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沂境古城邑——密邑古城、春秋墓遗址(沂水县院东头镇)

(2013-06-18 21:03:42)
标签:

沂境古城邑

刘家店子密邑古城遗址

刘家店子春秋墓

时密山峙山时密水峙河

365

分类: 考古遗址

沂境古城邑——密邑古城、春秋墓遗址】

密邑是春秋时期鲁国远及二、三百里建在东鄙的一个边邑,密邑古城遗址位于山东沂水县城西南四十里、院东头镇驻地东南4公里的刘家店子村西,地处平原北靠时密山,南临时密水,总面积20万平方米。《左传·闵公二年》“莒人归共仲及密”,即指此地。

时密山、时密水,《水经注》沂水条记载:“沂水南迳东安县故城东,而南合时密水水出时密山,春秋时莒地。《左传》:莒人归共仲于鲁及密而死是也。密水东流迳东安城南。密水又东南流入沂。”清道光七年《沂水县志·舆地》:“时密山,县西南四十里。时密水一自横岭东南狠虎顶之阎峪(实际发源于西部的黄连树顶子山南麓)东流,经时山北合时山泉,又东南经时山庄(今峙山庄),又东抵粉团庄(今凤台庄)前。一自当腰柱山(今挡羊柱山)东南流,经刘家店子南宗祀庙北,又东经时山前合时密泉,至粉团庄前,二水合流而东,经姚店子集南,又东经灵山后,抵黄崖头东南,汇为大石渊,又东经马家庄合坊沟水,经邵家宅庄东南入沂。”“时密泉县四十里,出时山前入密水。

    时密山、时密水为旧称,今称峙山、峙河(以下皆称峙山、峙河)。《沂水县地名志》(沂水县地名委员会编,1988年3月)记载:“峙山,位于院东头区驻地东4公里。海拔396.3米,面积约3平方公里。以南北两峰相对,得名峙山。亦称时密山。”“峙河,发源于沂水县院东头区的西部,有二源:一源出自西北境黄连树顶子山南麓的老猫窝,经许家峪、上岩峪、下岩峪等村至北香炉崖村前入寨子山水库。出库又东南流经峙山后,至西郑家庄东南入姚店子区;一源出自西南部的挡羊柱山东麓龙岗峪村南,自西南向东北流,至小庄子转向东南流,经院东头村北至单家庄东入姚店子区。二源水在姚店子区的凤台庄前相汇又东南流,经姚店子村南,东流至埠子村西复向南流,又东转北流,至黄崖头村前又东南流至邵家宅村东南入沂河。全长31公里,河床最宽处500米,控制流域面积221.1平方公里,系常年性河。以流经峙山后而得名峙河。旧称时密水。”版《沂水县志》(齐鲁书社1996年):“峙山高板场山东南,沂城西南17公里西北—东南走向,海拔396.3米。”

峙山西南麓的密邑遗址,因年代久远,几经沧桑,早已湮没。但关于共仲其人(即仲庆父鲁庄公的庶兄,亦称孟氏)的故事却流传至今。仲庆父为了争当国君,在鲁庄公去世后,鲁公子般即位不久,他便派人杀死公子般;闵公即位二年,他又派人杀死闵公,制造了鲁国大乱。为了逃避罪责,他出奔莒国。鲁国为了除掉内患,使用贿赂求莒送归,就在回归鲁国,途径密邑时,连杀两位国君的庆父畏罪自缢而死。后人把制造内乱的人比作庆父。“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成语就是由此而来。

春秋密邑,《中国历史地图集》标注:东经118度19分,北纬35度37分。其方位就在今沂水县城西南约四十里处峙山西南麓一带。峙山地理坐标为东经118度27分,北纬35度42分。《临沂地区志·卷一·行政区划·历史沿革》(中华书局,200111月):“密,春秋时邑。旧址在今沂水县沂水镇西南。春秋时鲁邑。前660年,鲁大夫共仲自杀于此。”

