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沂境古城邑——东安故城遗址(沂源县东里镇)

(2013-06-05 21:36:57)
标签:

沂境古城邑

东安故城遗址

东安郡、东安县

365

沂源县东里镇东安村

分类: 考古遗址

【沂境古城邑——东安故城遗址】

    东安故城遗址位于沂源县东里镇东安村东安位于东里店东2公里,红水河流经村东,于村东南0.5公里处汇入沂河。《山东考古录》载:“东安郡县城,在邑西北九十里许,今东安庄后。”文物普查资料及出土的陶器残片、古石器等文物表明,东安村属商代村落遗址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明之村。东安村之名,来源于东安郡、东安县。韩(旺)莱(钢)与东(安)九(山)公路于村东南相交。

东安故城遗址属周至秦汉时期古遗址。东安村后的山前平原台地叫老城顶,是古城东安郡治所。经勘查,郡城东到护城河、西断魂桥,北至城顶,南至现东安村前,南北长约800米,东西宽约500米,面积约0.4平方公里。城墙遗迹多已破坏,现仅存的古城顶有夯土城墙遗迹暴露。现遗址地面及断面散落和暴露大量不同时期的器物和陶片,文化层厚约1.5—3米左右,以汉代遗存为主,并有龙山文化、商代文化遗存。出土器物有龙山文化陶器、商代铜铙、弓形器及汉画像石、铁三足盆、砖、瓦当等器物,延续时间较长。普查人员普查时发现有龙山、商周、东周城墙遗迹,可知东安城的历史源远流长近4500年左右。

    东安故城一带春秋时期为纪国的浮来邑。周朝实行分封制,从当时的分封、采邑之制来分析,东安故城只能是采邑之等级,这从故城的规模上也能体现出来。东安故城面积达40万平方米左右,在山区内这样的故城遗址面积算是大的了,如把附属于它的墓地考虑进去,其范围覆盖了今天沂源县的东部地区,以及临朐县的南部、沂水县的西北部、蒙阴县的北部一带,规模可观。东周时期东安故城就成了这一区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莒、鲁两国为了解决争端在纪国的浮来邑会盟。浮来邑就在沂源县东安村附近,而是今天的莒县浮来山镇一带

    《水经注》记载:“沂水出泰山盖县……沂水又东迳浮来之山。《春秋经》书:公及莒人盟于浮来者也。即公来山也。在邳乡西,故号曰邳来之间也。浮来之水注之,其水左控三川,右会甘水而注于沂。”《沂水县志》载:“左会邵家峪水,大石沟水,黄家峪水,右汇甘泉,即黑崖水,注入沂河。”这一记载可谓详尽,且与现今地望十分吻合,较为可信。今沂源县张家坡乡境内红水河左岸(东)自北向南有邵家峪村、大石沟村、青兰高速黄家峪隧道等地名,红水河右岸(西)有一条源于张家坡乡政府驻地以西西瓜峪村附近的小河,东南流注于红水河,这应就是县志所谓的甘泉。《沂水县志》所说的“邵家峪水、大石沟水、黄家峪水”,也就是《水经注》所谓的“三川”,由此东安故城以东的红水河与《水经注》所述相符,即古浮来水。

    据上所述,从莒鲁会盟的时代背景,浮来山、浮来水地理位置的考证,及考古调查所发现的春秋时代的城址遗存,从文献和实物资料两方面可证明,浮来山,即今沂源县东安村附近的保安崮;浮来水即今东安村东的红水河。莒鲁会盟之浮来邑也应在这一带。沂源县东安村一带在春秋时期属于纪国城邑,也就是说春秋时期纪国的势力范围到达泰山以南,外围是很大的,而不仅仅是王献唐先生所考证的南外围到达临朐县境。

    山东大学考古系教授任相宏大胆推想,纪侯大去其国后,曾把东安村附近的浮来邑暂时当做自己的第二个都城,宫城区在沂源县东安村一带,墓葬区则在往南距此不远的沂水县泉庄纪王崮一带。

