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心圣母山(二)(沂水县道托镇)

标签:
牛心圣母山牛心圣母堂天主教牛心堂区沂水牛心官庄村沂水县道托镇 |
分类: 古迹、景点、纪念地 |
【牛心圣母山(二)】
牛心圣母山,位于山东沂水县城东北方向12公里的道托镇牛心官庄村南。自沂水县城往北至长安村,由沂水县交警大队车辆管理所东拐,沿胡家旺河边公路,依次经蔡峪村、王家庄村、胡家旺村、牛心官庄村即到,交通便利,环境幽雅。圣母山北、东、南三面环山,山上植被丰富,种类繁多。
山上建有圣母堂,人文景观主要有圣母堂、天主教堂和耶稣殉难“十四处”等,每年5月13日来自北京、天津、大连等全国各地的天主教徒都到此地教堂朝拜天主圣母玛丽亚。圣母山南面设有临沂教区教会公墓。
沂水县天主教的传入有两个传播点,一个是王庄,一个是道托的牛心官庄。清同治二年(1863年),河北省魏县天主堂派李奎生来沂水王庄传教。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德籍文神父调到沂水城传教。道托乡牛心官庄村群众因生活贫寒,有的村民被传教士慈善事业的宣传所吸引,故信教者渐多。之后,牛心村的会长侯兰带领教友砸了土地庙,改信天主,全村村民都领洗信教。当时的礼堂是5间草房。之后,附近的后王家庄、横岭、罗家庄、羊圈及莒县的左家沟、曹家河、石龙官庄等村均发展部分教友,在各堂口聚会。同年,本村神长教友遭遇大刀会众围攻,因祈求圣母助佑,无数天使显灵,获得平安。为感天恩,在文神父的带领下,在村东南1.5公里处圣母显灵的牛心山上修建了圣母堂,共5间,定名为圣母圣心堂(1926年重建)。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文神父在本村购买土地,带领教友们又在村中央修建了气势宏伟的天主堂、教堂及所属房屋共24间(1930-1956年间两次重修),开办修女院,开设西医药房讲道学堂,修建厨房、宿舍房屋等30多间,并设立养老院、孤儿院、教房,兴办小学(当时设有男女学校,教师2人),影响渐大,附近教友越来越多。光绪后期,牛心堂区已成为沂水县继王庄总铎区之后的第二大堂区。1919年前后达到最盛时期,全县教徒达两千余人。战乱年代,局势紧张,外国神父相继撤走后,教务活动即由中国神父负责。1940年德国神甫从王庄撤走后,王庄的教会活动宣告停止。1941年最后一位神甫在牛心官庄去世后,牛心官庄的教会活动也从此间断。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宣布信教自由,部分天主教徒又开始活动。1951年全县(其中包括莒县一部分)共有天主教徒400余人。1958年由于社会运动,天主堂和圣母堂皆被拆毁,除个别教徒转入地下秘密活动外,其他大都停止了活动。1978年后,随着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落实,教务活动渐渐恢复。1988年,仲神父带领教徒筹资重建圣母堂,共三间,长9.7米,宽5.7米,高4米。同年,宽敞明亮的天主堂也得以重建。教堂8间,长25米,宽10米,高9米,配房13间。到1990年全县共有天主教徒716人。1993年,教区又筹资重建了大型露天十四处。2002年3月,在北京“一会一团”工作的刘长水神父出面与各方协商,使整座圣母山得以落实。2004年5月,教区房兴耀主教带领教友筹资50多万元重建山顶圣母堂,长24米,宽12米,高33米。配房五间。2005年4月本堂卜神父带领教友们植树种花,绿化圣母山。临沂教区教会公墓就设在圣母山南面。2007年又修建了三圣亭、山门等。2013年,又建设了弥撒广场,能容纳更多的朝圣者。蜿蜒盘旋的山路直通圣母堂,路两旁大型十四处,芳草点缀,使得朝圣者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牛心官庄圣母山不仅山好水好,人更好,本村是临沂教区远近闻名的教友村,同时又是修女圣召的摇篮,修女们大都服务于江苏、浙江、江西等省市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