逃到湖北省沔阳,以武功高超被当地拳师赵千福尊为师长居留家中,传出此拳。李氏自称得自一道人蔡西付亲授。师从李氏颇有成就者首推赵千福、钱再狗,钱氏抽鸦片少有传人,赵氏传人较多,已在沔阳一带流传一百余年,成为湖北省独具一格的多腿法拳种。现掌握水浒拳套路较完整者有熊守臣,从学于父熊明爽,熊明爽则受赵千福所传。

    又据《沔阳县志》记载,水浒门又名梁山拳,清光绪五年1897年传入沔阳。当时,水浒门正宗传人李打滚犯案,由山东逃沔,在彭场芦林湖赵千福家落脚,设馆教徒十余年。该拳特点是重腿功,讲硬功实劲,以气势压倒对方,深受练武者喜爱。

     [分布] 湖北省沔阳(现仙桃)、洪湖、天门、武汉等地。

     [拳理] 讲究“手是两扇门,全凭腿打人”。以手法掩护腿法进功。诀云:“脚随手,手随脚,打人东西要出窝,浑身上下是铁柱,两眼好似快穿梭。”做到“顶平颈直,肩平膀直,裆开开气,降气掀身脚催力,马发力,心主力,手变力”。注重偏沉直克,吞吐沉浮。出手“如风如电,有推山倒壁之势,如猛虎下山,蜈蚣穿甲。”

     [特点] 拳架快速灵活,转折多变,腿法特多。有高踹腿,连环腿,缠丝腿,下截腿,地趟剪子腿等。使用腿法以手、腿配合,上、中、下三路连环进攻,常依势卧身,伺机跃腿,发挥败中取胜之能。 此拳有拳术十八趟,分高九趟,低九趟。有一百零八手,七十二行腿,九滚,三夹子,三金盆,三麻花。

    

     唐手拳由清末武术师熊德安引入沔阳,其特点是讲究手功,矮桩短打,沉实稳健,富于实战。

      在民间,武术从来就是一种防身御辱、保家制敌的本领,深受人们的喜爱。唐手拳创立之初,人们用它搪挡御敌,故称之为“搪手拳”。据考,此拳在唐朝曾大为盛行,所以又名“唐手拳”,简称“唐手”。  
据《中国武术史》记载,“唐手拳”曾漂洋过海,流传至日本,对日本武道,特别是空手道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这是一门古老的技击性很强的武技。  
   如今的人们似乎很热衷于散打格斗,其实在民间,散手从来没有单独存在过,它总是某一门武功的实际运用,是整个技术体系中的一部分。唐手拳包含着众多的散手招法。  
    唐手拳讲究“擒拿封逼,吞吐浮沉”八法,诀云:封逼当头阵,二法本相应,若不加拿法,难制敌人命,敌之未曾问,先探而后陈,吞吐念其中,变化见机行,浮法制远数,沉法攻下层,疾速定如风,妙用存乎心。  
    唐手拳要求盘膝悬裆滚肩,注重“三尖六合”,动作快速,以掌法为主,擒拿见长。强调“有力当头上,无力踩两旁;借力打力,避实击虚”。受“师傅传徒弟要留一手”的保守思想的影响,许多唐手套路已失传,现存的比较完整的套路只有十路总堂唐手。还有少量器械套路及内功修炼法。  
    在习练唐手时,强调基本功和气功的修练,做到“内练一口气,外练手眼身”。年轻力壮者在演练时用勇猛刚强的打法;年老体弱者用缓慢柔和、阴刚阳柔之法练习。  
    根据湖北省体委武术挖掘整理小组1986年2月出版的《湖北武术史料》记载,唐手拳在清嘉庆年间经过京山严门传人熊开元的揉合整理,已成为风格独特的严门拳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