    东安故城一带在战国时期属盖邑。据《续山东考古录》卷二十一沂水县条载:“周纪浮来邑,又莒密邑、蚡泉邑,又阳国后入齐,根牟国后入鲁,又战国齐盖邑。”从文献记载来看,东安村一带在春秋时期属于纪国浮来邑,战国时期属于齐国盖邑。齐国占领了东安一带后,在此设置盖邑进行管理。从考古调查资料来看,年代上东安故城与盖邑的年代也是相符合的。

    春秋时期齐国为了防御当时的强国鲁国、晋国,依靠齐鲁交界的泰沂山脉修筑了西端长城,战国时期为了防御楚国又修筑了东段长城。东安村一带位于齐长城以南,其北14公里处为著名的铜陵关,自古以来为齐鲁交界关隘。距铜陵关仅20公里的沂水县马站镇的穆陵关,是齐国南境重要门户,鲁东南通往齐都临淄的咽喉,在防鲁、莒、楚等国的入侵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由此可看出东安村一带的地理位置的敏感性:处于齐国与南邻各国的要冲地带,为战争频发之地,也是兵家必争之地。所以战国时期齐国在此有必要也有能力设置盖邑,以加强军事防御。

《续山东考古录·卷廿一》沂水县条载:后汉末(……或建安初立也)于盖县地置东安郡。魏因之。又据《中国历史地理图集·第四册》载:南北朝时期,此城是北朝后赵(襄国)东安郡治所。郡府故址即今东安村。至前燕、前秦、后燕、南燕为东安郡治所未变,至北朝北魏时,东安郡废,置盖县。至东魏时,又恢复东安郡建制。至隋,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置东安县。

东安故城始建于西汉景帝二年(前155年),为东安县治所,东汉末年改为东安郡治,隶徐州,遗址在今沂源县东里镇东北2.5公里东安村。东安村在东汉时是东安郡治所附近的大村镇,为历代军事、政治、交通重镇。晋元康元年(公元291年)移治东莞郡城,遗址即今沂水县沂水镇沂水城。西晋康七年(297年)析东莞郡复置东安郡,移治盖县(今沂源县东南)辖境相当近山东省沂源、新泰、新汶等市县地。北齐又移治东莞县(今沂水县东北的高桥镇徐家荣仁村),隋开皇初省。开皇四年(584年)废东安郡为东安县,为莒州治,遗址仍为今沂水城。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改东安县为沂水县。另于盖县故城(今山东沂源县东南的中庄乡盖冶村)置东安县,属琅琊郡。隋大业十年(614年)(一说唐武德初)省东安县入沂水县。

从东汉建安初年起,设东安郡,至唐朝建立废东安县止,先后在此设郡、县治所达四百余年。盖奄通假,所以故城极有可能是商代晚期东方所封奄国故城的地望所在。 

东安故城面积约40万平方米。东部有护城河,北、中部地面暴露有殿宇和城墙残迹,未经发掘,城区布局和建筑分布不详。在北部老城顶位置的地面,散布大量的花纹砖、瓦及带有“万岁”“长乐未央”等字样的半瓦当。采集遗物有石斧、刀,陶盆、壶,铜镜、剑、簇及铁印等。

城遗址北部是大片古代墓地,已发现的有春秋、战国及汉代墓群尤以东周墓地最为多见长150米、宽70米的土丘上。地面散布各种花纹的墓砖,多处有古墓暴露,出土大量的陶器、铜器及汉画像石等。已发掘、清理1座商代墓葬,出土铜铙、弓形器、车具、戈、簇等30多件。1984年7月,村北的东安古城址下发现一座商代墓葬,出土铜器30余件,计有铜编铙、戈、削、镞、弓形器等。铜编铙大小相次,音质清亮,音准精确,清脆悦耳,反映了3000多年前的高超的音乐水平和青铜制造水平。

东安城遗址1997年被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12月7日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遗址保护情况很差,城墙遗址都已经破坏,只剩下一点黑色的夯土遗址。所谓的古城顶,是一片大土台子,台子很高,土,有明显烧过的痕迹。“文革”时期,村里平整土地时,把土台子都给拆了。如今这里已成为农家的果园,上面种有苹果和葡萄。果园的土堆比旁边马路的路基高出两米。

