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长城莒县段:三楞山至长城岭北端(莒县东莞镇)

标签:
齐长城莒县段三楞山杨廷山杨廷将军的传说莒县东莞镇 |
分类: 齐长城 |
【齐长城莒县段:三楞山至长城岭北端】
三楞山东面远眺。
东莞至孟疃公路以东遗址。
公路以西、三楞山脚遗址。
遗址由此爬上了三楞山顶。
山顶遗址。
三楞山顶遗址,此处为南北两条长城汇合处。图为西南至杨廷山方向。
三楞山顶遗址,往东去东莞——孟疃公路方向。
三楞山顶遗址,北去光光山方向。
对遗址的破坏:开垦农田(公路以东)。
对遗址的破坏:修筑公路。
对遗址的破坏:修筑公路。
对遗址的破坏:挖在遗址上的地窖。
对遗址的破坏:开山采石。
北山村远眺。
北山村俯瞰。
附:
杨廷将军的传说
在沂水东北和莒县西北,两县交界的地方,有一座山叫三楞山,为什么叫三楞山呢?就因为它从山顶向东、西北、西南三个方向,分出去三条腿,也就是分了三个楞,所以当地群众就给它取了个很形象的名字。在三楞山南有一座山叫杨廷山,山的东北有一个村庄叫杨廷官庄。说起杨廷山和杨廷官庄,有一段传说故事。
相传,春秋战国时,这一带属莒国范围。与莒国西北边疆相邻的是齐国。当时齐国强大,莒国则弱小,虽齐、莒两国国力相差较大,但因当初齐桓公在称君前曾到莒国避过难,所以在此后的二三百年间,齐国和莒国一直保持着较好的睦邻关系,虽然这期间也曾有过小摩擦,但基本还算平稳。因而处在莒国西北部的三楞山周围的地方,生产比较发达,群众生活也比较富足。
到了战国早期,南方的楚国发展壮大起来,它不断向周围的国家进行侵略扩张,对地处山东的几个较富裕的东方诸侯国,更是垂涎三尺。不过当时因齐国尚有一定势力,而且在一二百年前,为了防晋,齐国还在泰山以西的西南边境线上,修筑了坚固的防御工程——长城钜防,因此不宜攻打。鲁国则是一个讲究礼仪的国家,而且与楚国的关系也算不错。所以楚国便把侵略的矛头,直接指向了处在山东东南部的较为弱小的莒国,并很快灭亡了莒国。从而对齐国的东南边境造成了很大威胁。
面临强楚的威胁,齐王心里有些发慌。不过当时楚国虽然占领了莒国全境,并向北灭掉了杞国,但由于经过数千里的远程征战,不免兵马劳顿,而且兵力也不足。为了整顿补充兵力,楚王暂时放弃了莒国北部比较偏远的一些地域,把兵力集中在莒国都城一带进行修整,并由进攻转为防御,以便巩固既得利益。趁此机会,齐王学习先辈修筑钜防、抗拒外敌的经验,选派大将,集中人力物力,在楚国空出来的莒国北部地域内,突击修筑长城。
当时齐王派在莒国北部地区指挥修筑长城的将军,名字叫杨廷。这是一位有才能、有军事眼光的将军。他到达筑城前线以后,便在三楞山东边的一个村庄驻扎下来,一边派军队在沿线布防,加强防守,一边积极调集民夫,抓紧修筑莒国东北部的长城。长城修到了三楞山上,再怎么修?让杨廷将军犯了难。因为按照齐王的计划是:长城由东部修到三楞山上后,应当继续往西修,一直沿着齐国和鲁国的边界线,与西边的沂山接起来。但是杨廷将军经过实地勘察,并对军事形势进行分析后,对齐王的方案产生了不同的看法。
杨廷将军认为:由三楞山往西,地势比较平坦,在这样的地形上修筑长城,远不如借山势修长城的作用大;另外,由于当时鲁国还存在,它还可以起到一定的屏障作用,所以,在三楞山以西的齐鲁边界线上,齐国暂时还不至于受到楚国太大的威胁。而由三楞山向北,沿原来齐国与莒国的边界线一带,有光光山、卧牛城、摘药山、城顶山等较险要的山峰可借用,并且这一大也是将来楚军经由莒国北部,向齐国都城临淄进攻的必经之路。根据这一判断,杨廷将军果断决定,一面遵齐王之命继续往西修筑长城,一面抽调半数人力物力,由三楞山向北,朝着城顶山一线,又修筑了一条长城,这等于在前道长城之后,又增加了第二道防线。齐王发现此事后,怪罪杨廷将军自作主张,违抗君令,不能饶恕,就命人在三楞山南边的山头上,垒起了一个高台,把杨廷将军绑缚台上,斩首示众。
几年后,经过休整扩充后的楚军,又调集大批人马、物资,重新向莒国北部地区侵略。齐国军队借助长城防线与楚军进行了顽强抵,双方伤亡惨重。但由于楚军势力较强,最后终于将莒国北部的长城攻破,齐军只得退居二道防线。死伤过半的楚军不甘心,准备组织军队继续前进,直捣齐国都城。但当楚军行进到光光山至城顶山一线时,又发现了一条长城,并看到齐国军队守护在城墙之上,这不免让楚军大吃一惊,他们立即问当地百姓:“这样的长城,往前还有几道?”百姓回答说:“还有十道!”这一下让楚军更加吃惊,不敢再进攻了,只得仓皇退兵。
经过这场战争,齐王终于明白了杨廷将军由三楞山向北修这二道长城的意图。齐王很快为杨廷将军恢复了名誉,并把杨廷将军驻扎过的村庄,命名为“杨廷官庄”;把斩杨廷的山,命名为“杨廷山”;把斩杨廷的台子,命名为“斩将台”。
从古至今,杨廷官庄、杨廷山和斩将台的名字,一直保留了下来。现在在沂水东部和莒县北部的群众中,还广泛流传着杨廷将军因修二道长城而被杀,后又被平反昭雪的故事。
(王怀寿提供,张广坪整理,据路宗元等著《齐长城》,山东友谊出版社1999年版)