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培训过程记录
标签:
杂谈 |
分类: 10-12 |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工作单位:
|
项目名称 |
信息技术培训 |
项目负责人 |
毛信照 |
|
活动时间 |
2011年2月21日 |
活动地点 |
电脑室 |
|
活动主题 |
讲座 |
主讲人 |
董文杰 |
|
参加对象 |
全体教师 |
申请学时 |
|
|
活动内容及进程 |
董文杰老师针对当前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广泛应用,教师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运用时的误区,开展了信息技术专题培训,培训以讲座的形式进行。 |
||
|
活动反思与建议 |
讲座形式的培训,有利于教师直观的、全面的接受信息技术在课堂教育教学中的运用技术,节省了培训的时间、财力、精力。大大提高培训的效率。 |
||
|
过程确认 |
|
||
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合的实践和应用(讲座稿)
南雁小学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当前教育改革中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我国教育发展的趋势。
原教育部长陈至立同志于2000年10月25日在教育部召开的全国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所作的《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报告中就提出来的。她说: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各地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
一、整合的界定和整合的背景
(一)界定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即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把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学科教学过程中,使教学资源、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融合、优化,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
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要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三大功能(作为学习对象,教学工具和学习工具)统一起来,更好地完成信息技术教育和课程的目标。
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实践者解释不同。
主流观点: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媒介、方法融入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包括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
(二)背景
1、信息技术教育是国家发展战略需要
众所周知,人才取决于教育。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人们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世界各国都试图在未来的信息社会中让教育走在前列,抢占教育信息化的“制高点”。
2、掌握信息技术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社会所需求的人才标准也随之变化。信息技术成为社会公民的基本生存技能之一。信息社会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信息技能的人。教育必须顺应社会要求。
3、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国家课程改革的需要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育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各门学科课程标准中有关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明确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有条件的地区,教学中要尽可能使用函数计算器,计算机以及相关软件,这种现代教育手段和技术将有效地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益。”
语文课程标准: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英语学科:有条件的地方,教师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做到“利用音像和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软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促进个性化学习;合理开发利用广播电视英语报刊、图书馆和网络等多种资源,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
心理学的实验依据: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保持。
心理学家赤瑞特拉作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即人类获取信息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他通过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好得多。信息和知识是密切相关的,获取大量的信息就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
他还作了另一个实验,是关于知识保持即记忆持续实验。结果是这样的: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可见,多种感官的参与将更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这就是说,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接受与保持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
二、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会对教学产生哪些影响?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用于导入新课
例语文《四个太阳》、《比尾巴》
注意:语文学科用多媒体导课特适合于写景抒情的文章。
数学:
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如投篮球,运动比赛,买肯德基套餐,超市购物等)。
童话故事情境。如《西游记》等。
问题情境。如数学博士带来的一组口算,寻找其中的规律。
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音乐《打击乐的创作和应用》“录象”;《小骑兵》“引入”
美术《下雨了》“雷声”
艺术《猜猜我是谁》“作业一”(用猜选形式复习引入)
(2)用游戏贯穿教学始终
2、
语文等学科
数学学科
例:《找 规 律》
音乐学科:《波基上校进行曲》
3、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帮助学生建立认知
语文学科:
(1)用于理解课文内容
例《荷叶圆圆》(2——5)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篮……”
《富饶的西沙群岛》
《影子》
《第一场雪》
学生生活接触较少,从未经历过的,采用电教手段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多媒体课件特别适用于常识性文章如《蝙蝠与雷达》等文章。
(2)用于生字教学
例《富饶的西沙群岛》
《四个太阳》
(3)、用于指导感情朗读
数学学科:
(1)成为学生认知工具
例1《24时计时法》
例2六年级数学课《纳税》。
例3《面积的推导》
例4美国《那辆车花多少钱》
(2)基本技能的练习。
例:《口算打靶》《口算大师》
其他学科应用:
音乐《小骑兵》分段欣赏(突出重点)
美术:《下雨了》
《会走的小人》
社会《好壮丽的一个家》
4、拓展延伸
5、提高审美情趣
6、监控指导学习。
7、营造氛围,激发创作欲望。
l
在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充分地显示了信息技术给现代教学带来的极大便利。学生的视野拓宽了,从网上查寻资料、做练习都充分地利用了多媒体的优势,静止的课堂变得生动起来。
语文:
《卖火柴的小女孩》、《圆明园的毁灭》
数学:《年月日》、《对称图形》
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课例起码应该具备两个基本的条件:
第一是运用信息技术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意义和知识之间的正确联系。
第二是学生在运用网络环境从事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更加积极、主动而且具有挑战性的。
音乐:《黄河大合唱》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合的几个误区及对策
(一)3个误区
1、为用而用
2、盲目使用
3、以辅代主
(二)对策
为了克服以上弊端,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应贯穿“一个理念”、“三个原则”符合“四个需要”。
一个理念即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紧密结合新课改与新课标,改变课堂教学形式与教学结构,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形成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与自主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提高受教育者创新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加速人才培养的全新教学理念。
“三个原则”
1、
2、适量性原则。
“四个需要”
1、符合学生认知过程的需要
2、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需要
3、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需要
4、优化教学手段的需要
四、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一)现代教育技术驾熟就轻。
(二)、不断夯实知识根基。
(三)教学艺术功底深厚扎实。
(四)教学组织调控随机应变。
http://s3/bmiddle/778904f2ga4180d48bf02&690
http://s11/bmiddle/778904f2ga418261c7c9a&69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