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访古(八)——尼山孔庙、尼山书院

标签:
曲阜访古尼山孔庙、尼山书院尼山夫子洞尼山坤灵洞尼山水库 |
分类: 古迹、景点、纪念地 |
【尼山孔庙】
尼山,原名尼丘山,孔子父母“祷于尼丘得孔子”,所以孔子名丘字仲尼,为避圣讳,故称“尼山”。尼山最高海拔340米。《阙里志·山川》:“其山五峰连峙,谓之五老峰。”惟中峰为尼丘。中峰东麓有孔子庙和尼山书院等建筑物,另有五老峰、鲁源林、智源溪、坤灵洞、观川亭、中和壑、文德林、白云洞等所谓“尼山八景”。山下的鲁源村,即《史记》所谓“陬邑昌平乡”,为孔子父亲叔梁纥生前封邑所居之地。
尼山孔庙背依尼山,东临沂水支流,隔水与颜母庄相望。现尼山建筑群前为庙宇,后为书院,各成院落。庙宇为五进院落,三路布局。1977年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棂星门
为尼山孔庙正门,建于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三间四柱,冲天柱式石坊。明间横梁阴刻“棂星门”三字。
◆观川亭
位于尼山孔庙第一进院落的东南角。始建于金明昌五年(1194年),今存为清代建筑。观川亭东临沂水,下临悬崖,相传为孔子观看五川(智源溪、夫子河、张马河、颜母河、田黄河)汇流、感叹时光变化无常的地方。据《论语·子罕》记载:“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观川亭作为纪念性建筑,具有极其深刻的文化内涵。
◆大成门
◆大成殿
为尼山孔庙的主体建筑,是祭祀孔子的主要场所。始建于宋庆历三年(1043年),后多次重修,今存为清代重修建筑。
◆东、西两庑
◆讲堂
◆土地祠
◆寝殿
是祭祀孔子夫人亓官氏的地方。
◆启圣王殿
祭祀孔子父叔梁纥的地方,因叔梁纥于元至顺元年(1330年)被加赠为“启圣王”而得名。此殿是尼山孔庙的起始源头,始建于北魏时期,原为叔梁纥庙,也叫尼丘山祠。
◆启圣王寝殿
祭祀孔子母亲颜征在的专祠。
◆毓圣侯祠
◆神庖、神厨
祭祀神灵时宰杀牲畜的场所。
◆尼山、夫子石、木桥
◆文管所
◆古昌平乡
《史记》记载:“孔子生鲁陬邑昌平乡。”昌平乡南为昌平山,乡因山得名,鲁源村背依小山,面对沂水,隔河与昌平山相望。相传为孔子父亲叔梁纥故居。村外路旁,有一圆头石碑,上刻“古昌平乡”四字,为清代康有为于1904年所题,但此碑为复制品,原碑移入尼山孔庙内保存(下图)。
◆坤灵洞
俗称“夫子洞”,位于曲阜城东南30公里、尼山建筑群东侧,智源溪北岸石壁中,相传孔子出生在此洞。据元代杨奂《东游记》洞深“三数丈”,今洞深、阔仅两米余,洞旁的“夫子洞”三字,为原山东省省长李子昂于1983年题。南侧有一板石如床,床上高出一石,名曰“枕石”。据文物普查,夫子洞遗址为商至汉遗址。
◆智源溪、智源桥
◆中和壑
位于尼山孔庙后,取名源于儒家“中和”思想。此地出尼山砚石,为曲阜三宝之一,故又称“尼山砚沟”。
◆文德林
沿智源溪西上,是一片郁郁葱葱的古柏,金代即名文德林。柏生石间,挺拔直立,枝叶茂密,多无大冠,状似笔翰之形,故又称文柏、笔柏。
◆尼山水库
又称孔子湖、圣水湖,位于南辛镇境内,距曲阜城25公里,北依孔子诞生地尼山,南邻有睡佛美称的昌平山,东傍以孔子的母亲命名的颜母山,有水面一万多亩,库容量1.12亿立方,属于全国大型水库之一。
【尼山书院】
尼山书院,又名“尼山诞育书院”,与洙泗书院、石门书院、春秋书院并称为曲阜四大书院。
宋庆历三年(1043年)在尼山设置书院,当时整个尼山孔庙亦称尼山书院,是庙学合一的管理体系。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修建书院,与尼山孔庙分离开来。今存为清代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