    1977年春,在峙山西南麓群众称为“牧马城”的地点,发现了一批春秋时期的遗址;1977年冬,在峙山的南麓偏西,俗称“额盖顶”的地点,群众取土时,发现了两座大型春秋墓葬和一座车马坑,出土了大批青铜礼乐器和车马器19782月,山东省博物馆会同沂水县图书馆对墓葬和车马坑进行了清理。墓葬东临刘家店子,西靠马家崖,北依峙山,南隔峙河与九顶莲花山相望。两墓坐落在刘家店子村西一块高地的东部,一南一北,相距8.7米,其东壁同在一条直线上。车马坑在一号墓西侧20米处。墓内出土铜器、陶器、金器、玉石器470余件,分别陈放在椁室和棺内南北器物库内以及椁室西部的填土中,半数以上已经破碎。铜器有莒、陈、黄等国器物,一铜戈柄上刻有“莒公”字样。其中,嵌金文物是时代最早的一例。关于该墓葬年代、国别及墓主身份,《发掘简报》结语说:“一号墓的年代当属春秋中期二号墓年代略晚于一号墓,但相去不远,估计亦属春秋中期或春秋中期后段。”“据推测,一号墓的墓主似应是莒国国君。二号墓主应是一号墓主的妻子,即莒国国君的夫人。但从地望看,莒侯死后埋葬到远离国都的边鄙,也令人很难理解。因此,墓主也可能是密邑的封君。春秋时期,礼制受到破坏,大夫僭用诸侯之礼已不鲜见。”1979年春天,又在两座大墓的西边100米处,发现了十多座小型春秋墓。在出土的遗物中,还发现了两组黄、陈两国带铭铜器。据考证,这里是史学界争议多年的春秋密邑遗址。

遗址就在今峙山西南麓,今群众称为“牧马城”,与地图集标注的“密邑”,水经注记载的“密地”三者方位基本相同。这样可以推测:春秋墓群可能就是密邑官民的墓地。今看峙山西南麓一带地理面貌,在春秋墓地以北以东,牧马城遗址以南,地势平坦,北靠海拔396.3米高的峙山作为自然屏障;面向峙河可以据守自如;东连沃野千顷濒沂水与莒相望;西去谷壑连绵直达鲁国都曲阜。“密邑”之名,即以“密山密水”而得。其面积南北约800米,东西1000米。按《左传》隐公元年《正义》云:“天子之城方九里,诸侯礼当降杀。则知公七里,伯侯五里,子男三里。”作为春秋鲁莒接壤间的城邑,建在此地其范围还是可观的。

   “牧马城”遗址,高出地面1至3米,面积范围由于自然毁坏不清。文化层100至65厘米。有红灰烧土,兽骨陶片。陶片有灰、黑、红并伴有少量的夹沙陶。器形有鬲、豆、罐、盆等,纹饰有细绳纹、细弦纹。小型墓葬中出土的陶器形制和纹饰质地和遗址出土的陶片完全一样。两座大型春秋墓葬和车马坑内出土的铜镞、削也完全一样。这说明“牧马城遗址”与春秋墓葬时代一样,都是春秋时期的遗迹和遗物。

密邑历史所属史书记载不一。《左传》“莒人归共仲(庆父)及密”。杜预注:密,鲁地。郦道元《水经注》云:“时密水,水出时密水,春秋时莒地。”《临沂地区志》:“密,春秋时鲁邑。”这是由于时间的推移,历史所属和史料记载不一。从庆父杀闵公的时间看,是闵公二年,即公元前660年即有密邑。这与鲁国建在同一方向也在沂水县境内的东郓邑(今沂水县高桥镇徐家荣仁村)比较,该邑为《春秋》文公十二年“季孙行父帅师城诸及郓”。杜预注:“郓,鲁地。”文公十二年,即公元前615年,比庆父死于密邑时间还晚四十五年。郓邑后也为莒所占有。《春秋·成公九年》“冬,楚人入郓”。杜预注:郓,莒别邑。成公九年,即公元前582年,时隔七十八年的时间,同在鲁国边远的密邑自然也早被莒占领。《水经注》郦道元所言:“密,莒地。”是指在成公以后了,这与杜氏所注并不矛盾。密邑春秋早期为鲁所建,后被莒占领。沂水地处莒、鲁边鄙,可能时而归莒,时而属鲁,无一定属。