2013年6月5日

 

主要参考资料及有关书目:

    《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戴均良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年版,807页;

    山东省古地名辞典,唐敏等编山东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沂源东安故城调查与浮来、盖邑考略》朱晓琳2010年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晨报淄博2009年12月31日讯

其他资料。

 

沂境古城邑——东安故城遗址(沂源县东里镇)

东安故城遗址(老城顶):
沂境古城邑——东安故城遗址(沂源县东里镇)

沂境古城邑——东安故城遗址(沂源县东里镇)

沂境古城邑——东安故城遗址(沂源县东里镇)

沂境古城邑——东安故城遗址(沂源县东里镇)

沂境古城邑——东安故城遗址(沂源县东里镇)

沂境古城邑——东安故城遗址(沂源县东里镇)

遗址内随处可见的墓砖:
沂境古城邑——东安故城遗址(沂源县东里镇)

沂境古城邑——东安故城遗址(沂源县东里镇)

沂境古城邑——东安故城遗址(沂源县东里镇)

遗址内散布着大量陶片:
沂境古城邑——东安故城遗址(沂源县东里镇)

沂境古城邑——东安故城遗址(沂源县东里镇)

沂境古城邑——东安故城遗址(沂源县东里镇)

周代墓葬内出土的弓形器:
沂境古城邑——东安故城遗址(沂源县东里镇)

遗址北侧的甘河子:
沂境古城邑——东安故城遗址(沂源县东里镇)

沂境古城邑——东安故城遗址(沂源县东里镇)

沂境古城邑——东安故城遗址(沂源县东里镇)

沂境古城邑——东安故城遗址(沂源县东里镇)

遗址以西为葡萄园:
沂境古城邑——东安故城遗址(沂源县东里镇)

沂境古城邑——东安故城遗址(沂源县东里镇)

沂境古城邑——东安故城遗址(沂源县东里镇)

遗址东的红水河,由北南流注入沂河:
沂境古城邑——东安故城遗址(沂源县东里镇)

遗址南的历史文化名村——东安村:
沂境古城邑——东安故城遗址(沂源县东里镇)

沂境古城邑——东安故城遗址(沂源县东里镇)

沂境古城邑——东安故城遗址(沂源县东里镇)

沂境古城邑——东安故城遗址(沂源县东里镇)

沂境古城邑——东安故城遗址(沂源县东里镇)

沂境古城邑——东安故城遗址(沂源县东里镇)

村东北部的城隍庙:
沂境古城邑——东安故城遗址(沂源县东里镇)

沂境古城邑——东安故城遗址(沂源县东里镇)

沂境古城邑——东安故城遗址(沂源县东里镇)

沂境古城邑——东安故城遗址(沂源县东里镇)

重建东安郡城隍庙碑记

相传东安郡城隍庙建庙历史悠久,东安村早在东汉、晋曾建东安郡,隋设东安县。《续山东考古录》卷二十一“沂水县”条文载,后汉末于东莞县地置东莞郡,于盖县地置东安郡,隋朝开皇四年即公元584年,东安郡改为东安县,属莒州,至今村北古城遗址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据县文物普查资料及出土的陶器残片、古石器,属商代村落遗址。

城隍庙近在清末复修过,原碑为证。1989年春月城隍庙重修。

2001年秋立碑。


村南的沂河及滨河公园:

沂境古城邑——东安故城遗址(沂源县东里镇)


沂境古城邑——东安故城遗址(沂源县东里镇)

沂境古城邑——东安故城遗址(沂源县东里镇)

沂境古城邑——东安故城遗址(沂源县东里镇)

沂境古城邑——东安故城遗址(沂源县东里镇)

沂境古城邑——东安故城遗址(沂源县东里镇)

东北方向的松山(浮来山)远眺:
沂境古城邑——东安故城遗址(沂源县东里镇)

沂河南岸的唐山,上有唐山寺:
沂境古城邑——东安故城遗址(沂源县东里镇)

遗址南去14公里就是沂水县泉庄镇的天上王城(纪王崮):
沂境古城邑——东安故城遗址(沂源县东里镇)

沂境古城邑——东安故城遗址(沂源县东里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