春秋时期,在山东地区还有为数众多的诸侯国,作为国都以下的城邑更是星罗棋布。密、郓二邑是春秋早期建在鲁国东鄙的两个城邑,位于密、沂、沭三水之西,不但防御莒国西犯,还可以控制整个沂蒙山区,密邑虽小,但从遗址墓葬中出土的青铜器数量之多,铭文为“公铸”,这说明墓主人的身份和密邑所处地位的重要。


2013年6月18日


主要参考资料书目:

    马玺伦《密邑牧马城及出土黄陈国铜器》,载《沂水文史资料》第3辑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沂水县文物管理站《山东沂水刘家店子春秋墓发掘简报》,《文物》1984年第9期

    水经注疏》,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6月


遗址近貌:

沂境古城邑——密邑古城、春秋墓遗址(沂水县院东头镇)
沂境古城邑——密邑古城、春秋墓遗址(沂水县院东头镇)
沂境古城邑——密邑古城、春秋墓遗址(沂水县院东头镇)
沂境古城邑——密邑古城、春秋墓遗址(沂水县院东头镇)
刘家店子村东:
沂境古城邑——密邑古城、春秋墓遗址(沂水县院东头镇)
村西:
沂境古城邑——密邑古城、春秋墓遗址(沂水县院东头镇)
穿遗址而过的公路:
沂境古城邑——密邑古城、春秋墓遗址(沂水县院东头镇)
刘家店子春秋墓出土铜器:
沂境古城邑——密邑古城、春秋墓遗址(沂水县院东头镇)
公铸壶:沂水县刘家店子村出土。青铜盛酒器,盖面缠绕二龙,龙首高昂,栩栩如生。颈腹之间横向刻“公铸壶”三字。
沂境古城邑——密邑古城、春秋墓遗址(沂水县院东头镇)
黄太子伯克盆:沂水县刘家店子出土。盆盖饰三虎形钮,作追逐状。全器施蟠虺纹和乳钉纹。盆上有铭文,说明此盆为黄国太子伯克所制。黄国的封地不在山东而在河南,公元前648年为楚所灭。黄国与莒国同为嬴姓,由于同姓不婚,此盆当属黄太子伯克馈赠莒国国君之物。
沂境古城邑——密邑古城、春秋墓遗址(沂水县院东头镇)
铜錞于:沂水县刘家店子村出土。錞于是一种乐器。这个錞于成对出于莒国国君之墓,是中国迄今出土的较早的錞于,有人认为东夷部族是錞于的原生地。
沂境古城邑——密邑古城、春秋墓遗址(沂水县院东头镇)
遗址西北的沂蒙山酒厂:
沂境古城邑——密邑古城、春秋墓遗址(沂水县院东头镇)
峙山(时密山)远眺,自遗址方向:
沂境古城邑——密邑古城、春秋墓遗址(沂水县院东头镇)
峙山远眺(南面):
沂境古城邑——密邑古城、春秋墓遗址(沂水县院东头镇)
峙山远眺(西南面):
沂境古城邑——密邑古城、春秋墓遗址(沂水县院东头镇)
峙山远眺(北面):
沂境古城邑——密邑古城、春秋墓遗址(沂水县院东头镇)
遗址南的峙河(时密水):
沂境古城邑——密邑古城、春秋墓遗址(沂水县院东头镇)
峙河流经沂水县许家湖镇东安古城遗址附近时,当地人称为埠子河:
沂境古城邑——密邑古城、春秋墓遗址(沂水县院东头镇)
沂境古城邑——密邑古城、春秋墓遗址(沂水县院东头镇)
峙河(时密水)的南、北两源位置图:
沂境古城邑——密邑古城、春秋墓遗址(沂水县院东头镇)
遗址西南的九顶莲花山:
沂境古城邑——密邑古城、春秋墓遗址(沂水县院东头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